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隨著許多所謂流量演員、歌手頻頻“爆雷”,“流量明星”也成為了行業內外熱議的話題。那麼“流量明星”是如何誕生的?又經歷了什麼成為現在這般境況?今天,我們就對“流量明星”的前世今生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先來說“明星”
明星制誕生於1910年代的好萊塢,這也是現代意義上“明星”概念的起源。製片方通過挖掘演員的特質,為其量身打造作品,配合宣傳、營銷,創設出符合觀眾喜好的形象,將其捧上“明星”神壇。作為影視產業最成功的商業模式之一,明星制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借鑒。從早期的電影明星,到當下青年偶像,我國影視業的發展也深受其影響。
再來說“流量”
互聯網則是影響當下影視業發展的另一重要變數。影視作為大眾傳播方式,其傳播效果的實現,必然要以“流量”——關注度為基礎。互聯網的出現,為“流量”的獲取和量化評估提供了極大便利。
在互聯網時代,流量即網路傳輸的數據量。點擊量、播放量等基於網路流量的統計數據,事實上成為了具有“貨幣”功能的、衡量影視作品商業價值的標準。影視業中,以獲取網路流量為主要目的的明星生產開始出現,其產物即是“流量明星”。最典型的例證是受日韓偶像文化影響而興起的偶像養成類節目。他們通過給潛在“明星”選手精心設計劇本、打造人設,藉助大數據和演算法將“金句、爆梗和高光時刻”高頻率精準推送到目標粉絲面前,營造出這些選手“紅遍全網”“不出道天理難容”的氣氛,吸引粉絲瘋狂花錢投票,從而獲取可觀的經濟利益。
網路流量作為數據,本身並沒有優劣之分。但是,創作者如何看待、用什麼手段獲取流量,則讓流量有了正向或負面的社會影響。“流量明星”也是如此。因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作品為觀眾所喜愛而獲得的流量,能夠產生正向的社會價值,是應當被涵養和推崇的流量。而以單純獲取短期經濟回報為目的,脫離作品的流量,則是應當摒棄的。
“流量拼盤”生產方式與影視業對流量的日趨狂熱的追求,是“流量明星”產生負面效應的催化劑。“流量拼盤”,即為確保作品獲得預期的投資回報,以實現某一規模的流量為目標,運用大數據演算法倒推來確定主創人員、內容元素等的影視作品生產方式。在該模式下,一部作品在項目論證階段就被嚴格計算了流量構成。比如,目標是獲得10億播放量,投資方通過大數據篩選出自帶相應流量的主演、導演、播出平台、IP等要素,編寫劇本時再塞滿能夠吸引粉絲購買平台會員並反覆收看的“爽點”,一部流量拼盤“作品”應運而生。
2015年,“大IP+流量明星”模式開啟“IP元年”,盜墓、穿越、玄幻、甜寵等人氣題材爆紅,為播出平台帶來了可觀收益。“大IP+流量明星=10億票房”的神話在資本湧入影視行業的數年間頻頻出現,也讓“流量拼盤”模式成為各平台獲利的商業密碼。
“流量明星”是“流量拼盤”模式的核心和變現工具。不少播出平台在實踐中發現,與其花高價片酬請明星,不如用自己孵化的“流量明星”出演熱門IP劇。這樣成本更低,還可以加深人設,製造新的營銷話題,鞏固和擴大粉絲群體,賺取更多收益。隨著一系列商業上成功案例的出現,“流量拼盤”模式下的“流量明星”開始在影視業中大行其道,“唯流量論”隨之甚囂塵上。
在對流量的狂熱追求中,“流量明星”的負面效應也逐漸顯現。一是為了更快收割流量,越來越多學歷不高、沒有專長、不會演戲的“流量明星”被資本強行包裝,作為專門吸引粉絲消費的娛樂產品投入市場。再加上各種挑戰社會基本價值的無底線營銷,使“流量明星”在輿論場中逐漸被賦予了貶義內涵。二是與“流量明星”緊密相關的“唯流量論”,減弱了影視創作者對藝術質量的追求,大量題材重複、製作粗糙、導向模糊的“流量劇”引發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三是一些“流量明星”被輿論曝出存在偷稅漏稅、吸毒嫖娼、言行舉止不當等違法失德問題,引起公眾強烈反感和抵制。面對上述突出問題,主管部門強勢出擊,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同時,回顧今年前三季度播出的影視作品,“減量提質”成效進一步顯現,現實題材作品獲得口碑市場雙贏,部分“大IP+流量明星”模式的作品市場反應冷淡,“流量失靈”成為行業內熱議話題,進一步加速了“流量明星”的沒落。
其中,有些因播出時“流量”已經過氣反響平平,有些因為“流量明星”違法失德無法播出,甚至有些作品投資、收益完全失衡導致平台虧損,口碑市場雙輸。流量“靈藥”日漸失靈。
“流量失靈”的表現還有很多。比如,“有流量明星演就不看”等觀點在網上不乏支持者,個別作品僅僅因為被貼上“流量明星”出演的標籤,就遭到成規模的抵制;“流量明星”被時政圈、科普圈、歷史知識博主等其他領域惡意蹭流量,小瑕疵也可能引發大輿情;短視頻平台花樣翻新地打造信息密度更高、視聽衝擊更強、欣賞門檻更低的產品吸引觀眾注意力,行業整體流量被其他內容產品分流……
影視創作的“流量拼盤”模式,本質上是繞過編劇、演員等基礎條件,直接在流量層面空轉。短期賺了快錢,但長期看,違反了藝術創作規律,破壞了行業發展環境,必然是不可持續的。
隨著文娛領域綜合治理的進一步深入和治理成果的逐步顯現,再加上主管部門不斷加強選題規劃和創作指導,優秀作品的比重持續提升,觀眾對於影視作品有了更高期待,“流量明星”和題材重複、劇情老套的“流量劇”對觀眾的吸引力減弱,相應地,回歸作品本身,減量、提質、出精品成為影視行業的共識。
曾被貼上“流量明星”標籤的演藝人員中,“無學歷、無演技、無藝德”的“三無”人員自然會被面臨淘汰的命運;也有一些人苦練內功,憑藉演技和作品獲得了社會的認可,藉此擺脫了標籤帶來的負面影響;希望他們當中的更多人,積極投身於傳播主流價值的事業當中,充分發揮自身正向的影響力,讓大流量充滿正能量。
由於發展慣性,“流量明星”對影視業的負面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文娛領域的清朗仍需要長期、持續的努力。只有釐清“流量明星”的來龍去脈,拓寬治理的視野和邊界,針對新變化、新趨勢精準分析,才能讓影視創作者的核心注意力回歸“找准選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本身,推動影視創作健康、高質量發展。
你將“流量”當做萬能搖錢樹
(圖源《英雄本色》)
受眾與市場的真實反應
(圖源《百變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