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好的退與進丨人物

娛樂頭條 5164℃

離開表演一線多年之後,陳好憑藉一部家庭輕喜劇《歡樂家長群》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美麗依舊,狀態上佳。她在劇中飾演一位風風火火的職場媽媽戴靜,平日里既要安排好工作上的大小事務,還要操心兩個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尋找平衡,進退自如,忙併快樂著。這個極具生活化的角色,和曾經讓觀眾印象深刻的「萬人迷」截然不同。但在陳好看來,這才最像她本人。

陳好的退與進丨人物 - 陸劇吧

在陳好看來,生活就是講究平衡的藝術,她也始終在事業和生活中尋找著平衡點。 受訪者供圖

現實生活中,有著演員、媽媽、老師多重身份的陳好,也像戴靜一樣深諳平衡之道。十多年前,在陳好正當紅時,因為組建家庭選擇退出表演一線,而後在中戲表演系繼續深造,並留校任教;如今孩子們逐漸長大,她的「戲癮」仍在,又趕上「天時地利人和」,才有了這次再度披掛上陣主演影視劇的經歷。一退一進的背後,她對於骨子裡那個相對傳統的自我,以及表演行業的起落不由人,都有著清醒的認知。

採訪過程中,「生活」和「平衡」是陳好提及頻率最高的辭彙,也是她決定進與退的考量因素。在她看來,人一輩子不能總「單線」活著,為了事業犧牲生活,回過頭來看人生就只有事業了。「可是人怎麼能沒有生活呢?作為一個人,首先要生活在社會裡,重要的就是『生活』。每個人每天睜眼不都要面對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嗎?」她覺得生活就是講究平衡的藝術,人始終都是在尋找一個平衡點。

再接影視劇

在戴靜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此之前,陳好在影視劇作品方面已經「空窗」了將近十年。《歡樂家長群》為什麼能吸引她「重出江湖」?聽到這個問題,她笑了:「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促成了這次合作!」這部戲是在2023年夏天拍攝的,趕上學校放暑假,恰好孩子們也逐漸長大,不需要家長那麼多的陪伴了。陳好因此有了時間和精力去演戲。而且拍攝地就在北京,她每天拍完戲就能回家。

能跟張嘉益合作也是陳好接演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27年前,她和張嘉益一起主演了電影《埋伏》,但沒有對手戲。「當年只知道我和張嘉益老師都有參演,直到最近看了一些報道才知道,那部戲裡我倆居然還同框過!其實之前也有能跟張嘉益老師合作的項目來找過我,因為劇本、時間等原因沒能實現,這次終於有機會了。」陳好眼中的張嘉益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和他一起演戲就像打乒乓球,你來我往,非常過癮,也受益匪淺。

她也很欣賞《歡樂家長群》的劇本,雖然沒有大開大合的矛盾,都是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但真實幽默,讓人會心一笑。比如劇中兒子劉果寧問爸媽,考得不好會怎樣,戴靜說:「那就別叫我們爸媽了!」劉果寧聽完毫不猶豫地遞上卷子:「叔叔、阿姨請過目!」這一情節逗樂了觀眾,而陳好和女兒之間也真實發生過類似的橋段。陳好有一次生氣地對女兒說:「今天晚上再哄你睡覺,我就不是你媽。」到了晚上,女兒抱著枕頭來找她:「陳阿姨,你該哄我睡覺了。」對照劇本上的情節,陳好經常感覺像是在照鏡子,「裡面太多的東西都是我們生活里真實的寫照。」

陳好的退與進丨人物 - 陸劇吧

又要忙事業,還要兼顧家庭,《歡樂家長群》里的戴靜是陳好演過的和其本人最像的角色。

在戴靜身上,陳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她的生活對我來說太熟悉了,包括年齡、家庭狀況,都處在這樣的階段。說實話,我以前沒演過和自己特別像的角色,這(戴靜)算是我從未涉獵過的一種角色類型吧。」劇中,戴靜平時在家長群里「潛水」(只看不發言),但遇到不公平的事從不怯於發聲,是個有一說一、愛憎分明的人。看到誰受了欺負,她會把自己所知的事實說出來,主持公道。這種生活中的正義感,也跟陳好本人很像。

