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娛樂頭條 1843℃

文|令狐伯光

五一檔已經過去好天,目前這個口碑非常明顯。香港動作片《九龍城寨》第一,又熱又爽,其它幾部電影都乏善可陳,票房第一的《違和防暴隊》不敢開分,愛情片《穿過月球的旅行》,懸疑片《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質量也是中規中矩。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最後就是喜劇片《末路狂花錢》,票房從第二3天逆襲到第一,馬上要破3億了,這證明喜劇真的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剛需。但電影本身呢,除了又是一部除了諧音梗之外,經典電影名字延續的中國喜劇片,這幾年中國喜劇另外一種大概就是翻拍外國ip。

《末路狂花錢》豆瓣評分6.4,最終可能降到6.0左右。它大概屬於可以一看,但算不上多麼優秀的一部喜劇片。由於電影正在上映這裡也不劇透了,也沒啥好劇透的,我覺得這電影問題一開始看預告很多網友都猜到了。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主角說得了絕症所以到處花錢,預告里網友都在猜誤診,最後再感情升華一下。結果吧,正片真就是這個套路,中間夾雜各種段子和梗,各個方面都非常套路,當然看電影是私人的事情,你覺得好笑也可以。

我覺得它和去年五一檔的《人生路不熟》一模一樣,現在中國喜劇片有幾個致命問題。

中國喜劇片,為何出不了第二個周星馳?連沈騰都沒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中國喜劇衰落第一個原因:那就是中國喜劇演員越來越不行了。

表面上喜劇演員挺多的,但是你看舞台,短視頻那些還好,但是上了大舞台,影視劇喜劇就越來越差,我覺得最根本的失敗在於喜劇演員的根兒沒了。

老一輩喜劇人來自生活,見證生活,學習生活。因此他們的作品能讓我們投入,能讓我們由衷地發笑,好的喜劇演員都有一個共同點:來自普通人。賈冰也好、周星馳也好、宋丹丹也好、趙本山等等都是從普通老百姓里走出來的,知道普通人的生活是什麼樣,老百姓的喜與悲來源於哪裡。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而那些半路出家的明星「喜劇演員」是演不出這種感覺的,幾乎所有的喜劇演員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不想再搞喜劇了,因為喜劇太難了。原因非常簡單,喜劇要接地氣。為啥很多喜劇演員出道都很牛,過後很快就完蛋。

因為接地氣太難了,周星馳和吳孟達出名了之後,知道自己的生活水平上來之後,就會脫離地氣就跑到公園角落,聽小情侶打情罵俏。聽普通老百姓怎麼說話,說什麼樣的梗,怎麼打扮,怎麼沒錢裝有錢,怎麼一塊錢掰成兩半花還不顯得落魄。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比如國內某個三流歌手去她家裡錄像,當看到她家裡光衣帽間就快上百平了,你就知道她永遠不可能是普通人了。她如果去演戲也永遠不可能接地氣了。

吳君如曾經說周星馳年輕的時候經常喜歡蹲在街上看路過的行人,一看就是一整天。小時候經常站在家裡的窗邊向外望,觀察隔壁街坊鄰居的日常,《功夫》里豬籠城寨為什麼這麼鮮活,因為就是這麼看出來的,再藝術化罷了。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娛樂圈的熱錢、快錢越來越多,創作者們逐漸脫離了他們來的地方,粉絲經濟和眼球經濟大行其道的當下,真的很難有好作者會潛心打磨一個劇本。

新一代混娛樂圈的人想拍好喜劇那更是難上加難,哪怕有《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這種作品出世,但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第二季質量相較於第一季直接下降明顯。資本就像是餓狼一樣,瘋狂下場撕咬。

喜劇大賽的那些好演員們熱度過去後,似乎又陷入了曾經的怪圈,鮮有更多好作品問世。

中國喜劇片,能不能不要再「包餃子」了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中國喜劇衰落第二個原因:中國喜劇能不能不要上價值了

因為周星馳,沈騰,徐崢這一路的喜劇都不是純喜劇,他們是走進了一個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的坑,非要在喜劇里加深沉,好像不加深沉就不是喜劇一樣。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喜劇就像一個帶著鐐銬的小丑,不管現在國產喜劇怎麼努力都超不過幾十年前的東成西就,或者國外貓和老鼠,白頭神探,笨女孩,珈百璃的墮落這類的純喜劇。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用鎧甲勇士里炎帝的話就是,正氣不純,邪氣不足。

帶著這種思想鐐銬早晚玩兒完,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個悲劇不是說煽情,不是要讓觀眾哭,而是讓觀眾看的時候感到歡樂,放聲大笑,等笑完了回想起來,細細咀嚼品味後發現,這令人發笑的一幕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一個社會性的悲劇,一個令人無可奈何最後只能苦笑一聲的悲劇。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我舉個例子,很經典的一個春晚小品,2014年的小品《扶不扶》,主演是沈騰和馬麗,這個小品說的就是一個年輕人扶一個摔倒的老人,很簡單,很好笑,也很常見,可他為什麼經典?因為它直接的指出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卻含著無數的勾心鬥角。

