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曆 | 127年前第一部動畫影片公映, 50萬人跑去了法國一家博物館當觀眾

電影快訊 1090℃

2019年,隨著《哪吒》的爆火,動畫影片在國內可以說迎來了非常讓人振奮的一年。那麼,動畫是如何誕生的呢?它背後是什麼樣的原理?

1892年10月28日,法國人埃米爾·雷諾(Emile Reynaud)在膠片上繪圖,制入迴轉圓滾內,並藉助派西諾鏡,以反射鏡及燈光投射出來,並搭配音樂在巴黎的格雷文博物館(Grevin Museum)展出,這是史上第一部動畫影片的公開放映。

光學影戲機,就是拉片的加強版(和我們現在看電影拉片相似),把畫面映在大畫布上,看戲的人就不用湊在拉洋片的小孔前擠來擠去的圍觀了。雷諾把數百張畫繪製被在圖片條上,透過活動視鏡將畫面投射在熒幕上,就此贏得了五十萬人次觀看之多。可以想像,這在當時真是相當轟動的一件事了。

科技日曆 | 127年前第一部動畫影片公映, 50萬人跑去了法國一家博物館當觀眾 - 陸劇吧

國際動畫協會組織(ASIFA)為了慶祝這個具有時代意義的日子,於是還特別定下10月28日為國際動畫日(World Animation Day)。

每年的這個時候,ASIFA都會在全球推動大量的放映會、展覽、游會等動畫相關活動,從2002年發展至今,已有17個年頭了。

有趣的是,動畫的誕生日,比電影的誕生日早了3年。電影人公認的電影誕生日,是三年後盧米埃爾兄弟1895年12月26日的首次電影公映。

說到動畫製作,或許不少人會想到日本,沒想到動畫影片最初的「始祖」卻是法國吧?

回顧17世紀末,幻燈技術傳到了日本。享和年間(1801-1804),龜屋都樂上演的「江戶幻燈」大受歡迎,其使用煤油燈幻燈機將畫在玻璃底板上的圖畫從日本紙做的銀幕內存放映出來看。但這時候的動畫技術還未被承認。

明治中期迎來了「幻燈動畫片」的鼎盛時期,幻燈技術的進步,使得細密複雜的節目變的越來越多。隨後由於電影的引進和興盛,幻燈動畫片的勢頭急轉直下。

一百多年來,各種各樣的動畫片可謂層出不窮。歐美髮達國家的製作工藝自然不在話下,動漫製作技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像《大力水手》、《白雪公主》等,就算大家沒看過都會聽說過。

而亞洲國家比較出色的就是日本,上個世紀的《鐵臂阿童木》、《哆啦A夢》,是如今多少大人們小時候的回憶。

而中國動畫的發展比較趨緩。1926年,萬氏兄弟克服了資金、場地、資料等多方面的困難,終於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它也是中國美術片的開始。1935年,萬氏兄弟拍攝了我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1941年,他們又推出了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它也是亞洲當時最長的動畫電影,在世界上名列第四。

近些年來,中國動漫已經迎來了突破性的新發展,並且有了不少讓人頗受啟發的作品。從以往的《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到如今的《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國漫正在打破天花板,動畫電影市場「潛力」可期。

動畫製作一般分為二維動畫與三維動畫技術。像網頁上流行的flash動畫就屬於二維動畫;最有魅力並運用最廣的當屬三維動畫——包括我們見到的動畫製作大片、電視廣告片頭、建築動畫等,都要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三維動畫是建立在以電腦上大量進行後期加工製作的動畫表現方式之一,如今包括3dMAX的Rayfire,Maya的PDI,C4D的NitroBlast/GreyscalegorillaTransform等軟體都已經是動畫師們背後創作的「最強助攻」了。

如今,動畫的內容和形式已經越來越豐富,一些國家的動畫技術水平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從手繪漫畫到計算機動畫(CG),再到運用軟體、AGC(自動內容生產技術)、AI(人工智慧)、VR/AR技術製作動畫,動畫技術隨著時代的變遷在發展。中國、日本、韓國等亞太地區的部分文娛企業已經率先開始使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視頻內容生產,開始大規模用AI生產技術解決5G時代的內容及圖像質量。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在無數部動畫片的陪伴中度過的。時至今日,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動畫影像,記錄了我們最無憂無慮的年紀,而動畫製作技術本身,轉眼也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史。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