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動蕩,風雨飄搖。
1975年,西貢街頭。
經歷多日炮火侵襲,西貢市瀰漫著破敗和無序,陷入死一般的寂靜,空氣中飄散著大火燃燒的焦臭味。
將軍騎著摩托車在前面開道,兩輛大巴載著撤退名單上的人們,緊隨其後。
一架大型客機正等在機場,載著這些人離開西貢逃往美國,其中也包括一個潛伏已久的北越卧底。
他帶著好兄弟一家,跟隨大部隊踏上撤離的路。
然而就在人群到達機場時,劇烈的炮火忽然雨點般落下,車輛頂著炮火前行不久,就被擊中著火。
人們從車窗爬出來,倉皇向著客機的方向衝去,炮彈繼續在人們身邊炸開,
巨大的人流就像被石子不斷擊中的湖面,一枚炸彈炸開了,人們就向四周擴散開去。
雖然不斷有人倒下,但大多數人還是衝上了客機。
可就在男主距離客機只有一步之遙,卻發現跑在身後的兄弟一家不見了,回頭望去才發現,被擊落的美軍直升機碎片,擊中了兄弟妻子的咽喉,女人和手中抱著的孩子,都失去了呼吸。
好兄弟一臉悲凄,根本走不動路,男主將隨身的包裹拋向飛機,大步來到兄弟面前,悲苦無言,不遠處的直升機已經啟動,將軍高聲呼喚他趕快上機,炮火轟炸下,飛機不能再等了。
男主究竟該何去何從?
他上了飛機沒有?
幾年後,他又為何被關進自己人的大牢中?
以上,就是最新美劇《同情者》第一集的大結局段落,一部美式諜戰劇。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都是4月必追的新劇。
就憑這個組合:朴贊郁+小羅伯特·唐尼+越南諜戰。
不再回歸鋼鐵俠的小羅伯特·唐尼,在劇中一人分飾多角,禿頂造型真是拼了。
此外,越戰背景下的諜戰題材,也讓人感到新鮮。
但追完第一集,很多國內諜戰劇迷卻紛紛表示,「這是最不諜戰劇」的諜戰劇。
為什麼這麼說?
用一個豆瓣網友的話說,既不動作,也不搞笑,平鋪直敘,純浪費時間。
但奇怪了,就這麼一部網友口中的爛劇,爛番茄89%,mtc81分,imdb第一集評分9.1分,絕對王炸級。
憑什麼?
《分手的決心》《共同警備區》的導演朴贊郁、《教宗的承繼》導演費南多梅雷萊斯,加上小羅伯特·唐尼、吳珊卓的人氣。
改編自阮清越的普利策獲獎同名小說。
但這些我覺得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於,劇集截然不同的味道。
以朴贊郁的手法拍諜戰,電影化的場面調度、視聽語言和敘事手法,黑色荒誕的處理之下,比起傳統諜戰劇,劇集的觀感顯然更接近《無間道》。
要我說,這是諜戰劇,一道前所未有的硬菜。
相比國產諜戰劇《追風者》《群星閃耀時》和即將登場的《哈爾濱一九四四》,原來諜戰劇,還能這麼拍。
01 、hbo的尺度
hbo的尺度,從來不止是黃暴,而在於沒有什麼他們想拍卻不敢拍的。
這一次的故事,更複雜。
《同情者》的原著,就集歷史、政治、間諜、驚悚等元素於一體,講述一名法越混血的間諜在越戰最後幾天里的鬥爭,以及他作為難民在洛杉磯的新諜戰生活。
過去並不是沒有影視作品表現越戰,但似乎很少有作品,表現這段特殊的歷史。
男主作為間諜,深深潛伏在南越將軍身邊,同時要面對小羅伯特唐尼飾演的美國中情局人員的不斷試探。
這裡的諜戰交鋒,同樣水深火熱,尤其是,當戰爭即將結束,勝負已分,男主這方贏了。
可男主既要上下周旋避免暴露,又要不斷完成上面交給他的任務,最後還被上級強行要求繼續潛伏。
不得不說,這個諜戰故事,對於看慣了國產諜戰劇的觀眾來說,太特別了。
劇集也是從這個「潛伏者「的視角,去審視這段風雲變幻的歷史。
但了解這個故事之前。