扶,有可能被訛詐,也有可能被讚揚;不扶,可能會被罵無情,被罵不懂得尊老愛幼,不懂得對他人伸出援手,也可能無事發生,一個小小的原本是理所應當的行為,卻被有心人如此玩弄,甚至幫助他人也要三思而後行,這難道不可悲嗎?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悲劇是生活中的悲劇,一個社會的病症,它在讓人捧腹大笑的同時,也引發人們的深思,它揭開和平的血痂,用自己作為一個開了美顏的鏡頭,讓人看到光明之下那血淋淋的一幕。

一個小品,要麼沒頭沒腦,乾乾脆脆的大笑一場,要麼就去揭露社會的病症,警醒人們,讓人深思,然後改變,即使世上的烏鴉有無數,也要去做一隻白鴿。喜劇的內核是悲劇,而不是感動、傷心和流淚,更不是強行煽情。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因為喜劇就像地獄笑話,要有反差才會搞笑,但是這個東西很難把握,也可以一條路走到黑就玩惡俗笑話be like family guys or south park。但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有觀眾意想不到,能被cue到就是勝利。

就像前幾年那個脫口秀所說的一樣,所謂「冒犯的藝術」,當你冒犯不起來的時候,或者說不能打破常規的時候,那它就不搞笑了。

上價值,包餃子?中國喜劇片為什麼不好看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中國喜劇衰落第三個原因:中國喜劇確實也戴著鐐銬跳舞

這點不得不說非常重要,最後非得轉一下上價值觀,和解未必是喜劇人,創作者想弄的,但是不弄又不行。為什麼笑不出來?因為中國喜劇條條框框也太多了。看看過去我們的喜劇作品,影視劇也好,小品相聲也好。

各種基於現實情節的辛辣諷刺、映射,觀眾看著心照不宣,看完會心一笑,再添加一些或令人捧腹或觸動人心的包袱,觀眾當然會覺的好看,精彩,現在的作品呢?空洞浮誇,言之無物,空中樓閣,就差沒摁著頭讓你笑讓你哭了,這樣的作品,觀眾能買賬才有鬼。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並不是說刻意去限制,喜劇這個題材一來「想拍出高雅的快樂特別難,需要好的劇本,一個優秀的編劇很容易造出一個搞笑的梗,但如果你想在一個作品裡做出大量高雅而搞笑的梗,這太難了」。

二來回歸本質,喜劇往往是比較俗的,如果你不用一些裝瘋賣傻、降智的鏡頭搞笑(比方說電影舉起手來),那麼你不可避免的要以現實為題材嘲諷到一些人,也就是所謂的看別人笑話,而被嘲諷的這些人可能是你可能是他,不太友好。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比方說趙本山小品《賣拐》,這對生活中有過被詐騙經歷的人非常不友好,如果你的親人被詐騙過,一家人看這個小品你笑得出來嗎?

三來,喜劇太需要天賦了,一部優秀喜劇的演繹對所有演員而言都過於辛苦,主演必須要有天賦,一定要扛得起搞笑擔當,角色演員要全力配合,稍有不慎或者天賦不足就顯得很突兀。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沈騰的氣質給人一種「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喜感,黃渤就是長相很逗、丑而不討嫌,情商高,言行非常幽默,徐崢喜劇片的定位就是中國失意中年男,現在雷佳音也有點那個定位的樣子。

周星馳是悲劇,或者真善美的內核,用脫離現實的演繹認認真真的表演一個個可憐可笑的悲劇,讓你嘲笑他角色的同時又覺得是在嘲笑自己。但是現在的喜劇片,演員在尬演段子,限制多非得包餃子,劇本不是翻拍的就是隨意在網路上找些老掉牙的段子,整得跟每年的春晚一樣,確實笑不出來。

中國喜劇片還沒有死亡?但是快要沒了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現在中國電影類別劃分里,它標了喜劇電影的電影很多,但其實壓根不是喜劇片。以這個春節檔為例除了票房最差的《紅毯先生》算諷刺喜劇,其它像《搖太陽》《第二十條》《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

哪部是喜劇片了?其實都是+喜劇元素的商業電影,宣傳喜劇為了吸引觀眾賣錢而已。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相反,《末路狂花錢》算是純粹喜劇片,但越來越少。現在喜劇只是一部商業電影里的一個元素,只不過有些電影刻意的把這個元素擴大了,就變成了所謂的「喜劇電影。

幽默感這個東西真的是需要演員賦予,編劇和導演只能賦予可以展示幽默的情景,然而,把一部片子的優劣全都壓在演員身上,註定是失敗的。好的導演可以創造好的極具反差的幽默情景,去找本身具有強烈幽默感的演員,這樣可能會達成幽默效果,也就是喜劇效果。

中國喜劇電影,為什麼讓人「笑不出來」 - 陸劇吧

導演不行,劇本不行,只靠演員來給自己的尷尬的情景貼金,本質上就是個偽命題。

中國喜劇電影這個標籤,現在就像流量明星的演技,他從電影歷史長河的分類中就從來沒存在過,所以中國喜劇電影雖然還沒有死,但是確實快了。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