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看過展覽嗎?
覺得票價辣手嗎?
上海著名當代藝術家丁乙在某次論壇上說,由於藝術界的同行們常來上海看他,作為「地主」,他也常帶同行們到附近的美術館看看最新的展覽,但是一張門票動輒兩三百元,一去還總是好幾個人,為這點小事他又不好意思老是跟人家館長打招呼,所以大藝術家也只好在論壇上半開玩笑地吐槽了。
上海展覽市場爆火
網友吐槽:
明明可以直接搶,卻辦了展給我看
2023年,上海文博藝術展覽超過1000場,尤其收費的藝術特展今年呈「井噴」之勢。展覽收費無可厚非,但票價高低卻是個話題。
網友們喜歡曬展覽門票,還同時曬體驗
有人吐槽徐匯濱江某藝術中心,一個只有10件作品的國際藝術家個展,也沒什麼布展,只是羅列了一下作品,票價卻要50元。網友們在吐槽下留言:「謝謝你幫我省了50元。」「在濱江吹吹風,看看遛狗不好嗎?」
對於某些藝術展覽的高票價,有網友戲謔道:「他明明可以直接搶,卻辦了展給我看。」「欣賞藝術『門檻』好高啊!」
不過也有人認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演唱會連票都搶不到。
理智派的人會說:「也不是消費不起,覺得沒必要,100元以上的展覽再好也不大會去,免費的展覽到處都是,看不過來。」
理解型的觀眾認為,展覽花費很多,本身是燒錢的,大眾在看展時不曾關注這些。還有觀眾會觸摸作品,破壞作品,展覽方也只能通過門票來篩選了。
對比型的觀眾說,東京上野有好多美術館、博物館,成人票大約80元人民幣,學生票估計60元。在上海捨不得看展,到東京便宜太多了,憑學生證可以免費看不少展。
成本、票價、觀眾承受力
三方角力
一張展覽門票,暴露了各種心態。
對於商業性藝術展來說,主辦方永遠是在成本、票價和觀眾承受力三者之間做平衡。
如果票價和觀眾承受力短期內都提升不起來的話,就只能在成本上挖潛力了。
因此我們也就聽到了某位資深博物館人士認為「目前展覽雖多,但往往有名家,沒名作。」
甚至,那些打著世界級大藝術家名頭的光影展、概念展也越來越多,成本是控制了,但缺乏原作真實魅力的光影展、數字展一多,只會讓人越來越膩味。
打著大名頭的光影展看多了,難免膩味
公益性定價值得肯定
好在更多的美術館、博物館開始正視票價問題,他們都力爭在商業性藝術大展中,體現出一定的公益性。
上海博物館「從波提切利到梵高」特展走平價路線,100元的價格(還有各種優惠)讓它在98天展期內天天門庭若市。這一體現了一定公益性的定價,也給此前有點紛亂的滬上商業性藝術特覽票價定了個基調。年底上博舉辦「對話達·芬奇」特展也遵循了這一價格體系。
浦東美術館的夜場很受網友們的推薦
浦東美術館目前四展聯動,其單人單次票價平日也是100元。現在還推出了夜場票,工作日的夜場票為80元,觀眾17點以後入場,可以看到21點,平均每個展覽只花了20元,浦東美術館外的夜景也很美,目前,這是被很多網友推薦的觀展方式。
龍美術館每月一次的免費參觀日很受觀眾歡迎
龍美術館堅持每月的第一個周二為免費開放日(特展和節假日除外),每次都能看到觀眾排著長隊等待免費參觀,這充分說明美術館博物館的公益性,對於這座城市的觀眾來說有多麼重要。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