糾結與焦慮

每個父母,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歡樂家長群》的三組家庭有著各自不同的教育理念。現實生活中,陳好也為人父母,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她最認同劇中劉向上(張嘉益飾)和戴靜這組家庭的教育理念。「劉向上和戴靜其實都挺顧家的,但他倆又有分工,一個人在外頭掙錢,另一個用更多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兩人之間沒有過特別激烈的爭吵,是典型的很融洽的夫妻關係。他們在生活中互相扶持,遇事都比較冷靜,一起按部就班地陪伴著孩子成長。」在陳好看來,父母關係融洽穩定,能給孩子營造出一個比較健康的成長環境。

在孩子的教育理念上,她跟戴靜的想法也是一致的。「我沒奢望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站在金字塔尖上,一定要成名成家,但也不能太差吧,別墊底兒。我同意讓孩子有個快樂童年的理念,但不能光快樂完全沒有學習……這些都是我的心裡話。」完全代入角色的陳好,甚至在表演過程中還對台詞稍微做了調整,使之更符合人物,也更符合這對夫妻的關係。

陳好的退與進丨人物 - 陸劇吧

《歡樂家長群》折射出了很多當代父母在教育中存在的顧慮與糾結,陳好說,這些困惑在她身上也存在。

劇中,劉向上主張孩子過一個快樂的童年,戴靜相較而言會有更多的糾結和焦慮,比如她擔心如果別人家孩子都補課,自己的孩子卻只知道傻玩,以後成績就追不上了。現實中,陳好的焦慮和戴靜一模一樣。「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很害怕自己替孩子做的選擇是錯誤的。當然希望孩子過得開開心心,誰也不想有壓力。問題是現在你讓孩子開心了,會不會導致他輸在起跑線上?很多人都說,人生就是要吃苦,前面不吃苦後面就要吃苦。這個說法到底對不對,我到現在也沒有答案。」

陳好承認,自己也被周圍的「卷」影響過,好在並不會長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身邊的好朋友經常開解她,比如讓她回想當年小學、中學時學習成績最好的,總是考第一名的同學,現在在幹什麼,是不是還是第一名?「我一想,她說得對啊,成績也不能說明一切嘛。」她相信在孩子教育這件事情上,每個家庭、每個父母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拋開那些暫時找不到答案的糾結,她覺得更重要的還是夫妻雙方理念要保持一致,大家要往一條道上走。如果夫妻倆一個要搞快樂教育,另一個認為必須捲起來、要補課,最後肯定會吵架,吵架就會影響到孩子。而且父母在教育理念上的搖擺傳遞給孩子,也讓他們舉棋不定,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幹什麼。

中戲表演老師

和學生處得像朋友,但沒丟了師生關係

沒有出演影視作品的這些年,陳好其實並沒有遠離表演,她一直在中戲擔任表演系老師。

「當老師對我來說是挺大的挑戰。會演不意味著會教,這是不一樣的概念,我也在慢慢摸索。」演員是強調個性的職業,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特質,演員的工作就是去挖掘角色身上不同的特質。教學生的時候,她會統一傳授表演的方法,但具體到每個人,還是會根據各自不同的特質進行調整。「不能所有人都用一套標準。表演本身就沒有標準答案,覺得難受的時候就一定要哭嗎,感到開心的時候就一定要笑嗎?不能簡單地來理解這件事。」

陳好和學生們年齡相差不大,很能理解現在年輕人的想法。「我們那個年代的學生,老師說什麼就做什麼,現在的學生自我意識會更強。我教的基本都是『00後』,他們更注重彰顯自我。」作為老師她也會嘮叨,讓同學們珍惜大學時光,課餘時間多學習,不要老在宿舍睡懶覺、打遊戲。但學生會覺得既然已經下課了、放假了,難道不應該休息嗎?「有時看著他們就會想,這不也是當年我們的青春嗎?年輕時誰不想偷會兒懶,不想多玩會兒。所以他們的這些心理,包括有時犯點兒小錯,我都能理解。」

