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 黑暗命運》: 再無幻想, 一個時代終結了 荔枝娛評

電影快訊 1382℃

文/耷子

《終結者: 黑暗命運》: 再無幻想, 一個時代終結了 荔枝娛評 - 陸劇吧

《終結者》的前兩部由大名鼎鼎的詹姆斯·卡梅隆執導,其中,1991年出品的《終結者2:審判日》,幾乎給全球科幻迷留下了永難磨滅的記憶:一個朋克裝扮的機器老爺們,一個肌肉發達的阿姨,一個永遠奔跑在追殺路上的液體金屬大帥哥……他們的長槍短炮廝殺肉搏,幾乎挑戰了當時電影視聽技術所能碰觸的極限。在很多人看來,《審判日》是一部足以被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傑作。

大抵是卡梅隆在《審判日》中所展現出的驚人想像力讓後輩望塵莫及,後續三部《終結者》電影,都在拚命掩飾不可言說的尷尬:技術越來越強大,但無人再能創造出一個比液體金屬人更奇葩的怪物。所謂的續集,都只不過是在液體金屬人的破壞性和耐毆性上做文章。無論續集的時空如何變換,人物關係如何重組,都已失去原創性,接連失敗在所難免。

《終結者:黑暗命運》給全球影迷帶來的最大期待是:卡梅隆以監製身份回歸,參與了最終剪輯,甚至還力邀《審判日》的女一號莎拉·康納(琳達·漢密爾頓飾)重返銀幕,與施瓦辛格聯手帶來一部貨真價實的《審判日》正牌續集。但是,就如同老年「莉亞公主」和「天行者盧克」強行回歸《星球大戰》一樣,我們寧願讓一切記憶都停留在逝去的時光中。

這確實是一部讓人不忍苛責,但又無法進入狀態的電影,即便本著回味童年、找尋情懷的目的去看,也很難從中得到基本的審美愉悅。歸結起來,《終結者:黑暗命運》講述的依舊是一個末日救未來的常規故事,升級版的Rev-9機器人,論本事確實比28年前的液體帥哥長進了八丈高的段位,但全片,充其量只是一場無比漫長的追逐大戰和一篇匆忙的時空概念大註解。至於到底是誰承受了「黑暗命運」,相信我,沒有一個人會在意。

影片由曾執導過《死侍》的蒂姆·米勒坐鎮,但這位擅長將惡搞喜劇與動作元素完美結合的導演,並沒有為《黑暗命運》帶來什麼有趣的乾貨,他所做的,只是想盡辦法燒掉預算,扔出海量瘋狂鏡頭和爆炸場面。

當開場的追殺戲幾乎讓電影情節停擺時,琳達·漢密爾頓出現了,她依舊是個沉默、強悍、如謎一樣的女人,她似乎可以扭轉影片跌落俗套的局面,但可怕的是,琳達阿姨和之後出現的施瓦辛格,都只是這條單一、蒼白、潦草的敘事軸上的糖葫蘆而已,決戰之後塵歸塵土歸土,施瓦辛格那句「I won』t be back」竟沒勾起一絲淚點。

卡梅隆在當年的《審判日》中,讓琳達和施瓦辛格攜手拯救了未來,但如同噩夢的核爆炸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人們對未來世界的核焦慮。

遺憾的是,卡梅隆沒有為《黑暗命運》帶來更多維的內容延展,這個把進取心扔進碎木機的劇本告訴觀眾:毫無徵兆地,我們又將面對一個糟糕的未來,無論有無邏輯依據,未來人類都要創造一個由機器人主宰的地獄,無論有多強大的力量去化解危機,壞事還是會發生,但是,鬥爭的意義和焦慮的根源究竟是什麼,《黑暗命運》並沒有留出任何空間去解釋。

《終結者:黑暗命運》進一步證明,好萊塢是個崇拜青春的地方,現實終究無情:作為一個從小看《俠膽雄獅》《終結者2》《烈焰狂峰》長大的漢密爾頓影迷來說,你真的不忍心看到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痕迹——再拉風的墨鏡、再強悍的肢體語言,也掩蓋不了角色天然魅力的嚴重缺失,琳達與同樣老去的施瓦辛格拼盡全力讓人心疼,但一個時代真的過去了。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