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兩支古樂團碰撞,泛起巴洛克音樂的漣漪

娛樂頭條 7624℃

「這場音樂會堪稱一段義大利之旅。」談及「巴洛克的漣漪」音樂會,義大利指揮家法比奧·博尼佐尼說。

7月11日在上海交響音樂廳,義大利諧振古樂團聯袂上海恰空古樂團,為上海夏季音樂節送上一台巴洛克音樂盛宴。

音樂會的曲目包括維爾瓦第的兩首四小提琴協奏曲,以及亨德爾的《羅德里戈》序曲、詠嘆調《守護天使看著我》、 女高音康塔塔《如此殘酷讓我流淚》。

中意兩支古樂團碰撞,泛起巴洛克音樂的漣漪 - 陸劇吧

演出現場

來自東西半球的兩支古樂團,碰撞出美妙火花。法比奧既是調度現場的指揮家,也在台上演奏一台羽管鍵琴。上海恰空古樂團的小提琴手任瑞琪說,策劃早在4年前就開始了,他還在米蘭和法比奧做了準備工作,結果因為疫情耽誤,「大家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的演奏風格都不一樣,但音樂是一門共同的語言。」

中意兩支古樂團碰撞,泛起巴洛克音樂的漣漪 - 陸劇吧

法比奧(右)

巴洛克音樂是西方音樂的黃金時期之一,代表人物有巴赫、維瓦爾第、亨德爾:巴赫是西方音樂之父,威望甚高;維瓦爾第憑著《四季》,一舉成名;亨德爾是旋律大師,音樂有一種獨特的優雅……他們留下來的作品,是巴洛克時期的一大筆財富。

當提及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作曲家時,維瓦爾第總是首先映入眼帘、最富盛名,但法比奧從來不會忘記亨德爾——雖然他是英籍作曲家,但也可以被視作「半個義大利人」。

亨德爾在義大利的創作,主要集中在1706年末至1709年之間。1709年,他突然離開義大利,把所有樂譜都裝進箱子裡帶到英國,這些手稿如今都在大英圖書館。

「這一時期的音樂,應該被認為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法比奧說,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演出時選了亨德爾兩部創作於義大利的作品,其中,問世於1706年的《羅德里戈》是他在義大利寫作的第一部歌劇,康塔塔《如此殘酷讓我流淚》則創作於1707年的義大利。

中意兩支古樂團碰撞,泛起巴洛克音樂的漣漪 - 陸劇吧

演出現場

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時,法比奧常常彈奏大型管風琴,漸漸對巴洛克音樂情根深種。他認為,「巴洛克音樂是最易於觸達人心的一種語言,因為它並不深奧,表達的也非個人的情感。」他對比形容,貝多芬的古典作品描繪了自己的絕望,而亨德爾或蒙特威爾第的巴洛克音樂,描繪了人類普遍的絕望或幸福,「聽眾更容易認同音樂中描繪的情感,從中窺探自己的靈魂,這是巴洛克音樂的魅力所在。」

雖然年代久遠,但他認為,欣賞巴洛克「古樂」的門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他真誠地邀請每一位聽眾前來,只管聆聽就好。

有時在義大利,他也會聽到人們說,不去音樂會,因為自己不是音樂專家,「我們應該放棄這種想法,去音樂會就像去博物館一樣。我們即使不是畫家或雕塑家,僅僅欣賞這些傑作也很美好。聽音樂會也是如此,我們可能無法理解其中的奧秘,但那又如何呢?只是聆聽,也很美妙。」

中意兩支古樂團碰撞,泛起巴洛克音樂的漣漪 - 陸劇吧

巴洛克建築走讀現場

中意兩支古樂團碰撞,泛起巴洛克音樂的漣漪 - 陸劇吧

法比奧講座現場

早在7月7日,這場音樂會已然開始「暖場」。上海夏季音樂節今年「misa walk」的第三站,即以「巴洛克建築走讀」為主題——從花園飯店到國泰電影院、南昌大樓、《新青年》編輯部、泰戈爾銅像、林風眠故居,最後落腳於科學會堂,每一步都踏著歷史的迴響,訴說著老上海與巴洛克的情緣。

為了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巴洛克音樂的魅力,7月8日,法比奧進行了一場「邊彈邊演」的專題講座,詳解「歷史視角下的巴洛克音樂演奏法」。活動吸引了不少音樂學者、演奏家、樂迷到來,台下的踴躍提問使得現場超時良久,觀眾們熱情、專業的程度,令年近花甲仍奔波投身於巴洛克音樂研究、演奏、推廣的法比奧無比欣慰。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