但她希望學生們都能誠實地面對自己,比如睡過了就如實講,不要編理由。因為作為演員面對一個劇本,裡邊的故事是假的,人物也是假的,但你要把它演成真的、讓觀眾相信這是真的,前提就是要真誠。戲劇學院的老師會告訴學生,去找到小孩過家家的真實感。小孩子抱個娃娃過家家時,是真心覺得自己就是這個娃娃的媽媽。「真誠是做演員非常重要的素質。所以生活里也別總耍小聰明,真誠點兒。」

陳好的退與進丨人物 - 陸劇吧

陳好和學生們的關係更像是朋友、親人。 圖片來自陳好微博

陳好形容自己是那種表面上看著挺厲害,相處久了學生會跟她很親近的老師。「一開始我得樹立點兒老師的威嚴,不能讓他們完全沒有距離感,到後來就處得像朋友了,但也沒有丟掉師生關係。我之前送走的畢業班,他們都叫我『小姨』。生活上各種各樣的事兒,什麼失戀啊,都找我來說。」《歡樂家長群》開播後,她之前教過的很多學生都在朋友圈轉發,號召大家拿好小板凳等著追更。不過陳好覺得他們還太年輕,這個劇也就看一樂,「得要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這樣生活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丟不掉的「萬人迷」

二十歲時挺介意,四十歲時挺開心

陳好過往塑造的影視角色中,電視劇《粉紅女郎》里的「萬人迷」萬玲絕對是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個。「萬人迷」甚至一度成為她的標籤,哪怕其本人性格和萬玲絲毫不像。

陳好的退與進丨人物 - 陸劇吧

2003年播出的電視劇《粉紅女郎》,讓人記住了陳好飾演的萬玲,劇中的花名「萬人迷」也成了她丟不掉的標籤。

如今,距離《粉紅女郎》播出已過去21年,網友讚美《歡樂家長群》里陳好的狀態時,依然會用此抒發感慨:「哇塞!還是那個『萬人迷』!」對於「萬人迷」這個稱呼,陳好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也經歷了從介意到看開的心理歷程。「你要問如今已經40多歲的我,其實是挺開心的。但20多歲剛演完這個角色時,我真挺介意的。」

觀眾認識一個演員往往是從角色開始,這本無可厚非,但演員因此被誤認為就是角色那樣的人,卻很難解釋清楚。陳好非常清楚「萬人迷」完全不是自己,兩人相差了十萬八千里,但觀眾不知道。當年甚至有人去問她的老師:「你們班的陳好原來是這樣一個人(『萬人迷』)?」那段時間她急於解釋,恨不得見到一個人就說自己不是「萬人迷」。但她發現自己的聲音太微不足道了,說不如做,還是要通過後續的作品改變別人的想法。「這也是為什麼《粉紅女郎》後我去演了阿紫(2003版《天龍八部》),就是想告訴大家,我不僅可以演『萬人迷』,還可以是另外的樣子。」

陳好的退與進丨人物 - 陸劇吧

《天龍八部》中,陳好一改風情萬種的「萬人迷」形象,成了刁蠻可愛的阿紫。

儘管當年很介意被稱作「萬人迷」,但陳好後續還是接演了不少外表光鮮美麗的角色。「演員是比較被動的,當時給到我的劇本都是類似的人設,沒辦法選擇。」但她也會分析每個人物,在美麗的外表下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性格,她會更多地從性格上去揣摩和塑造人物。

回首當年,她看到那時的自己太年輕,很害怕被大家定型,也看到了作為演員能被大家記住一個角色其實是種成功。「一個演員如果演了一輩子的戲,一個角色都沒被觀眾記住,也挺悲哀的。『萬人迷』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就是這樣一個存在的意義吧。」

