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娛樂頭條 9837℃

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 陸劇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文化產業評論,作者 | 見鳴,編輯 | 半島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了「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並在通知中提出了8大創作方向。這一通知為微短劇行業的守正創新,開疆拓土提供了行動指南。基於對當前「微短劇+文旅」現狀的梳理,本文詳解了6個創作案例,為「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的具體落實提供借鑒。

1月1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了「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提出2024年要創作播出100部「跟著微短劇去旅行」主題優秀微短劇,推動一批實體取景地跟隨微短劇的熱播「出圈」,營造跟著微短劇去全國各地「打卡」的新風尚。

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 陸劇吧

「微短劇+文旅」開啟新紀元

廣電總局發布此通知的題中之義並不難理解,且看文化產業評論分析。

2023年,微短劇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德塔文數據顯示,2023年主要平台共上新微短劇899部,相較2022年增長98%。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網路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微短劇的高速發展也吸引了政府機構、國資企業、出版集團、廣電媒體等「正規軍」入場,精品化趨勢愈加明顯。

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 陸劇吧

在合作模式上,各平台越來越多協作互補,助力微短劇高質量發展;在製作上,微短劇也正在與遊戲、vr等創新形式融合,探索新形態;在內容上,微短劇可以融合強設定的ip和更深層的文化元素,釋放新動能。

而年初廣電提出的「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便是對於微短劇「精品化」的一份方向指南,旨在推動微短劇題材、體裁創新,積極探索與文化和旅遊等產業跨界深度融合。微短劇的變現不再只依靠無腦劇情模式,更是要成為大文化和旅遊消費中的一個環節。微短劇將面向更廣闊、更主流的市場。

「微短劇+文旅」的創作模式,雖有新意,但絕非憑空而起。

短視頻一向在文旅傳播上助力頗多。野馬少年丁真讓家鄉理塘成為旅遊市場上一匹黑馬;四川、湖北、新疆等多地文旅局長變裝出圈;淄博、爾濱的頂峰相見也少不了短視頻的添柴加薪;近期各地文旅的花式整活也讓人目不暇接。

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 陸劇吧

而微短劇,也可以通俗一些理解為是系列化、故事性強的短視頻,「微短劇+文旅」既是應運而生,也是眾望所期,對於文旅市場是一種新的嘗試,對於微短劇則是一次前景無限的創作機遇。

微短劇與文旅融合的優勢在哪兒?

文化產業評論認為: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考量,內容承載力、製作難度、變現周期。「微短劇+文旅」是「影視綜+文旅」的輕量版,也是「短視頻+文旅」的加量版。

相比常規的影視作品,微短劇的製作周期更短、成本更低、進入門檻更低,一般的文旅單位和小微視頻公司,也能夠入局。比起短視頻,它的故事承載力和創作空間又更加廣闊,更能滿足有深度、有質量、有內容的文旅傳播需要。

因此,隨著「跟著微短劇去旅行」政策出台,「微短劇+文旅」的創作模式將會空前火熱,市場潛力十足。

8個創作方向,現狀與當前案例

但無論「風口」還是「谷底」,行路者都應該頭腦清醒,不僅要看見遠方的燈塔與理想,也應重視腳下的道路和坎坷。

廣電總局在「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中提出了8個創作方向:

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 陸劇吧

這8個方向已經極大地幫助創作者在題材上進行了聚焦,尤其是其中典型場景的展示,從鄉村旅遊到景區景觀,從考古工程到文物遺產,從產業基地到城市漫步,涵蓋了文旅行業中產業佔比較大、傳播需求較多的板塊。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目前是否存在8個創作方向的成功案例?它們是如何用微短劇賦能旅遊的?

基於對現有市場的調研,我選擇了6個微短劇案例,與觀者共鑒。

1、鄉村題材微短劇《高碑店故事》 優酷可觀看

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 陸劇吧

作為2022年北京廣播電視網路視聽發展基金扶持項目,《高碑店故事》講述了高碑店村的村民子弟張小磊與租住在自己家的海歸高管宋子淇共同致力於推動本村新興文化產業發展,幫助村民解決生活問題的鄉村振興故事。

