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撤僑題材影片《萬里歸途》無論在票房還是口碑表現上都遙遙領先,也是具藝術討論價值的一部電影。
《萬里歸途》劇照
影片故事發生在虛構的國家努米亞,因突發戰亂,幾位中國外交部工作人員要帶領手無寸鐵的僑民躲避反叛軍的襲擊,去往相對安全的邊境。疫情原因,整部電影在國內取景拍攝。設想一下,在國內拍攝一部純外國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這對電影主創們的壓力有多大。
《萬里歸途》在製作上有著非常多的細節,正是這些細節讓這部電影充實、好看。比如《萬里歸途》攝製組1:1地為電影造出一座城,比如在電影中煙火爆炸的聲音上,劇組都充滿了想法。本期專訪來自《萬里歸途》聲音指導蔣建強老師,從電影聲音風格到同期聲錄製看法以及後期製作都有涉及,推薦大家。
聲音指導蔣建強
影視工業網:《萬里歸途》的聲音風格怎麼建立的?
蔣建強:這部戲是我和饒導的第4次合作,因為有之前的合作基礎,所以聲音風格很快便達成了共識。
《萬里歸途》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導演定下的最終創作方向是現實主義,所以在風格上我們以真實為主,需要剋制,沒有太多誇張的元素。所謂「真實」,首先讓觀眾通過視聽,相信這個故事,其次,如果畫面和聲音都是「真實」的話,那對於觀眾來說就會有很強的代入感,觀眾也更容易進入到故事中。
《萬里歸途》劇照
拍電影還是需要藝術加工,雖然整部電影的聲音都是以真實為主,但需要用聲音突出去表現的地方,也毫不吝嗇。比如說在檢查站外街道突然爆炸後,他們四人從蘇醒到走出檢查站進入煙霧瀰漫、慘叫聲不斷的街道時,在氛圍上還是做了一些聲音的特殊處理,但這種處理是基於從人物的內心作為出發點的。宗大偉長期處於在戰亂國家出任務的狀態,戰亂對他的心理、生理都是有損害的,比如說會有一些戰後心理創傷症,當聽到突然爆炸和槍擊的聲音,他的心理會產生強烈的變化。以這個角度為核心出發點,爆炸以後,用聲音表現出進入宗大偉的主觀世界,這種聲音也會影響觀眾參與到宗大偉視角里看到的那些無辜的生命被殘酷的剝奪。
《萬里歸途》劇照
另外,通過跟饒導大量討論後,在爆炸槍擊音效上採用了更多「突然感」。比如街道上出現的槍聲、爆炸,還有在邊境叛軍衝過來前出現的爆炸,這些場景的爆炸音效都加強了「突然感」為了和後面的煙花爆炸產生首尾呼應。這種「突然感」是為了讓觀眾能感受到一個處於戰亂狀態的國家,很殘酷的事件隨時就會在人們身邊發生,對生命形成非常大的威脅。
然而這種爆炸聲它在我們國內更多的是一種節日氛圍,煙花、爆竹等等,代表一種喜慶,所以兩種爆炸的聲音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這部分的聲音設計,我們讓其表現更突出了一些,更突然了一些,甚至有一點誇張。國內街道煙花聲的處理我們也是從這個角度切入,混錄時去掉了很多煙花爆炸前的過程,讓爆炸聲音更突然地出現,當電影進行到了這個段落,宗大偉對煙花聲的感受和反應也是代表了一部分觀眾的感受。
影視工業網:《萬里歸途》在國內取景拍攝,這對聲音創作帶來哪些變化?
