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 | 去年3月至今,召回「明星」大起底

娛樂頭條 1996℃

又是一年3.15,作為法定消費者權益日,往往備受關注。在經過兩年「爽約」之後,對於汽車作為除房產之後最昂貴的消費品能否重回「3.15」舞台,一直是各大消費者所關注的重點。

眾所周知,伴隨近年來國內汽車保有量的激增所帶來的糾紛不斷,汽車產品更是成為消費者維權的重點。

回顧往年,如2010年,汽車4s店只換不修;

2012年,錦湖輪胎以次充好,4s店潛規則扣留合格證將新車變黑車;

2013年,dsg雙離合變速器被曝安全隱患,江淮汽車身陷 「生鏽門」;

2014年,老年代步車粗製濫造,違規生產、上路;

2015年,4s店小病大修牟取暴利,路虎極光變速器曝光;

2017年,二手車交易藏騙局;

2018年,大眾途銳怕「淋雨」,發動機頻頻失靈;

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變速箱問題「沒完沒了」;

2021年,寶馬4s店「強制」收集人臉信息、長安福特變速箱進水、英菲尼迪變速箱異響抖動。

連續2年的「缺席」,讓更多人對「為何沒有新能源汽車」引發不滿。要知道,根據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高,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車投訴舉報同比增長21.3%,其中核心三電相關問題佔缺陷線索報告的24.9%,而駕駛輔助系統相關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也正因此,今年會否有新能源汽車,又因何上榜值得關注。

當然,答案還需等到晚上才能揭曉,但目前可以知道的是,自去年3.15之後,因汽車產品安全問題展開召回的都有哪些車型,以及都因何被召回。蓋世汽車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的召回公告統計,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14日期間,國內汽車共發起148批次召回通告,累計召回936.82萬輛缺陷車輛,較同期暴增164.72%。

聚焦3.15 | 去年3月至今,召回「明星」大起底 - 陸劇吧

整體來看,在上述時間周期內,最大規模召回源於今年1月特斯拉車輛因駕駛輔助相關故障,缺陷車輛涵蓋2014年8月26日至2023年12月20日的進口、國產model smodel xmodel 3,共計161萬餘輛,佔總召回的17.19%。而特斯拉也因先後7次共計在華召回273.9萬輛故障車型,再度「蟬聯」國內車企召回榜首。

聚焦3.15 | 去年3月至今,召回「明星」大起底 - 陸劇吧

也正源於現階段汽車電氣化、智能化等技術不斷迭代,由此帶來的召回新難題,正逐漸取代傳統硬體故障成為主體,且正帶來更為複雜的責任方界定難題。

新能源汽車召回水漲船高

如前文所說,過去兩年的3.15晚會最讓人遺憾的莫過於新能源車未曾上榜。

眾所周知,2021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高歌猛進,隨後於2022年提前三年實現滲透率20%中期目標,並在2023年銷量逼近千萬輛,滲透率再攀高峰。按照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在2030年突破70%。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各佔一半的時代正快速到來。

體現到召回佔比上,自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14日,我國缺陷純電動乘用車召回佔比達31.29%,較上年同期增加了26.71萬輛。放大到整個新能源乘用車範圍,上述周期內累計召回故障車輛超過200萬輛,創歷史新高。

此外,節能汽車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較上一周期內有所收窄,僅以八萬餘輛召回體量佔據總召回的0.88%。

其中,純電動車型中,特斯拉以53萬輛召回總量位列第一,占純電動車型總召回的82.55%

作為整個周期內涉及召回車輛最多的汽車品牌——特斯拉自然也是領跑整個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召回榜單,更以一己之力將純電動乘用車召回故障佔比做出明確劃分。

具體來看,自去年3月至今,我國新能源乘用車中輔助駕駛成為召回主因,占召回總量的54.67%,而其中特斯拉便獨佔98.25%,剩下的1.75%由進口賓士eqs一汽豐田廣汽豐田bz4x瓜分,前者因車身電子穩定系統(esp)軟體故障,後者則與前置攝像頭內部程序缺陷相關。

僅次於輔助駕駛系統及相關缺陷的便是源自特斯拉在去年5月因能量回收制動策略缺陷展開的110.46萬輛召回規模,助推周期內新能源乘用車制動系統相關缺陷以37%佔比位居第二。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排除特斯拉這一頭部企業帶來的影響外,動力電池、電驅動等核心三電缺陷依然存在。