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 陸劇吧

《高碑店故事》一共50集,每集在1—3分鐘不等,可以算是極簡的微短劇了。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到,這部微短劇以張小磊與宋子淇這兩個有反差的人物為線索,在3分鐘內,設置了一個核心的矛盾或轉折,且一集大多隻包含兩個場景,幾集組合起來講述一個小的故事,比如江叔和彥明之間父與子、舊與新的矛盾,通過男女主的視角見證高碑店村十年來實施文化興村、產業升級戰略,最終實現從「三無農村」到「最美鄉村」的溫情故事。

雖然這部劇沒有激起太多水花,但是它基本遵循了微短劇的創作格式,也在一條主線中呈現了多個單元故事。但由於人設相對傳統、笑點不多、話題性不強、畫面也不夠精美,所以傳播效果十分有限。

如果要做廣電總局通知要求的創作方向——鄉村振興故事,並導引到鄉村旅遊,我們首先應該思考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提升一地鄉村旅遊的品牌影響力,還是展現此地數年來的發展振興面貌?是吸引人去觀光、休閑,還是體驗這裡的民俗、美食?

梳理清楚鄉村旅遊資源,找到這個核心的目的,才能去架構微短劇故事。比如我們的重點就是要傳播某某鄉村的民俗美食文化,而主要能展現美食的場景有1、2、3、4、5......那麼,什麼樣的主角人設才能夠將這些場景有機地串聯起來呢?她可以是一個探索者,尋找某種記憶中的味道;可以是一個外來者,打破了鄉村原本的和諧;可以是一個突破者,從鄉村走向更大的世界......基於這些想像,再設計衝突、情節,有機地與鄉村的美食場景融合起來。

總而言之,如果從微短劇賦能鄉村旅遊的思路思考,那一定要重視受眾的需求,注重場景的反差感和衝擊力,對於熙攘都市裡的人群來說,那種「嚮往的生活」才是激發旅遊熱情的第一動力。

2、考古題材微短劇《河姆渡的骨哨聲》 央視頻可觀看

在河姆渡文化發現50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寧波廣電集團、中共浙江餘姚市委宣傳部打造《情系河姆渡》融媒體項目,《河姆渡的骨哨聲》便是其中的微短劇產品。

在微短劇市場中,這部作品製作較為細膩精良,實景拍攝還原了田野考古工作者的狀態,視聽創新表達讓遠古先民的生活場景躍然眼前,對雙鳥朝陽紋象牙蝶形器、豬紋陶缽、藤條骨耜、單耳木碗等器物的特寫也讓人們更真切地感受到河姆渡文化的光彩。

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 陸劇吧

雖然談不上出圈,但作為一部小而精的考古題材微短劇,《河姆渡的骨哨聲》對於同類題材的創作仍然有一定借鑒意義。如何融合專業性與趣味性是這一創作方向最大的難題,或許可以參考抖音上@何老師在發獃 這個賬號做的藝術系列:那些名畫/名作是怎麼來的,不僅僅聚焦於核心的考古工程,也可以將歷史場景化和通俗化。

3、非遺題材創作者朱鐵雄 抖音可觀看

相比考古,非遺題材的創作其實相對而言更容易接觸到第一手素材,也更為大眾喜聞樂見。當前雖然沒有突出的非遺題材微短劇,但是短視頻平台已經孵化了許多有才華的非遺文化類創作者,比如以高質低產為名的@朱鐵雄。

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 陸劇吧

除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變裝環節,他的視頻幾乎都以老人+青年為主角,從矛盾衝突——受挫退縮——釋懷燃情,將觀眾的情緒打到頂峰,並傳達了非遺傳承發展的困境,喚醒年輕人的使命擔當。

雖然這些劇情向短視頻不具有連貫性,但是他對於情緒動線和矛盾主題的把握,很值得非遺題材微短劇學習借鑒。

4、文物題材微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 抖音可觀看

在8個方向中,文物題材微短劇其實是比較有抓手的。因為它不僅涉及到場景,還指向了具體的物,而有物就有了背後的關係、故事和想像空間。

擬人化是文物題材微短劇創作的一個重要手段,去年爆火的微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就頗得此中之妙,講述了一盞中國玉壺「逃出」大英博物館尋找回國之路的故事。

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 陸劇吧

這個案例可以讓我們看到文物題材微短劇的上乘打法,不只是夸夸其談時間多麼久遠、歷史多麼厚重、藝術多麼高妙,更重要的是讓文物與觀眾產生情感與生活的鏈接,有了共情,才能走進更深層的人文世界。

