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黑幫電影, 它值得兩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電影快訊 1683℃

我們今天要說的電影是1972年上映的《教父》,它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由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與阿爾·帕西諾等人主演。

在這部電影之前,美國的黑幫電影市場並不好,甚至可以說是慘淡。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買到馬里奧小說版權的派拉蒙公司,放棄了以往猶太人執導黑幫片的慣例。而嘗試讓義大利裔的導演去拍攝這部電影。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教父》中的黑手黨(黑幫幫會)起源於義大利。

就這樣,原本在好萊塢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科波拉,才有了拍攝這部經典影片的契機。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黑幫電影, 它值得兩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 陸劇吧

科波拉

在影片拍攝期間,雖然科波拉和製作方因為選角(尤其是麥克的扮演者)以及拍攝等問題矛盾不斷,但在年輕的科波拉堅持下,派拉蒙最後還是作出了讓步。

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有機會看到初出茅廬的阿爾·帕西諾在熒幕前大放異彩,看到聲名狼藉的馬龍·白蘭度又重獲輝煌。

派拉蒙的讓步,使電影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回報。以600萬美元的成本,收割了全球2億4500萬美元的超高票房。不僅如此,電影的口碑更是好得驚人。在1973年的第45屆奧斯卡上,它分別榮獲了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馬龍·白蘭度)和最佳改編劇本獎。

直到今天,近五十年過去了。其在豆瓣和外網IMDB的評分以及排行仍然不可小覷,說它是黑幫電影里的NO.1都不為過。

它的經典,涵蓋了很多方面。不僅有影片內容,多重化的主題(家庭和美國精神);還有史詩級的攝影、恰到好處的導演調度以及演員的演技,這些都是電影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我們今天就針對這幾個方面,來作一個簡單的分析。

電影的劇情結構

影片主要圍繞著兩大劇情主線展開,分別是老教父的衰落和新教父的成長。在這兩個主線之間,又穿插了幾個重要劇情。整部電影,就是憑藉這幾個重要劇情,來推動主劇情的發展。

一、宴會

這個開場宴會,堪稱影史最經典的開場之一。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科波拉憑藉這個宴會,就已經把整部電影的主要人物以及劇情奠定好了。

沒有一句多餘的台詞,一個多餘的人物,所有的一切都剛剛好,都服務於劇情需要。那時的科波拉雖然只有三十來歲,但已經初具大師的風格和能力。

1.我們可以從婚宴,來捋一下電影的人物關係

柯里昂家族主要有以下幾個核心人物構成:教父維托·柯里昂、大兒子山尼、二兒子弗雷多、三兒子麥克、養子湯姆。除了家庭成員,另外還有幾個手下大將。分別是負責暴力問題的克里曼絲,智囊團成員泰西歐,以及教父的秘密殺手路卡布拉西。

黑手黨除柯里昂家族外,還有五大家族。分別是:甘比諾家族、吉諾維斯家族、科洛博家族、波納諾家族、盧凱塞家族。

2.再來看主要人物特點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黑幫電影, 它值得兩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 陸劇吧

教父維托·柯里昂

作為柯里昂家族的教父維托·柯里昂,在他和殯儀館老闆的對話中,就能看出來維托十分精通「生意」之道。知道怎麼做,才能使自己獲得最大的利益。

他是一個既崇尚暴力(給對方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實際就是血腥的暴力恐嚇)來追求公平,又靠幫扶弱小,獲得「友誼」和尊重的傳統教父形象。

大兒子山尼

山尼,在家族中的地位僅次於其父。

對於這個人物,大多數人會以為他狂躁無謀,實際並不然。從教父的兩大手下泰西歐和克里曼絲對他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山尼的謀略和手段並不低,否則就不會得到他們的認同。

與父親重視家庭關係不同的是,他重色,對家庭不負責。即使在妹妹的婚禮上,也不惜和情婦苟合。

二兒子弗雷多

在家族中的地位,排在哥哥與弟弟之下。甚至有時候,都不如教父的養子湯姆。

弗雷多生性懦弱,和弟弟麥克十分交好。

三兒子麥克

在宴會上,可以看出,父親被刺殺之前,麥克並不熱衷家族事務。甚至對家族處理事情的方式和規則,深為痛恨。

與傳統的黑手黨幫會精神相比,他更嚮往美國的主流價值,希望以「合法」的身份,融入美國社會。所以,他才會愛上象徵美國主流價值的凱。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黑幫電影, 它值得兩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 陸劇吧

3.最後探討一下宴會細節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巴西尼出席宴會,由維托和山尼他們倆父子親自迎接的。這說明這個人在五大家族中,實力很強勢,是柯里昂家族的主要競爭對手。