要準備好應對朴贊郁不按套路出牌的講述方式。
打亂的故事線,迷宮一樣的細節呼應,是朴贊郁導演的一貫手法。
當觀眾被突然扔進了一個掐頭去尾的情節中,必須自己去尋找故事的脈絡,隨著給到的信息增加,逐漸對這個故事拼湊出屬於自己的理解。
這回的《同情者》也一樣。
「西貢陷落前兩個月」、「西貢陷落前幾天」,是第一集中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分別對應劇中幾段被切碎,但又互相關聯的劇情。
男主明面上的身份是南越方將軍的住家親信,同時負責著南越的情報部門。
第一集展現了三場男主執行任務的大戲:
第一場,獲取名單。
在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夕,男主被安排了一個重要而又艱巨任務,讓他拿到西貢秘密警察的完整名單。
男主利用和將軍秘書的熟悉,用一個甜品撬開了秘書的嘴,得到了名單的具體位置:將軍辦公室的最後一層抽屜。
抽屜上鎖,無法直接取。
但男主在跟將軍一起出發去完成一場演講之前,突然借故回去取東西,用這不到一分鐘,撬開抽屜,取出名單,用小攝像機完成了拍攝。
然後拿著一本書走出大門,告訴將軍自己回去取的,正是這本用於演講的秘密武器。
第二場:抓「自己人」。
引發這場任務的,正是男主獲取的名單。
雖然他拿到了這份重要名單,但一名漂亮的女間諜來取名單時,女間諜卻暴露了。
作為情報部門的頭,他的任務,正是去抓到這名女間諜,也就是自己人。
雖然他第一時間通知上線,
但對方來不及通知女間諜轉移,男主還是帶著人,抓到了女間諜。
就在抓捕現場,女間諜一口吞下了名單,還一眼認出了他,湊到他耳邊說:打我。
男主沒有辦法,只有暴揍那間諜一頓。
但更大的考驗,就在後面。
第三場大戲,就是被試探。
抓到女間諜之後,小羅伯特唐尼飾演的中情局特工克勞德約男主在戲院前見面,然而當兩人走進戲院,看到的卻是被綁在戲院前台的女間諜。
投影屏下,所有人被請來看一場殘酷的審訊大戲。
台上的女間諜被殘酷虐待,一直惡狠狠地盯著男主,卻一個字也沒說出來。
而克勞德一直在旁敲側擊地試探和若有似無地觀察,觀眾都知道,他可不像對將軍所說的那樣是在「訓練你的副官」,他是在試探男主。
這還不是最殘忍的,接下來的戲,才真正讓我見識到了hbo的尺度。
在狹小的審訊室里,克勞德、男主在內的幾名男性審訊人員,都圍在一起,靜靜等待著坐在便盆上的女間諜。
原因很簡單,女間諜將重要情報,吞了下去,那麼拿到情報的辦法就只有兩個:要麼像日軍經常做的,劃開肚子,取出來。
要麼灌瀉藥,等女間諜自己排出來。
這場戲,也絕對是今年以來,我看到最窒息的諜戰劇場面了。
上次看到如此震撼的諜戰刑訊場面,還是《風聲》中,黃曉明的角色逼供李冰冰。
由此,也能看出hbo的尺度,不在於去渲染那些緊張刺激的諜戰行動,反而是更多地關注主角的內心世界和他作為一個人的情感。
人,才是最大的尺度。
劇中你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間諜,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掙扎的人。
02 朴贊郁的諜戰
可能有人會說,何必這麼麻煩?
我就想看個諜戰而已。
但朴贊郁+hbo的諜戰劇,註定與眾不同。
如果拋開故事,作為諜戰類型劇的元素,它基本都沒有。
比如抓捕時,驚險刺激的槍戰,沒有。
甚至連抓捕美女間諜的過程都沒有,男主到場的時候,女間諜已經被抓了。
審訊時,血漿噴射的虐殺,也沒有。
國產諜戰劇常見的搏命死斗。更沒有。
那看什麼?
