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創業者被擊碎的21個月|WAVES

娛樂頭條 2181℃

明星創業者被擊碎的21個月|WAVES - 陸劇吧


 | 施嘉翔

編輯 | 劉旌


明星創業者被擊碎的21個月|WAVES - 陸劇吧

正如歷史上的任何一次革命,chatgpt的出現帶來了無限的可能,但也瞬間打亂了一些可能。

陶芳波創辦的心識宇宙大概就是後者。

2021年底出來融資時,投資人問陶芳波agi多久能實現,團隊認為ai還處於自動駕駛的l1階段,所以預計有20年,但「給投資人畫餅說最快5年左右」。

一年後,chatgpt橫空出世。此時距離心識宇宙剛剛發布第一款產品mindos不過一個月,這位前阿里神經符號實驗室創建人吃驚地發現,基於上一代大模型的定製mindos還沒有裸的chatgpt好。

預定的客戶放棄合同、計劃的融資節奏被打亂、部分團隊成員離開,原本的馬拉松被陡然快速縮小至百米衝刺。陶芳波說,心識宇宙差點就死了,為了讓公司繼續運轉,「他一度要簽下回購賣身契,並把公司搬離杭州,直到一家海外機構給了續命的500萬美金。

明星創業者被擊碎的21個月|WAVES - 陸劇吧

陶芳波

「waves」是暗涌的一個新欄目。在這裡,我們將為你呈現新一代創業者、投資人的故事和精神。

以下為心識宇宙創始人陶芳波自述,經「暗涌waves」編輯——

明星創業者被擊碎的21個月|WAVES - 陸劇吧

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覺得這個選擇無比正確。

我要做的產品mindos。簡單來說,這是一款ai agent工具,用戶在裡面可以圍繞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去創造各種各樣類型的助理和數字角色。

那還是中國創投市場巔峰的尾巴。我和一位投資人約在樓下咖啡館,講完bp第一頁的個人經歷,他說停,我們不要往下講了,開始問我為什麼要創業?創業的初心是什麼?底層動力是什麼?我跟他說我32歲了,想做點超越升職加薪的事情。

要翻第二頁時,他說你告訴我要多少錢,後面的部分無所謂,你要過也可以過一下。

當時chatgpt還沒出來,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ai在他們眼中簡直是天方夜譚。他很直白地跟我說,你這事大概率是做不成的,但我願意去支持你。有一個條件是下次你再創業,你要找我們,這要寫在條款里。

第一輪的錢打進來前,我們在杭州租了第一個辦公室。某天下午在陽台上搞了一個白板,4個人連商業模式還沒想清楚,就開始在春天的陽光下,討論公司的願景,最後討論的結果是,讓創造和美無處不在。和技術一點關係沒有。

線性資本的王淮也是我們的天使投資人,我和他都在 facebook 工作過。正式創業前我和他聊過拼多多,我很好奇黃崢明明在谷歌工作過,為什麼用一種很卷的方式做公司,還做成了。王淮說要適應國情。我說如果我創業的話,我一定想要試一試讓員工有很大的自由感,同時做的比卷的公司更好——後來發現,這事兒比想像中難。

半年後,我們第一款產品mindos發布。簡單理解,這是一個agent 構建引擎的平台,有點像後來的coze,但我們比它早了一整年。

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平台,所以一個月內我們拿了很多單子,有小几百萬的收入,預計第二年有兩千萬收入。

形勢一片大好,直到chatgpt出現。

明星創業者被擊碎的21個月|WAVES - 陸劇吧

剛創業的時候,很多人問我,多少年會出現類似通用 ai的系統,他們都不相信這輩子能見到。我是最樂觀的,覺得要 3-5年,結果只要1年。

所以,我們了解openai已經很久了。在2021年的bp里我們就預測,通過大模型路線,可以讓ai具有常識和對話能⼒。但gpt3.5的出現還是出乎了意料——我沒想到它這麼強,那個時候大模型還是手把手的用prompt教,但哪怕你非常仔細告訴它每個細節,它的表達還是很蠢,經常顧了這頭沒有那頭。