而電影后半分我們也知道了,從教父的遇刺,到麥克新婚妻子和山尼的死亡,其幕後指使人就是巴西尼。

其次是教父的保鏢保利,他在婚禮上盯著康妮收紅包的禮金口袋艷羨不已。說明保利很貪財,這也為後面教父行蹤泄露遇刺埋下伏筆(保利背叛了教父)。

最後一個是教父在見完所有預約人後,湯姆提醒他,土耳其人索倫索要和柯里昂家族談判。所以,在宴會部分,索倫索雖然沒有正式出場,但是人物已經出現了。

二、教父遇刺

這個劇情,是個重大轉折,它標誌著老教父的衰落。

教父維托經過慎重考慮,在和毒販索倫索談判時,無視他的優渥條件,最終選擇了拒絕。但在談判進入尾聲時,山尼心急,暴露了他內心的真正想法。讓索倫索知道了柯里昂家族在毒品上意見不合。

由此,才會牽扯出索倫索背後的五大家族為了謀求暴利,不惜刺殺教父,企圖讓山尼取而代之同意毒品生意。

三、麥克在醫院救父親

伴隨著老教父的衰落,我們可以從這件事上看到未來的新教父麥克已經初露鋒芒。

面對臨時的危機,麥克就是天生的教父,他沉著、冷靜和機敏。不動聲色地破解了索倫索與警察局探長的合謀刺殺,挽救了父親。

四、麥克刺殺索倫索和警察探長

這個劇情,也是電影另一個的重大轉折。未來的教父麥克,藉助刺殺這件事,完成了他個人的角色蛻變。

即從開始的傾向於成為美國主流價值下的「合法」、「清白」公民,因為槍殺這兩個人,轉變成它的對立面,也就是回歸傳統的幫會犯罪組織。

五、黑幫的復仇

在這裡,導演通過平行蒙太奇手法,將康妮兒子的受洗儀式和柯里昂家族的復仇等多個場景有效連接在一起。

神聖的受洗與邪惡的復仇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場受洗儀式,既是麥克成為康妮孩子的教父儀式,同時也是他成為幫會教父的儀式。

標誌著新一代教父的誕生。

六、結尾

影片的結尾,主要有兩大信息。一是克里曼絲親吻麥克的手背,這和電影的開場,殯儀館老闆親吻老教父手背對應上了。這象徵著如同老教父一樣,麥克也贏得了別人對他的認可與尊敬。

而另外一個就是麥克的謊言。在妻子的逼問下,他選擇了用謊言去逃避現實。關上的門,就像麥克關上的內心,也像橫亘在他們夫妻間的一道無法跨越的屏障。

如果這兩個信息再結合電影開場去分析,就能發現很多新的信息。在開場的那齣戲里,配角是殯儀館老闆。他開始相信美國,後面又不相信,改遵從黑手黨。

而結尾的戲,配角是凱。她則是徹底的奉行美國主流價值的美國人,更是柯里昂家族的一個潛在威脅。關上的門,是一個並不好的結尾。如此,才牽扯出第二部不好的開始,更暗示了兩個人關係的決裂。

電影主題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多重的,即有反映移民浪潮里的時代悲劇(得不到司法公正),有象徵二戰後面對社會不斷變革與發展的美國精神,也有直接講述義大利黑手黨的幫會文化及其時代變革下的「道法」缺失(麥克的復仇,打破了傳統幫會的法則),不過這些都不是影片的核心主題。

如果退去影片的黑幫外衣,撕去所謂「男人聖經」的偽標籤,你就會明白,電影的核心主題實際是家庭。暴力只是它的表象,家庭的溫情才是電影著重要表達的內容。

電影中,曾多次出現孩子的身影:

1.婚宴上,泰西歐和小女孩跳舞,這時候鏡頭還給了一個特寫。

2.同樣是婚宴,不過是場外。教父維托在接見自己的秘密殺手路卡布拉西時,氣氛本來很緊張肅穆。但這時候卻闖入了幾個孩童,雖然看上去不合時宜,卻大大的緩解了緊張的氛圍。

3.克里曼絲處死教父司機保利時,出現了玩著小汽車的兒童。

4.教父維托從醫院出院回家,女人抱著孩子們探視。

5.影片後半部分,教父維托在和孫子安東尼的嬉戲中離開人世,這是維托以爺爺的身份,回歸了家庭。

除卻多次出現的孩童,還有兩個地方也可以看齣電影的主題。首先就是在婚宴上,拍家庭集體照時,因為麥克不在,教父拒絕了拍照。這既說明了麥克在他心裡的地位,也反應出了他對家庭的看重。

