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也成立過自己的電影公司, 雖只出品過5部電影, 卻部部經典, 你看過嗎?

電影快訊 1631℃

熟悉李連杰的朋友,都知道他曾在九十年代和崔寶珠成立過一家獨立電影公司叫作「正東」,而此時的李連杰更是化名「李陽中」轉為出品人和監製。該公司始創於1991年,但實際上從1992年開始才正式投入運作,1993年才開始盈利。雖然「正東」的壽命不長,從其創立到結業的短短几年內只製作過5部電影,但它們卻都成為了華語動作電影史上無法磨滅的經典。那麼這究竟又是哪5部電影呢,一起來看看吧。

李連杰也成立過自己的電影公司, 雖只出品過5部電影, 卻部部經典, 你看過嗎? - 陸劇吧

1993年《方世玉》

1993年的《方世玉》是正東電影公司的創業作。儘管其題材仍是當時流行的古裝武俠片,但為了避免落入《黃飛鴻》的窠臼,影片注入了更多的喜劇元素,而李連杰版方世玉也比黃飛鴻更俏皮和幽默。為了成功打響頭炮,李連杰請來許鞍華擔任策劃,元奎任導演兼武術指導,劉鎮偉和蔡康永聯合編劇。果不其然,這部《方世玉》最後賣了3067萬票房,比《黃飛鴻》系列裡票房最高的《男兒當自強》還要高。在同類電影扎堆的1993年,本片還能位列年度票房榜第五名,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

李連杰也成立過自己的電影公司, 雖只出品過5部電影, 卻部部經典, 你看過嗎? - 陸劇吧

雖就思想深度而言,本片還是無法與《黃飛鴻》比肩,但娛樂性方面卻處理得非常上乘。其中既有對方世玉成長經歷的描寫,又不乏他和母親苗翠花一起插科使砌的搞笑場面,最後李連杰的形象又回歸「豪氣英雄」,他獨身一人勇劫法場更是拍得戲劇張力十足,同樣可以堪稱佳作。而在武打設計方面,當年元奎最為擅長的便是在行雲流水的打戲中找到合適的時機安插令人捧腹的笑料。而他剛勁有力、瀟洒飄逸之中又沒有丟掉傳統武術神韻的武指特點,也被李連杰趙文卓行雲流水般展現出來。

李連杰也成立過自己的電影公司, 雖只出品過5部電影, 卻部部經典, 你看過嗎? - 陸劇吧

1993年《方世玉續集》

對於剛成立的「正東」來說,《方世玉》的3000萬票房無疑是個好的起開始。於是同年原班人馬又緊接著打造了這部續集。與第一集相比,本片的故事格局要小,劇情嚴謹程度也稍弱,但卻依舊沿承著該系列的「娛樂精神」:方世玉率紅花會一眾兄弟泡妞的陣勢可謂空前絕後,乘風箏於天空滑翔入場更是耍帥耍出了新高度。此外它在第一集所保留的人物基礎上又新加入了郭藹明飾演的孫安兒來與雷婷婷(李嘉欣)來爭方世玉,而扮演大反派於鎮海的計春華,也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要說本片有什麼「升級」的地方,那還是在於它的打鬥場面。其中尤以「方世玉蒙眼闖關擊退紅花會兄弟」以及結尾「大破於鎮海板凳陣勇救母親苗翠花」兩場戲最讓人記憶深刻。論武打設計、畫面構圖、鏡頭剪接相輔相成的配合度,這兩場打鬥可以說是做到了完美,感染力十足,這對於一部像本片這樣的娛樂武打片來說,已經是足夠出彩。這部《方世玉續集》與《方世玉1》前後相隔四個月上映,雖然票房不及上部,但票房仍有2300萬,同時也就此奠定了其「正東招牌作」之地位。

1993年《太極張三丰》

人們常說票房不能拿來作為衡量一部影片品質的標準,本片就是如此。它同樣於93年公映,不過與《方世玉》相比票房成績卻非常一般,但後來美國娛樂雜誌卻將它列為電影史上「19部最偉大的功夫片之一」。影片的偉大之處在於它以淺顯易懂的故事展現了中國太極拳的辯證思想——片中由張君寶所創的太極拳看似至陰至柔,但爆發出的威力是剛猛霸道的功夫所不及的,而他的立世之道也體現了儒家仁、義、禮、智、信的核心思想,這正是《道德經》所說的:唯有至陰至柔,方可縱橫天下。

而片中張君寶董天寶之間從一開始肝膽相照再到後來的不共戴天這條故事線也融入了陰陽兩極的理念:前者品性純良,雖練就一身好功夫,但他與人為善從不好勇鬥狠欺壓弱者,所以在後來對抗董天寶時得到很多人相幫,最後就連董天寶手下的士兵也向他倒戈,而董天寶不僅輸在了武功上,也輸在了自己至剛易折的個性上,他為求名利不擇手段,賣友求榮,故失道者自然寡助。本片劇情雖然簡單,但勝在節奏緊湊,而導演袁和平為之精心打造出的層次複雜的動作設計也成為了影片的加分環節。

1994年《精武英雄》

影片改編自李小龍的傳世功夫片《精武門》,但卻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它的經典程度,想必已無需多言。它同樣被美國娛樂雜誌列入電影史上19部最偉大的功夫片之一,同時也被好萊塢動作電影人視作「現代動作片的教科書」。然而1994年本片在香港公映時僅上映16天就被撤檔,還被媒體諷刺為:用一種非常文雅的方式在敘述一個英雄故事。俗話說是金子總能發光,這句話也適用於這部《精武英雄》。隨著歲月的沖洗,這部電影在華語功夫電影史上的重要性也越發顯得輝煌無比。

本片與一般功夫片不同的地方是,它的主題思想不僅上升到了民族大義的高度,同時還能客觀理性地去反思日本侵華這段沉痛的歷史,探討了中華民族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應該如何自強。特別片中還出現了正面形象的日本人,更使得影片流露出了一種非凡的大氣度。而影片對於武道哲學討論的深度也為其它功夫電影所不及,不管是對武學思想、武學道德,還是搏擊技法的展現都有嚴謹的邏輯支撐,且能由淺入深,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文武戲完美平衡的的功夫片,兩者之間也是相互服務相得益彰。

1994年《中南海保鏢》

《中南海保鏢》無疑是當時正東的一部轉型之作——起因為當時的李連杰意識到古裝武俠片的熱潮即將退散,於是選擇投拍這樣一部時裝動作片渴望「再創新潮流」。但本片當年上映後只賣了1100萬票房(名列年度票房榜第二十名),這樣的結果遠遠沒有達到李連杰等人的預期。影片票房不佳的主要因素,就當時輿論界的話來說是:人們更願意看李連杰留著辮子,穿著長袍馬褂打功夫,當他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持著手槍時,也許絕大多數的觀眾未必適應。

因為是現代題材,所以這一次元奎設計的動作風格是將打鬥和槍戰結合起來,一方面在保證了動作場面火爆刺激的同時,又突出了武打的寫實殘酷和凌厲,這也非常符合保鏢李連杰和退伍軍人鄒兆龍的特殊角色設定。李連杰在商場為了保護證人與對手拉開槍戰一幕,即便有著複雜的環境和混亂的人群,但依舊被元奎處理得井井有條,層次分別,大量的槍戰細節竟清晰可見。而片末李連杰在黑暗環境之中,利用手電筒尋找並擊斃對手的設計,亦是元奎動作設計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直觀體現。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