當時mindos用的是上一代模型,很笨,推理能力、語言能力都很差。所以最早的定位是幫品牌做ai形象。於是定製的mindos agent,還沒有裸chatgpt效果好,大多數品牌也撤回了訂單。大家都很焦慮,不斷在公司群里對比:這是我們的回答,這是chatgpt的回答。

為了激勵大家,我在寫了封內部信,標題是war, war, war!我在信里說,chatgpt和所有這幾年「曇花一現」的技術都不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做了兩個轉變:第一,用open ai作為產品的底座,轉向出海;第二,從to b 轉向 to c。

product hunt有一個2023年度ai產品,mindos是其中之一。但很遺憾,叫好不叫座,日活一直在幾千徘徊。

道理很簡單,2023年最成功 ai產品主題是:套殼 + saas copilot。這也很符合大趨勢剛開始時的機會:簡單的復用和能力附加是最容易吃到紅利的。我們最後的判斷是,agent 是大趨勢,但還沒有 pmf。

chatgpt的爆發也影響了我們融資節奏。2023上半年,投資人唯一敢下注的機會是模型和算力,市面上也全在講大模型的故事。

但我是不相信我們去做大模型創業的,或者不相信我能做的比openai更好。我們需要找更適合我們的路線,比如讓 ai 更多樣。

但沒有人會在那個時候相信這樣的故事。

我們是起了個大早,但會不會趕了個晚集?我也這麼問過團隊。

你想,創業本來就是憋著一股勁兒的,雖然錢還可以燒一段時間,但內外壓力都很大。員工們看著大模型公司砰砰砰起來,當然有落差感。

人性嘛,總覺得自己更早想清楚agi,更早出來做這件事情,結果那些大模型公司融到了很多錢,我沒得到認可,還是挺受打擊的。

明星創業者被擊碎的21個月|WAVES - 陸劇吧

在新一輪融資進來前,我們幾乎快死了。

去年我在國內見了100多個投資人。其實真見這麼多投資人也還好,只是一樣的故事要重複講。

最受挫的是,有好幾家美元機構給我出過ts,在我原來的認知里,ts是一個承諾,結果這幾家都沒了下文。你不斷地告訴團隊說,我們接近融資成功了,然後幾個禮拜後灰溜溜地說,他們放棄了。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團隊有一些同事離開了。

最初我接觸人民幣不多,後來也都能談盡談。6月初開始跟一家人民幣基金聊,他們需要我們搬去當地,我們談落地的條款,談政府的風險要求。能接受的我都接受了,包括回購。今天的投資環境,都是要談這些的。

為了降低風險,投資人還需要找人來陪跑。我也花了很大氣力去湊盤子,越談越有點像在賣身(笑)。

後來我們也開始在海外找錢。有一家叫square peg capital的基金,是澳大利亞的,跟他們聊天非常像我第一次跟投資人聊天,和他們合伙人聊了一個小時,45分鐘都在問我個人的經歷。我問他們,要不要讓我的老股東再多投一點,他說我希望這一輪只有我們投。他們最後投了500萬美金。

也許去年看ai還有一些fomo,但今年所有人都在看你到底能不能落地,能不能商業化。

我們已經算非常幸運了,持續有投資人在商業化起來之前支持我們,讓我們可以一年一年地探索。我們內部現在挺堅定的,這兩年團隊就是投入 me.bot 這個產品。結果么,要不靠這個產品實現我們的願景,要不就是沒試出來,我也接受失敗,和大家說一聲 good game。

如果這個公司沒成,我想辦法再成立一家公司,我再找一個角度繼續試,再「忽悠」一些投資人繼續支持我。(笑)

明星創業者被擊碎的21個月|WAVES - 陸劇吧

創業遇上風口是什麼感覺呢,我們整個團隊就像情緒不斷被撩動,你說有沒有興奮?肯定有,哇塞,你看我們的方向是對的,世界在按照我們的設想發展。後來open ai都開始做agent,我們做的每一個事都被更大的玩家認可,其實是有點爽感的。