去年8月,梅賽德斯-賓士(中國)就曾電驅動模塊軟體問題在中國市場針對進口eqs展開了2324輛缺陷車輛召回。而針對可能出現電池熱失控的缺陷車輛,更是從去年7月995輛進口捷豹i-pace,到同年10月2570輛進口保時捷taycan,到一個月後200輛進口奧迪e-tron gt、rs e-tron gt,再到今年3月展開的5084輛進口奧迪e-tron都在強調新能源乘用車安全仍應被高度重視。

而據蓋世汽車統計,自2018年1月至今,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已展開117批次召回,涉及缺陷車輛近500萬輛。其中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美系佔比83.73%,其次便是中國自主品牌以6.50%佔比,位列第二。

輔助駕駛相關故障頻發

如前文一再提及,輔助駕駛正成為汽車召回中又一新的關鍵詞。

相信大家也有所感受,近年來「某某車輛輔助駕駛失靈」的新聞頻發,如果細心對比會發現幾乎這一句式前方曾被冠以過所有智能電動汽車品牌。體現到召回上,其在上述周期內佔比由上一周期的第六位飆升至第四位,更是輻射近170萬輛缺陷車輛,佔比多達18.99%。

聚焦3.15 | 去年3月至今,召回「明星」大起底 - 陸劇吧

細化到各軟體層面,除特斯拉部分車輛在自動輔助轉向功能開啟情況下,駕駛員可能誤用2級組合駕駛輔助功能,增加車輛發生碰撞的風險而展開的召回外,車身穩定控制系統、車道保持輔助系統等輔助駕駛相關故障以及攝像頭等輔助駕駛感測器相關程序故障正逐漸被重視。

正因此,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其兩會提案中,針對汽車行業發展,提出為更好地向智能汽車用戶提供安全舒適的產品體驗,進一步增強我國汽車品牌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競爭優勢,需儘快推進相關法規標準和產品監督管理辦法落地,規範智能駕駛產品的安全應用。

但事實上,智能化不止體現在駕駛輔助上,近年來伴隨汽車電氣化、智能化高速發展,汽車召回原因已從傳統的硬體故障延展到了系統程序和軟體設計問題,呈現出多元化趨勢。

聚焦3.15 | 去年3月至今,召回「明星」大起底 - 陸劇吧

單以過去一年來看,除輔助駕駛相關軟體缺陷外,本田、豐田汽車均身陷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相關故障中,涉及缺陷車輛29萬餘輛,占同期召回總量的11.68%。與此同時,動力電池管理系統及相關控制器缺陷召回亦不斷被關注,涉及品牌豐田、賓士及奇瑞,相關召回車輛超6萬輛。

時至2024年,中國汽車早已進入下半場競爭,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正在到來。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更多輔助駕駛及其他軟體相關故障的爆發。如何做到防範於未然,進一步保障消費者安全權益,尤為重要。

近年來,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針對智能網聯技術發展新趨勢,提出健全數據驅動的汽車事故深度調查體系,深化智能汽車ota大數據安全評估,啟動沙盒監管制度試點。並在去年11月首次公布首批汽車安全沙盒監管試點名單,其中包含比亞迪智能扭矩控制技術、吉利汽車領航駕駛輔助(noa)功能、零跑自動領航輔助(nap)功能、廣汽埃安及孚能電池的750v高壓快充技術、蜂巢電池及長城汽車的無鈷電池技術等多項新技術、新功能,從而推動企業不斷改進產品設計、製造,降低產品安全風險。

時隔一年過去了,又是一年3.15。根據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最新信息透露,將在持續加大產品安全召回監管、優化產品安全召回監管體系並提升缺陷產品召回技術支撐能力的同時,2024年其將進一步深入推進產品質量安全沙盒監管制度。

針對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民用級無人駕駛航空器等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探索建立質量安全「沙盒監管」制度,開展深度測試和產品安全評估,為新產品新業態發展提供容錯糾錯空間。從而探索「發現產品缺陷—提出產品安全規範建議—實現質量提升」的新思路,促進企業在設計、生產及售後服務等環節持續進行技術改進與質量提升。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