廣電總局通知要求的8大創作方向中的二、三、四,近年來在文娛文旅文創項目中相關的優秀案例車載斗量,可以汲取的經驗非常多。在視頻中較常運用的創作手法有穿越場景式、古今對話式、擬人活化式。其實質還是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5、城市漫遊微短劇 《我們之間的秘密》《帶你去個好地方》《我在思明》

一般而言,都市題材的劇集都自帶城市基因,能夠承載更多的城市場景,並通過高光劇情和人物植入觀眾內心,激發人們的嚮往之情,從《狂飆》《去有風的地方》到《繁花》,「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說法蔚然成風,不無道理。

微短劇領域也有嘗試,最近,芒果tv出品的首部澳門題材微短劇《我們之間的秘密》播出。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發展基金和澳門新濠集團的支持下,這部劇多方位呈現澳門美食、美景及城市環境等人文特色內容,彰顯了在澳門生活的新一代年輕人的精神風貌。

《我們之間的秘密》劇照

抖音平台,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策劃拍攝了系列微短劇《帶你去個好地方》,以一位名叫「自媒體人小茅」的角色為主線,探訪武義縣的山水人文。@耿跳跳 創作了《我在思明》系列微短劇,以打工人的奇遇融合文旅元素,集均點贊破萬,在評論區也有不少觀眾被劇中場景安利到,表示要到廈門旅遊。

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 陸劇吧

雖然聲量並不大,但作為目前較少的城市漫遊微短劇,它們的存在也為此類創作提供了一個模板。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場景的呈現應當有它在劇情中的意義,而非宣傳片、風光片之類的疊加鋪陳。

6、景區景點微短劇《溫度》 騰訊視頻可觀看

重慶溫泉十二金釵系列微短劇《溫度》聚焦單親家庭、自閉症兒童、代際溝通等社會話題,將其與十二個各具特色的重慶溫泉進行有機融合,展現景區的自然風格和人文之美,是一次新的嘗試。

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 陸劇吧

我看了其中兩集,劇情設置較為粗放,製作也不算高質,其實仍然是劇情類宣傳片的模式,只不過用了微短劇的殼子來進行包裝。這也說明了目前「微短劇+文旅」模式可能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就是新瓶裝舊酒,噱頭勝於實際效果。

做景區景點類的微短劇,其實未嘗不能換一個通關思路,不要執拗於線上到線下,也可以思考從線下打通到線上。

一方面,文旅實景演藝多年來已經積累了非常深厚的成功經驗,其中不乏情景故事元素。做景區景點類的微短劇可以參考這些實景演藝是如何融合文旅特色的,看看張藝謀、王潮歌、杭州宋城都是怎麼做的,把這些技巧搬運到微短劇的創作上,分數應該也不會太差。

另一方面,做景區景點微短劇一定不能脫離線上線下的互動場景。比如近期走紅的河南雲台山景區的「男女妲己」,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據回應,他們實際上扮演的是山海經中的神話角色。如果雲台山景區要做微短劇,不妨就藉助已有的達人流量和山海經的場景,打造一個亦真亦幻的山海經故事,為這些神話角色的npc賦予血肉,延續觀眾的代入感和獲得感,同時也能夠較好地疏導網路爭議。

廣電總局「微短劇+文旅」政策如何落地? - 陸劇吧

在廣電總局通知要求的8大創作方向中五和六(講好長城文化、大運河文化、長征精神、黃河文化故事,以及蘊含在其中的家國情懷與奮鬥精神,助力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以產業旅遊、科技旅遊等基地、園區、線路為敘事場景,講好「中國製造」「中國速度」「中國力量」故事。)是目前在微短劇領域中較少出現的。或許對於微短劇而言,這些話題和場景相對門檻較高,比較難融合到日常場景,因此少有涉獵。但隨著微短劇的創作更新,「微言大義」能夠得到更深刻地體現,此類方向的空白也將被填補。

結語

基於上述觀察,在「微短劇+文旅」領域雖然不乏先行者有敏銳的嗅覺,率先進行了嘗試,但大多數作品都反響平平,鮮少數據支撐,也很難評估其對於旅遊地的傳播價值。在實際執行中,微短劇是否能夠發揮其優勢,為文旅行業注入新的能量,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驗證。

不過隨著「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的提出和推進,過往的摸石過河會變成如今的主動入局,微短劇行業也會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紀元。相信群雄逐鹿,終有力作。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