但現實點,當大公司開始做,它可以至少花50人的團隊去做,還可以補貼。我們只有10個開發人員,還必要繼續做mindos嗎?當巨頭在你很小的時候盯上你的生意,你就只能避開。

我們也意識到通用agent 平台是巨頭更加容易下場的東西,因為他是平台型的。我們現階段還不夠格兒來做這個。這是我們決定真正放棄做agent平台的時間節點。

從去年12月開始,我們轉向一款叫me.bot的產品,它是一款以「個人記憶」為切入的產品,通過記憶訓練和模型轉化塑造一個和你共生的 ai夥伴。

它和notion ai類產品的本質區別在於,我們想要創造ai native的全新形態。首先筆記只是人生里很小的一部分,我們希望通過軟硬體一體的方案去記錄你的生活,你看到的東西,我們正在聊的對話。

其次,我們會做大量的數據理解,把背後記憶和記憶之間的那種關聯找出來。其他筆記類ai大多用rag的方法找回數據,但我們採用的方法是幫每個人訓練單獨的模型,試圖把你一生的所有數據壓縮到模型中。

你可以把這個過程類比為人類的大腦,白天的記憶存儲在臨時位置,晚上休息時和這部分記憶就會和過去的碰撞,產生新的大腦。就像哲學中有個爭論叫,昨天踏進的河和今天不是一條河,個人大模型也是如此。

如果一年前你問我現在做這個是不是太早了,我會非常同意。但現在大模型的演進已經在變慢,它的周期可能是兩三年一個大版本。這就會給整個生態比較好的緩衝,就像晶元時代的摩爾定律,18個月更新一個版本,你是可以接受的。

我在創業前列了一個50年的人生計劃,聽上去特不靠譜(笑)。從32歲到82歲,前10年都在開發agi技術,然後再10年把技術變成全民產品。openai 的出現讓至少二十年的事情壓縮到5年。也許是一個好事。我這輩子還能看更多,看更長遠。

但我個人還挺自洽的,從回國做實驗室開始,在所有人不知道agi的時候嘗試agi,在不知道agent的時候嘗試agent。我要的就是這麼一個機會,把我們想了很久的事情嘗試一把。記得當時加入阿里三個月,大部門希望我去做傳統ai的商業落地,我跟他們說要不給我一個團隊做前沿探索,要不我就離職吧。

現在迭代到 me.bot,你說是不是一定對,一年後也許我的答案也不一樣。但我相信自我迭代,只要給我們這個機會,我們就能比別人更早迭代出正確的形態,一旦正確了,局面一下子就會打開。

一次開會的時候,我們新加入的一個聯創說,你看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又都想變得不同,為什麼ai的時代我們不能把這種不同保留到ai身上。那一刻觸動了很多人,原來我們做的事情這麼有意義。me.bot這個產品也越來越接近我心目中創業一開始的目的。

幾個月前,我在公司過35歲生日,說了一段祝福,大意是感激路上的一切。

實驗室的同事用我過去兩個月的1100條記憶訓練了一個內部版的 me.bot,裡面除了文字和圖片、也有我和別人的對話。他就問me.bot,你是誰?

me.bot說,我是mindverse的創始人陶芳波。今天是我的35歲生日,我 reflecting 生命中的美好時光,包括在30歲生日時,決定從facebook上離職並創辦mindverse,至今已經五年過去了。這五年里,我帶領團隊創造了mindos和me.bot,致力於用這些技術幫助人們更好地生活。今天,我的家人和朋友們一起慶祝我的生日,讓我們共享美好的時刻。對未來,我充滿了期待,也為即將迎來的新挑戰感到興奮。

和我剛剛說的幾乎一樣。

明星創業者被擊碎的21個月|WAVES - 陸劇吧
陶芳波團隊慶祝me.bot發布成功


圖片來源 |ic photo / 受訪者供圖

排版|姚楠

明星創業者被擊碎的21個月|WAVES - 陸劇吧
明星創業者被擊碎的21個月|WAVES - 陸劇吧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