時間改變了陳好,也在改變著這個行業。這次出演《歡樂家長群》重回表演一線,她觀察到不少行業的變化,最深的一個感觸就是現在更加「以瘦為美」了。女演員體重基本在八九十斤,上一百斤的都很少了。她跟工作人員開玩笑說:「真的是不一樣了。要是當年也這樣,我都出不了道。」因為她最瘦的時候,也就是演《粉紅女郎》的時候,體重都沒有跌破過一百斤。至於會不會有壓力,她笑著說:「既然我年輕的時候都沒那樣去要求過自己,現在自然更不會有任何的壓力。」

對 話

陳好:做老師這個決定,我從沒後悔過

新京報:當年你離開表演一線,選擇繼續深造而後留校任教。怎麼作出這個決定的,會有一些不捨得(離開表演一線)嗎?

陳好:肯定會。我覺得我身上還有戲癮在,包括我接這個戲(《歡樂家長群》)也是因為犯了戲癮,特別想去演戲。

當年我進入了一個新的生活狀態,跟單身時不一樣。既然選擇了組建家庭,就要為此作一些改變和付出。既想把事業做得好,又想有很好的家庭,兩邊都占著,卻不做任何改變,是不可能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好像一碗水,你分給這邊多一些,另一邊就會少。演員這個職業,一拍戲就需要離開三四個月,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外地,很難照顧到家裡。生活中,特別是孩子會有很多瑣事,有時不在身邊確實是沒辦法顧及。比如你拍完一場戲,突然收到信息說孩子不舒服了,自然你就分心了,會想怎麼安排人帶著去看醫生,或者怎麼跟劇組請假。

生活就是講究平衡的藝術,我也在尋找一個平衡點。既然沒辦法全心全意撲在劇組,不能完完全全地投入到一個角色的創作中,那我就退而求其次。老師是朝九晚五的工作,能有精力關照家裡,而且還有寒暑假,跟孩子的作息時間也是一致的。這份工作離表演不是很遠,同時又可以兼顧到家庭,我還挺喜歡這個選擇的。

新京報:所以你當時做這個決定也是順其自然,沒什麼糾結?

陳好:沒有(糾結)。我一直覺得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年紀的事兒。比如30歲時,該結婚該有孩子了,那就結婚生子。可能因為我是山東人的緣故吧,從小受家庭影響,我姥姥、媽媽都是這麼過來的。生活還是挺重要的,人這一輩子不能老是「單線」活著。比如為了事業犧牲生活,那回過頭來看你的人生就只有事業,沒有生活了。就算永遠都站在一線,又能怎樣?作為一個人首先要生活在社會裡,重要的是「生活」。每個人每天睜眼不都要面對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嗎?我喜歡人處在一個既定的社會位置上,所以就按部就班地來唄。

新京報:劇中的戴靜有一段艱難抵抗食物誘惑的減肥時光。你給大家的印象一直是體態很勻稱的,所以你有過類似的糾結嗎?

陳好:我剛生完寶寶的時候也挺胖的,那時還在哺乳期。但我覺得不能讓自己這麼肆意發展下去,得用演員的標準來要求,要有一點兒職業道德,哈哈。因為我沒覺得將來就一定不演戲了,還是要時刻準備著,後來也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恢復了。

陳好的退與進丨人物 - 陸劇吧

快十年沒有出演影視作品的陳好,再出現時狀態依然保持得很好,她說未來有合適的作品,還是會接演。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有計劃從這部戲開始增加一線的表演工作嗎?

陳好:其實也沒有,還是要看機會。學校(中戲)是鼓勵老師出去進行一些表演實踐方面的工作的。畢竟是教表演的,沒有實踐經驗,教學上就會有缺陷。但我就算拍戲,肯定也不會像以前那樣一部接著一部地拍下去,還是希望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但不一定來找我的角色就是我喜歡的,所以也得看(機會)。

新京報:現階段,什麼樣的角色會讓你有想要去演繹的衝動?

陳好:我沒演過的、角色身上的特質吸引我的。我以前演的角色都跟我很不像,沒有演過和我有點兒像的角色,戴靜算一個。這次很多認識我的人都說:「戴靜這個角色你有在演嗎?」此外,對手演員、主創班底也是考慮的因素。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