蔣建強:因為疫情原因,《萬里歸途》全程在國內搭景拍攝,如何在聲音上還原出北非努米亞特有的聲音元素,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我在2018年去過一些阿拉伯國家旅行,跟國內比,無論生活理念和生活細節,差異性都很大。我有一個習慣,旅行時會隨身攜帶便攜錄音機,每到一個地方,就會錄製一些當地的聲音。那次也是錄到了一些阿語聲音素材,比如市場的一些氛圍以及叫賣聲,那些素材一部分也用進了這部電影里,所以那次旅行經歷對《萬里歸途》的聲音創作也有一定的幫助。另外我通過學習和參考一些講述阿語國家的電影,整理了一些知識性的資料,完善了一部分我的聲音製作需求單。
《萬里歸途》劇照
對於宗大偉黎明從使館出發的片段,整個城市充滿了此起彼伏的宣禮和禱告的聲音,這些聲音是伊斯蘭國家所特有的聲音元素。我的計劃是去國內不同的清真寺錄製這些素材,後來發現國內清真寺的宣禮發音跟阿語地區的宣禮發音還是有明顯區別,所以放棄了。我另一個途徑是想請國外的同行幫忙在穆斯林國家清真寺錄製宣禮聲,但因為種種客觀原因,這個計劃也落空了。非常幸運的是,拍攝期間,組裡大量阿語演員中,有幾位聲音條件非常好,通過跟他們溝通,他們很樂意的幫我錄製了一部分宣禮聲和某些阿語特有的聲音,再加上通過其他一些途徑拿到了一批宣禮的聲音素材,最後構成了那場晨禮出發時此起彼伏宣禮的聲音氛圍。
《萬里歸途》劇照
影視工業網:電影開場出現很大場面的暴亂,電影中還有很多人數眾多的場景戲份,是採用同期聲嗎?
蔣建強:這裡使用的基本都是同期聲,同時疊加了一部分擬音。這種大場面的聲音單靠同期或單靠後期製作來還原,都是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的。針對拍攝這種場面,開機前提前做了現場錄音方案,除了正常拍攝時錄製外,我會隨身攜帶一套攜帶型環繞聲錄音設備,參與到大場面的人群中去錄製,同時當這場戲份拍完收工或換場間歇,我會提前把話筒位布置好,把所有演員組織起來,按照OK條的表演方式和狀態重新演幾遍,繼續錄。通過這幾種方式,我們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聲音素材。
在後期聲音剪輯時,用這些珍貴的現場素材,加入一些局部的ADR和擬音,最終呈現出了電影的開場和其他人數眾多的大場面聲音。
《萬里歸途》劇照
影視工業網:張譯作為主演,但是中間有大量講阿拉伯語言的戲份,針對他的語言,也是採用同期聲嗎?
蔣建強:譯哥講的阿語基本都是同期聲。在表演的過程中,現場阿語翻譯稱讚過譯哥的阿語很標準。當然對於一些較長的台詞,有些還是需要後期補充,畢竟阿語的語言體系和漢語普通話、英語都不同,在短時間內完全掌握,是非常難的。到了後期階段我們先請翻譯聽幾遍,找到某些不合格或者容易引起歧義的地方,重新改詞和補配了幾句,但最終用的基本都是同期聲。
影視工業網:對於《萬里歸途》而言,堅持同期聲的意義在哪裡?如果採用後期製作的方式會有什麼變化?
蔣建強:因為外部環境的因素,比如各種噪音,各種無線電干擾,以及同時多機位的拍攝,對於同期錄音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但同期聲的錄製工藝其實也是一直在更新、升級的,加上後期製作越來越強大,包括各種音頻插件的更新和使用,同期聲的一些問題大部分都是可以解決的。我認為對於一部現代題材的電影來說,只要錄音組比較有責任心,且技術、設備過硬,同期聲大部分是能保留下來的。
《萬里歸途》劇照
尤其像《萬里歸途》體量比較大,又有很多特殊聲音元素,聲音製作難度極其複雜,如果不採用同期錄音的方式拿到大量素材,單靠後期是根本沒辦法還原和塑造出我們要的那種氛圍、氣勢和真實感。舉個例子,大場面打砸燒搶和遊行示威的戲份,如果全靠後期配音,很難組織到這麼多外籍群眾演員,只能採用ADR多軌疊加的方式來達到提高人群數量的目的,但是那種嘶喊的臨場感和現場高漲的情緒輸出,是沒辦法完全還原的。另一方面,幾位外籍演員,如果讓他們回到錄音棚,面對一個冰冷的話筒,還要對著口型完全還原現場時的表演,難度也非常大。
所以首要目的,在前期拍攝環節,盡一切可能保住同期聲和大量錄製現場聲。從整體電影聲音創作性方面來講, 近些年電影製作體量越來越大,同期聲已經沒辦法滿足一部電影全部的聲音需求,需要大量後期聲音剪輯、擬音以及混錄,用同期錄音和後期配音融合起來提煉再加工,創造和還原出更符合觀眾需求的電影聲音。同期錄音和後期製作之間,對於一部電影的聲音同樣重要,只是各自功能性有差別,前者更多是技術性加經驗,後者除了技術性和經驗外,還具有更多的創作空間。
《萬里歸途》工作照
影視工業網:能否採用同期聲錄製的判斷依據是什麼?
