劉德華的《焚城》靜悄悄的11月的「冷淡期」上映了。
本以為作為一部港影作品,又沒有鋪天蓋地的宣發,還是在非「大期」上映,這部戲必然撲街,卻不曾想:《焚城》硬生生靠著自己的實力,殺出了重圍,問鼎票房第二,口碑更是居高不下。
《焚城》這部戲,可謂處處都是優點:衝突設立得巧妙,人物形象飽滿,有情懷又有質疑。
先說衝突。
《焚城》之所以叫「焚城」,就是在放射性元素泄露後,當局的領導與專家之間的意見發生了偏移,導致錯失了最佳的挽救時間,從而導致了一場滔天大火的現世。
這是「衝突」的來源:專家、官員和不知情的民眾。
專家將危害性表明的清清楚楚,但一群坐在辦公室吹空調的官員不當回事,這就算了:一邊諷刺專家小題大做,一邊安排家人出逃,在事情進入無法挽救的地步後,領導們又先一步撤退。
在看到這些畫面的時候,腦海中只有一句話:太敢拍了。
將「外行指導內行」與「吹著空調,穿著奢侈品的服裝,抹著昂貴的口紅,喊著廉價的口號」演繹得淋漓盡致,看得人氣血上涌。
在影視界,評判一部戲的好壞,就看是否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這一點,《焚城》不僅做到了,還做得非常的好,在劇情合理順暢又刺激的推動下,觀眾的情緒不禁跟著劇中的導向走,在緊張刺激與憤怒的情緒中,搖擺不定。
能將觀眾全程代入情緒的作品不算多,《焚城》做到了,它也成功了。
衝突之外,《焚城》的第二大特點,也是讓這部戲出彩的關鍵,更是讓這部戲有著強烈情緒帶動性的關鍵:人設飽滿。
《焚城》嚴格來說沒有「絕對的反派」,只有各自立場不同的人。
劉德華飾演的專家范偉立,桀驁不馴、個性斐然、對待晚輩有著一股子「好為人師」的莫名情緒,高傲出世又將普通人的命當命,但范偉立一直以「市民的生命」為核心為主張,就很出彩,最後更是為了讓主犯高培德受到應有的制裁,范偉立選擇了背下黑鍋,將一切過錯從當局攬在自己身上,與高培德來了個玉石俱焚。
劉德華的范偉立,真的滿足了普通人對「教授專家」這個高知分子的幻想:有理想主義,又恃才傲物有著自己的桀驁,但又體貼人民,還愛說教。
劉德華真的是把一個「高知教授」,演繹出了精髓,劉德華不年輕了,今年63歲了,他真的以後可以多嘗試類似的角色,很貼切不突兀,還有共情感。
與劉德華對立的,則是莫文蔚的cecilia。
莫文蔚也將這個角色演出了精髓:霸道、帥氣、言不由衷,一邊諷刺范偉立教授的主張是在小事化大,一邊遠離災難核心區,除了坐在辦公室發號施令,就是坐在辦公室吹空調,還愛打官腔,讓人看得又氣又惱,恨不得將cecilia這個領導套上麻袋打一頓。
能將角色的形象塑造成這樣,莫文蔚真的很牛,完全顛覆了世人對她的認知。
消防員團隊,讓這部戲直接升華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拿著不高的工資,做著危險又偉大的事情,火災面前,縱然知曉可能一去不返,卻義無反顧。
個人感覺:《焚城》的偉大就在於,三名消防員,為了接好雷管,選擇放棄最佳的逃生時間,留在地下繼續修復,觀影時我以為最後三位消防員會從濃濃烈火中走出,閃耀著英雄的光輝。
讓人失望又覺得驚喜卻是:三位消防員,沒能披著英雄光輝走出火海。
這樣的結局,讓人有些心疼的同時,又覺得真實無比:這就是消防員的工作啊,這就是消防員啊,在和平年代做著最危險的工作。
《焚城》的每一個角色的形象,都不會讓人覺得突兀,都很符合大眾的「刻板印象」,劉德華的「專家」,莫文蔚的領導,白宇的消防員隊長等等,還有鄭則仕等配角,每一個都將自己的角色呈現出了精髓。
要讓一個角色的形象飽滿,已經是不容易,《焚城》全員形象飽滿,光是這個優勢,就足以讓這部戲加分不少。
《焚城》的藝術性,在各大老牌實力派演員的刻畫下,直接拉滿,《焚城》讓人見識到了什麼叫「電影是第七藝術」。
此外,這部戲還讓人看見了「洋垃圾」這個耳熟能詳,但世人卻並不了解的東西,其存在的巨大危害性。
光是這一項功績,《焚城》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