看的是,導演朴贊郁埋下了很多細節和設計。
比如,轉場。
國產諜戰劇,從未看到過如此精妙的轉場——
上一個鏡頭,男主接頭人接到男主報信電話,知道已經來不及通知女間諜,繼續面不改色給顧客拔牙,白光燈一打。
下一個鏡頭,是被綁在戲院舞台上的女間諜。
好幾個精密轉場,都是看完劇之後,才能細思恐極地回想……
總之,朴贊郁每場戲,都不是隨便拍的。
或者說,朴贊郁真正的爽點,根本不止是這些商業的東西。
他的諜戰劇跟電影一樣,會有一種很強的「高級感」。
比如,「西貢陷落」前,將軍和克勞德討價還價,想要多要一架飛機跑路,但對方只肯給一架,雙方談著談著劍拔弩張,還要男主翻譯。
這段戲,就是透過角色眼神,通過音樂,通過肢體動作,來營造敘事氛圍。
沒有大段大段的台詞、爭吵,但幾個眼神,就能讓你感覺到角色的內心情緒,以及故事發生的緊迫感。
高級感,這個詞兒很虛,但在朴贊郁的諜戰劇里,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集還有一幕印象深刻。
戲院。就是克勞德約男主見面的戲院。
曾幾何時,這裡還是審訊女間諜的特殊刑訊場。
但時代變幻,一個炮彈過來,直接將戲院炸掉。
男主跟著大隊跑路當晚,看著斷壁殘垣的戲院,忍不住一陣感慨。
這段鏡頭裡,有一種老派電影人的用心。
鏡頭講究、內涵豐富……
一個戲院,就彷彿徹底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整部劇集,從人物的行為邏輯,到故事的主題思考,都有著明顯的「雕琢」,導演靠著堆砌大量細節,最終完成作者表達,最後邏輯自洽。
這就是朴贊郁諜戰劇的高級。
有時候不用台詞,僅憑藉一些鏡頭語言,畫面設計,轉場剪輯,導演都能讓你猜齣劇情的進展。
時間軸非線性來回跳躍,諜戰博弈不是重頭戲,時代變幻才是。
還有在展現戰爭殘酷的群像時。
用大遠景,雕塑歷史影像。
雖然傳統諜戰元素是少了一些。
但《同情者》也能憑藉視聽效果,捕獲絕大部分觀眾的注意力。
這是一部真正的「諜戰大劇」。
03 「鋼鐵俠」的演技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看點,就是卸任的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
拋開他的奧斯卡亞裔風波不談,單論演技,我認為依然出彩。
正是他那種獨特的張揚氣質和表演,讓克勞德這個角色變得很有魅力。
哪怕禿頂造型,也能感受到角色個性的風采。
這也讓我更期待,接下來吳珊卓的角色了。
至於男主,還是很好地演出了男特工那種巨大的的矛盾和複雜。
在國產諜戰劇,觀眾絕不會看到一個這麼糾結的男主。
要麼,是柳雲龍、張嘉益、孫紅雷式的,忍辱負重,機智過人,開場智商就滿格,從不出錯,幾近完人。
要麼,是《追風者》中這樣的成長性男主。
可能也只有在hbo的諜戰劇中,觀眾才會看到一個如此糾結痛苦、身不由己,甚至是脆弱無助的諜戰劇男主。
很多人都注意到,越法混血男主,那特別的眼瞳。
朴贊郁很可能,是刻意透過這些細節,通過主角的身份和經歷,讓觀眾自己去感受那種身處歷史變幻歲月中,角色遭遇的文化碰撞和衝突。
從一開始,《同情者》就不是一部簡單的諜戰劇,而是一場關於歷史、身份、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探討。
對於內地觀眾來說,看這種不夠緊張刺激的諜戰劇,肯定會有各種不習慣。
但一部看不懂的諜戰劇,未必沒有價值。
實際上,國產諜戰劇雖然找到了爆款密碼,但也一度陷入某種套路魔咒中難以自拔。
套路的,未必就是好看的。
在這個娛樂產業全面興盛的年代,注意力的競爭已經白熱化。
hbo放任朴贊郁拍攝這樣一部不夠刺激的諜戰劇,底氣是什麼呢?是不是太過頭鐵了呢?
劇集獲得的良好口碑,可能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某種回答。
哪怕它沒有主動去討好多數愛刺激的觀眾,哪怕因此失去觀眾中的最大群體。
但是。
那些真心做的成果,終究會被人看見它發光的本色。
而且我總在想,觀眾對於諜戰劇的口味和訴求,也許已經開始改變。
觀眾需要的不會只是無腦發泄。
而是真正浸潤人心、面對人性的作品。
創作者始終有責任提高觀眾審美門檻。而這條路,朴贊郁已經走了很多年。
只不過這次,輪到了諜戰劇。
《同情者》的出現,已經刷新了我原有的諜戰劇觀念。
原來諜戰劇除了柳雲龍的模式,也可以有別的拍法。
且看朴贊郁,還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