蔣建強:首先看這部戲是什麼題材,是魔幻、科幻、動畫還是現實主義的故事片。其次看是實景拍攝、虛擬拍攝還是影視城裡拍攝,這些客觀條件都對是否能錄製同期聲起到一定的影響。另外還要看導演對片子聲音有什麼樣的要求,片方有沒有足夠的拍攝預算來支撐採用同期錄音方式的拍攝周期以及聲音指導對於聲音的要求。如果聲音指導因為預算壓力,沒辦法搭建足夠好的同期錄音團隊,也會影響到最終是否採用同期錄音。
影視工業網:視效製作一直在提倡後期前置化,對於聲音部門來講,這種工作方式是否有效?
蔣建強:聲音製作和視效製作是不太一樣的,視效製作之所以可以後期前置化,是因為在前期階段有一些視效鏡頭只要定下來,視效就可以開始設計鏡頭和製作了。但是對於聲音製作來講,不能依靠單獨的幾個確定的鏡頭去做聲音,而是精確到每一幀鏡頭來做,只要畫面牽扯到修改,音頻就得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修改成百上千軌的聲音,甚至有時候因為畫面修改的頻繁或者複雜,可能導致聲音只能全部推翻重新再做。所以畫面沒定剪就開始聲音製作是有很大風險的,這是聲音製作的特殊性。
雖然說聲音製作的在前期沒辦法具體展開,但是假如聲音指導在劇本圍讀階段和拍攝現場都參與的話,在完善劇本和拍攝過程中就可以跟導演商量留一些聲音設計的空間進去。並且,可以提前根據劇本和拍攝計劃規划出戲裡重點聲音,讓錄音組重點錄製,這次拍攝《萬里歸途》的過程中,我全程都在,所以用的就是這種後期前置的方法。
《萬里歸途》工作照
影視工業網:《萬里歸途》在後期製作流程上是怎樣的?
蔣建強:《萬里歸途》和我過去製作的項目流程完全不同,入行這麼多年,對我來說從身體到心理都是最具有挑戰性的一部戲。因為體量大加上題材的特殊性,後期製作周期非常緊,別說我們聲音部門,就是留給導演剪輯的時間都是少之又少。為了按期完成工作,當時導演還在進行著畫面的精剪,聲音各部門就提前展開工作了。
《萬里歸途》工作照
過程中,工作量最大的時候,和聲創影樓上樓下十幾個棚全被我佔用了,當時採取了多棚多人分本分工同時進行的協同工作方式在趕進度。我們每天在完成已知工作量的同時,還要面對不斷更新而來的新版畫面修改的未知工作量。隨著工作的推進聲音軌道越來越多,修改難度也越來越大,最後軌道數差不多快1000多軌時,我們只能放棄修改,有些聲音直接重新製作。這樣雖然增加了很多人力、物力成本,但是這種工作方式相比修改更有效一些,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按計劃完成工作。
混錄階段基本每天連軸工作,因為混錄階段大量的工作需要物理時間消化,這並不是多加幾個棚或多些工作人員就可以解決的。所以那時候每一分、每一秒對我來說都特別珍貴。其他主創部門時間周期也都特別緊張,我在混錄的最後一天才拿到所有全片成品音樂,有些用Demo已經混錄完的部分聲音,在新音樂的基礎上又做了一些修改。這次所有部門都是咬著牙在堅持,製片人壓力大,導演壓力更大,整個後期階段大家基本都沒有時間休息,好在我們都堅持住了,影片也如期上映了。
《萬里歸途》聲音團隊和導演
全文完
來源|木西 影視工業網 2022-10-23 21:24 發表於北京
聲明|文中圖片及視頻號轉自原文章,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