另外,在開家庭會議時,山尼因為忙著和情婦廝混遲到,教父說了一句點明題意的話:「如果你沒有時間和自己家人在一起,那麼你就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這話沒有正對著山尼說)

知道了電影的核心主題,那麼影片里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山尼的死,是必然。從他出軌對妻子不忠的那一刻起,山尼就註定了無法成為新一代教父。

教父手下兩員大將泰西歐和克里曼絲,最後卻是泰西歐背叛了柯里昂家族,而不是率先提出要獨立的克里曼絲。實際如果用家庭這個問題去解釋,也是行得通的。

影片從頭至尾,都沒有出現任何關於泰西歐家庭的片段。反倒是克里曼絲,在其殺死保利時,卻出現了妻子交代他買糕點的場景。他在殺死保利後,槍丟了,但糕點卻仍記得拿著。

另外,在保利開車時,克里曼絲還特意提醒他,小心車後面玩耍的孩子,這些都可以看出克里曼絲也是一個看重家庭的人。所以,他沒有背叛教父。

我們再來看康妮的丈夫卡洛的死。麥克是從一開始就打算殺死這個謀害了自己兄長的姐夫嗎?從買的機票就可以看出來,並不是。

機票是麥克給卡洛的一個考驗,他想看看卡洛在爭取活著的同時,能否也爭取和自己的妻兒在一起。結果卻是卡洛為了自己,不惜拋妻棄子。再加上卡洛之前出軌和謀害大舅子的前科,這才是麥克殺死他的真正原因。

這部電影值得兩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飾演教父的演員馬龍·白蘭度,是一位頗具爭議的好萊塢明星。

曾獲得多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並於1954年憑藉《碼頭風雲》奪得第27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但因為個人私生活的混亂,在上世紀60年代演藝生涯開始走下坡路。

直到科波拉力邀,白蘭度才得以用他那難以置信的演技又重歸了觀眾視野,並一舉奪得他人生中第二個奧斯卡獎盃。

在《教父》中,除卻白蘭度塑造的經典老教父形象外;阿爾·帕西諾塑造的新一代教父麥克的形象,也同樣不俗。

最經典的一齣戲就是麥克刺殺索倫索和探長。當初年輕的阿爾·帕西諾也是憑藉這場戲,才徹底征服了製片方派拉蒙公司。

影片中,麥克刺殺他們二人時,帕西諾僅通過眼神,就完全把人物內心的那種猶豫、緊張與果決詮釋出來了。像麥克在廁所里拿到槍回到座位上,人一下子就放鬆了會,緊接著身體又開始緊繃。這是因為槍拿到了,他心裡有底氣了,第一個任務完成,所以就放鬆了。但想到接下來人還是要刺殺,身體才又不得不緊繃。

而且麥克不斷跳動的眼神,既是內心在糾結到底要不要殺,也是在排練殺的話該怎麼開槍。僅僅通過眼神,帕西諾就給觀眾傳遞了這麼多信息,這對年輕的演員來說,非常了不得。

他完全值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不得不說的攝影

這部電影的光影效果給人的第一印象絕對是暗。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人物的臉孔大多都是一半明一半暗。

除卻兩個場景例外,那就是影片開頭的那一場婚宴,以及麥克在西西里島躲避黑幫追殺;這兩個場景,採用的都是暖色調。與影片原有的黑暗基調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尤其是西西里島的那一段戲,讓人彷彿置身在影片的另一個世界。

攝影師戈登威利斯在業界一直有著陰影大師的稱號,教父後續兩部作品,也延續了這部的黑暗風格。而上面提到的兩個場景,並不是攝影師為了給觀眾「開眼」特意設置的,而是導演科波拉強行要求的。

事實證明,這兩個場景,成為了影片里絕對經典的畫面。但這樣說,並不是指責戈登威利斯的黑暗風格不適合《教父》。

相反,正是因為他的黑暗風格,才表現出了整部電影邪惡、充滿陰謀的基調。尤其是開片的那段,殯儀館老闆從黑暗中出現,再聯想到他們之間的公平「生意」,無不讓人感到邪惡。另外就是影片結尾,黑幫的復仇,這樣的攝影風格,給影片渲染出了陰謀的氣息。

最重要的是,因為戈登威利斯的「陰影」,使得這部本質上是「家庭」的電影,才有了史詩級的影片質感。

戈登威利斯

《教父》的成功,除了以上幾個方面,最重要的還是導演科波拉。如果沒有他面對製片方的堅持,沒有他面對電影的精準把控與完美調度,就不會成就一部如此經典的黑幫電影。

本文由小悝說電影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