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追求社交「輕量化」 63.5%受訪青年擔心缺少知心人

娛樂頭條 3824℃

從朋友圈中的「點贊」之交,到生活中的「搭子」交友,從無話不談、親密無間到保持距離、注重邊界,當前,年輕人的社交方式和社交需求呈現出許多新變化。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3名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7.4%受訪青年覺得「輕量化」社交越來越普遍。不用投入大量精力時間維繫情感,重視邊界感和私人空間是年輕人選擇「輕量化」社交的主要原因。

過度追求社交「輕量化」 63.5%受訪青年擔心缺少知心人 - 陸劇吧

「追求簡單、純粹的交往關係,是不少年輕人自然的情感需求」

在杭州工作的90後王浩森平時喜歡打乒乓球,但周圍的朋友中很難找到興趣相投的。後來,他通過附近球館的工作人員介紹,找到了幾名球友,大家建立了聯繫,想打球的時候在群里招呼一聲,很快就能組局成功。王浩森覺得,與需要長期維持的朋友相比,這類「球搭子」交往起來更加簡單,甚至不用知道對方的名字、職業,只需要看水平是否匹配,脾氣是否相投。「現在『搭子』交友越來越普遍了,『學習搭子』『運動搭子』等都很常見,這種交友方式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比較合適的對象,更省時省力了。」

「我是個比較容易『內耗』的人,時常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懷疑自己。」在北京工作的95後李思琪說,自己在社交中比較被動,基本上不會主動組局,大多數時候都是參與者和傾聽者,而且容易被他人的言論所影響。「我比較希望社交關係能夠簡單一些,能從中收穫快樂,而不是負擔。」

「搭子」社交、遊戲社交……如今,年輕人的交友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簡單輕鬆無壓力的「輕量化」社交成為不少年輕人的選擇。調查顯示,77.4%的受訪青年覺得「輕量化」社交越來越普遍。進一步分析發現,00後受訪者認為越來越普遍的比例更高,為81.9%。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張曉芳對年輕人的「輕社交」現象進行了研究,她認為,相較於傳統社交,「輕社交」具有幾個特點:一是「快餐化」,這種社交是低成本的、快捷的、臨時的,像吃快餐一樣,而且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較小;二是輕量化,與傳統的社會交往相比,它的交往形式更加碎片化,比如通過表情包、語音,就可以完成一次交流,不需要很規範的社交禮儀和嚴謹的社交語言,不用投入大量的時間、情感;三是隱私性,雙方交往不用再交換自己的隱私信息,比如姓名、職業、家庭、地域等,即使不了解對方的各種信息,也可以完成交往互動;四是精準性,比如「搭子」社交,為了實現某個共同的目標,通過興趣愛好的匹配,精準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對象,結成夥伴關係;還有一個特點是消費性,在虛擬網路空間中,並不需要和對方深入交往,取而代之的是點贊、評論,形式上是主體之間的交流,實質卻與遊戲中的人機模式和網路購物等形式無異,屬於消費式的社交滿足。「從現實來看,追求簡單、純粹的交往關係,是不少年輕人自然的情感需求。」

如何看待一些年輕人選擇「輕量化」社交?調查顯示,54.4%的受訪青年認為不用投入大量精力時間維繫情感,50.4%的受訪青年認為是重視邊界感和私人空間的體現,46.9%的受訪青年覺得能夠緩解精神緊張,愉悅身心,40.0%的受訪青年認為這種社交方式臨時性強,效率高成本低。其他還有:能拓寬交友圈,認識不同的人(35.9%),是一種淺薄的、「快餐化」的交往方式(30.4%),是對深度關係的逃避和抗拒(12.8%)。

「在交往中需要有一定的邊界感。」從這個角度來說,李思琪很認同「輕量化」社交,她表示,這種邊界感不僅指的是物理距離,更重要的是心理距離,比如不強行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不對別人品頭論足等,「有邊界感是對一段關係的尊重,也是對交往對象的尊重」。

深度社交不能完全為「輕量化」社交所替代

「有幾個固定的、長期聯繫的好友非常重要。」王浩森覺得,一個人的精力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只追求社交的簡單化、輕量化,不利於個人建立深度交往的社會關係。「想要保持友誼,即使不常見面,時常聯繫問候還是很必要的,關係是『處』出來的,有時候需要主動一點。」

李思琪說,自己雖然不太喜歡缺少邊界感的交友模式,但還是認為維持深度的交往關係很有必要。「在工作中遇到不順心或者困難時,找朋友吐槽,從他們那裡獲得理解和安慰,心情會好很多,這是『點頭』之交難以實現的。」

過度追求社交「輕量化」會帶來哪些問題?調查顯示,63.5%的受訪青年認為會導致個人缺少知心人,社會網路支持力度減弱,57.9%的受訪青年表示會使交友「圈層化」,容易陷入「信息繭房」,48.0%的受訪青年認為會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減弱,關係淡漠,47.0%的受訪青年擔心難以建立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18.2%的受訪青年表示可能會增強個人的孤獨感。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師胡鵬輝認為,適度範圍內的「輕量化」社交是年輕人正常的社交需要,無須過度擔憂。但過度追求所謂純粹的、簡單的、高效的社會交往,會出現一些問題。「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與人有效溝通都是項重要的能力,過度追求社交『輕量化』會不斷弱化個人深度社交的交往意識,對個人社交能力產生消極影響。」

「社會交往是人的天然需要,深度社交並不能完全為『輕量化』社交所替代。」張曉芳認為,大家選擇「輕社交」,是為了找到志趣相投的人,經過互聯網篩選,已經將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親屬、朋友、同事劃定在不同的範圍內了。過度重視社交「輕量化」,時間長了,與熟人、親人之間的交往會被排斥到個人交際圈的外圍,不利於個人強關係的建立和維繫。「我們要認識到社會交往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同時正視社交中的各種不順、衝突,把自我探索、自我表達融入現實的社交生活中,避免陷入虛擬的或完全『輕量化』的社交關係之中。」

接受調查的受訪者中,男性佔45.2%,女性佔54.8%;00後佔16.6%,95後佔29.9%,90後佔34.8%,85後佔18.7%;未婚未戀的佔14.7%,未婚但在戀愛中的佔19.4%,已婚的佔64.4%,離異的佔1.5%。

(應受訪者要求,李思琪為化名)

文/王志偉

編輯/倪家寧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