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才」翟瑞寧:勇闖科技助農「三道關」

娛樂頭條 1304℃

江暢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田秀才」翟瑞寧:勇闖科技助農「三道關」 - 陸劇吧

翟瑞寧(右)指導農民試種新品種玉米。受訪者供圖

前不久,翟瑞寧獲得共青團中央、農業農村部授予的「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榮譽稱號。在這名35歲的山西青年看來,廣西有很多發展機會,「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的關鍵,青年投身其中大有可為」。

2017年2月,從廣西大學農學院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研究生畢業不到一年,剛參加工作的翟瑞寧便跟著扶貧隊伍來到都安瑤族自治縣保安鄉安陽村,汽車在連續蜿蜒的山路上拐來拐去,讓他這個來自黃土高原的山西人有些不適。泥濘的道路坑坑窪窪,車順勢顛簸震蕩,如同翟瑞寧不復平靜的心情。

他的任務是改變這裡玉米品質差、產量低的狀況。他稱自己為「農二代」——他的伯父伯母都是研究玉米的農業科研工作者。從小受他們的熏陶,翟瑞寧從本科到研究生都是學習農學專業,畢業後他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工作。

村民的貧困和土地的貧瘠是相連的,在經過多次調研走訪後,翟瑞寧暗自嘆氣。當地的玉米都是從石頭縫裡艱難鑽出來的,這樣的土壤條件種植出的玉米基本是大小不一,結實不好的,農戶只能用來當作自家糧食或者飼餵牛羊,市場價值不高。

經過一番篩選和思考,翟瑞寧決定在這裡推廣玉米研究所選育的一些對土地肥力要求不高的耐瘠、耐旱普通的玉米品種。

就在翟瑞寧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場時,他遇到了第一道難關。

村民們雖然待客熱情,但對這樣一個皮膚白凈的年輕「專家」不太信任,對他推薦的玉米種婉言拒絕。

沒有辦法,翟瑞寧只好用事實說話。他聯繫村主任和第一書記,先用幾畝地搞一些小範圍的品種示範,拿他們本地的玉米種,和「桂」字型大小玉米桂單0810做對比試驗。

秋季玉米成熟,翟瑞寧邀請了專家到試驗田測產驗收,還聯繫了當地電視台前來報道。看著桂單0810玉米更加碩大的果穗,村民服了氣,開始接納這一新品種。

新品種推廣期間,翟瑞寧不時到村民的地里查看玉米的情況,為村民送化肥農藥。他不在村裡時,村民還會拍照發微信給翟瑞寧,向他請教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問題。和村民熟絡之後,村民給他起了一個外號:「田秀才」。

為了提高當地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翟瑞寧讓農戶們種植鮮食玉米。這裡晝夜溫差大,更有利於鮮食玉米糖分積累。

第二年秋天,鮮食玉米雖然豐收了,但是翟瑞寧又遇到了第二道難關。

當時,當地鮮食玉米市場情況並不樂觀,交通較遠,沒有銷路。鮮食玉米不同於普通玉米,儲存太久就沒有商品價值了。

好玉米賣不出去,可愁壞了村民。翟瑞寧看著村民們的愁容,心中不是滋味。他馬上聯繫皮卡車,從南寧下到村裡去拉玉米,又回到南寧去幫村民銷售。為了加快出貨速度,他還聯繫了一些兄弟單位、其他科研院所還有一些醫院一起團購扶貧產品。

忙到當天晚上11點,貨終於出了大部分。但安陽村的土地確實貧瘠,仍然有些品相比較差的殘次玉米留在了車裡。翟瑞寧和幾個同事商量了一下,自掏腰包把剩下的玉米全部買了下來。

翟瑞寧吸取了教訓,鮮食玉米雖然好,但保鮮時間短,運輸成本高,受市場波動影響大。還是不適合當地種植。他於是決定因地制宜,擴大推廣適合當地生產條件的被稱作「懶人玉米」的桂單0810和桂單162。

這種玉米易生長,抗病性強,產量高,又可以收作糧食,又可作為青貯飼料加工。作為牛羊飼料,玉米稈、玉米葉都得到充分利用。

在「懶人玉米」推廣後,村民的年收入從兩萬元提高到了5萬元。這幾年工作下來,翟瑞寧的形象也從當初白白凈凈的年輕書生,變成了一個黑黢黢的中年莊稼漢。

玉米研究所的玉米得到推廣,背後還有著關於國家糧食安全的更大意義。

2014年的調研結果顯示,來自國外的玉米品種佔了廣西80%的市場保有量,處於壟斷地位。這不僅會影響中國糧食從業者的經濟利益,還讓我國的國家安全受制於人。在廣西農科院玉米研究所的玉米得到推廣後,目前「桂」系玉米拿下了65%以上的市場保有量。

在翟瑞寧忙著為都安扶貧時,他同時也在橫州市著手研發新的玉米品種。

「田秀才」翟瑞寧:勇闖科技助農「三道關」 - 陸劇吧

翟瑞寧在實驗室進行育種實驗。受訪者供圖

他總結,都安的玉米賣不出去,不是玉米不好,而是玉米沒有市場競爭力,不夠獨特。他和團隊決定研究市場上沒有的玉米品種。

「選育出的玉米品種走不進市場,等於科研工作沒有產生社會效益。品種要有新的亮點,產生市場價值,才是真正幫到了農民。」翟瑞寧說。

為此,他在8年的時間裡與團隊共同培育了48個玉米新品種,其中2個通過國審,其餘通過區審,他作為第一完成人育成了4個新品種。越來越多的特色型玉米品種出現在市面上,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富含花青素的黑甜糯玉米……這些審定的玉米品種中的9個還被企業購買,實現成果轉化超400萬元。

在這期間,翟瑞寧又遇到了他的第三道難關。

2021年,有企業找到翟瑞寧,希望能幫自己解決玉米生產上的一些痛點。鮮食玉米上市期間,各地玉米一窩蜂上市,競爭慘烈,下市後又供不應求。其次,玉米全株利用率低,除了果穗被利用,其餘部分大多還是浪費。

翟瑞寧和同事從市場中真空包裝食品獲得啟發,指導企業建立真空包裝生產線,並邀請生產加工專業專家進企業車間優化作業流程。從此,玉米通過真空包裝有了更長的保質期,遠銷北京、上海、廣東、四川、重慶等地。

為了提高玉米全株利用率,翟瑞寧和同事扶持企業研發玉米汁精深加工技術,生產瓶裝玉米汁飲料,將玉米鮮苞、玉米筍、玉米須、玉米稈都利用起來,幾乎做到玉米全株100%利用率。

真空包裝玉米和玉米汁的生產線建立,讓該企業2022年的年生產總值超1.29億元。

作為廣西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第一黨支部書記,翟瑞寧工作8年來,和玉米研究所的同事共建立了9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展示了25個新品種和新技術,示範面積達到20萬畝,向農民贈送了超過3萬公斤的玉米良種和1000噸化肥農藥,為農民增加了近900萬元的收益。他先後榮獲2022年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22年廣西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榮譽。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