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電影快訊 1789℃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僅可以推動情節的發展,還體現著電影的思想主題,是電影創作中著重刻畫的一個方面。

回顧中國的青春電影,許多影片都是在以講述時代大背景下主人公的生活狀態,藉此烘托時代特徵。

如三四十年代的《馬路天使》《十字街頭》,五六十年代的《青春之歌》,八十年代的《廬山戀》《小街》,九十年代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直到21世紀初,精英文化被大眾文化替代,使得青春電影體現出懷舊和狂歡的鮮明特徵,《同桌的你》《左耳》《匆匆那年》等大量的青春電影得以上映。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2017年以來的青春電影,關注青少年群體的內心世界,內容上淡化了社會大背景的贅述而以青少年成長經歷為主,通過對社會現實問題的表達探討青少年成長過程的遇到的困境,以及合理有效的解決方式。

在人物塑造上傾向於風格化,即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更傾向於獨立、真實、感人的形象,且具有推動故事情節合理髮展的力量。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出了很多既有共性、普遍性,還具有個性、特殊性的典型人物形象,遵循個體的身心發展規律,我們可以知道男孩女孩之間的成長具有個別差異性。當下青春電影在對青少年形象的塑造上逐漸呈現出兩類,一類是反抗與妥協下被迫成長的青少年,另一類是迷茫與衝動下的主動成長的青少年。

反抗與妥協的女性形象

在過去的青春電影中,很少以女性的成長為敘事的重點,即使有,也大多「瀰漫著菲勒斯崇拜」,這類影片通過塑造一些悲慘的女性形象,使其以犧牲者的角色形象存在於影片中,來滿足男性的想像,從而呈現出懦弱、無助、卑微等典型形象。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比如《致青春》中鄭微先後被林靜和陳孝正拋棄;《左耳》中的黎吧啦為了張漾出車禍……。

不同以往,2017年以來的青春電影中女性角色的變化是最顯而易見的,出現了文晏落落陳玉珊鄭芬芬等女性導演,並賦予了女性青少年更多的話語權。

反抗與妥協是大多數青春電影表現的人物形象特徵,因為這時的青少年正處於成長的叛逆期,身體和思想等還不成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在反抗與妥協的矛盾過程中,青少年也完成了自我的成長。通過塑造反抗後被迫妥協的女性形象,突出當代青少年的成長困境,這也使近年來的青春電影越來越受到女性觀眾的青睞。

嘉年華》中15歲的流浪少女小米,手握兩個初中生被性侵的證據,最初希望藉此機會賺錢,改變窘迫的現狀,但是現實的殘酷讓她得不償失,醒悟過後交出關鍵性證據。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在她不得不出賣肉體討生活之時,罪犯終於被繩之以法,小米最終選擇逃跑。《悲傷逆流成河》中易遙被霸凌、被孤立時,受到男主角顧森西的開導,也曾摘下黏在頭髮上的泡泡糖粘回到霸凌者頭上;被排球砸頭就用同樣的方式砸回去,用水管向辱罵她的人噴水等方式反抗。

可以看出易遙並不懦弱,雖然眾口鑠金,但是她仍然敢於向霸凌者宣洩憤怒,控訴旁觀者的不作為,最後選擇以最慘烈的跳海方式自證清白。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當自己成為「殺人犯」,同學們才幡然醒悟,慘烈的集體成長儀式就此完成。

少年的你》中的女主角陳念,她幫死者蓋衣服卻對警察閉口不言;她自身難保卻幫劉北山打電話報警……

陳念面對暴力和不公時的矛盾和無奈,使這一人物形象代表了青少年中的大多數人。這些人看不慣生活中的諸多不公,卻也沒有膽量和能力去挑戰強權勢力,而呈現了複雜的矛盾狀態。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對於陳念和易遙的角色形象設置,觀眾不一定會感同身受,但一定會產生共情。這類以主人公面對苦難和不公平時的所思所想來激發觀眾觀影的真實感受,在當下國產青春電影中已經不可分離了。

此外,還有一類電影的女性形象通過對現實問題做出積極的反抗,而獲得成功的。如《燃野少年的天空》中的少女小黃雖然單純幼稚,但是擁有極大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受盡白眼依然不改跳舞的初心。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為了見到所謂的「媽媽」,小黃被學校里的老師和同學厭惡,就在夢想即將實現的同時,「媽媽」鄭秀文出面瓦解了小黃的信念,頹廢的小黃在父親和朋友的幫助下重新燃起鬥志,這一次她是為了所有愛她的人。

閃光少女》中的女主人公陳驚敢於挑戰權威、破除成見。被表白對象嫌棄她是學習民樂的學生,為了證明民樂仍然有價值,集結了本專業的同學進行了一場「民樂保衛戰」,表現青少年對中華傳統美德與文化的堅守。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這類青春電影中強調的女性角色所釋放出的力量,對青少年觀眾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起到了指導作用,且柔化了影片中的殘酷。

青少年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擁有鮮明的個性,這種個性既包括正面的開朗、樂觀、自由等,也包括反面的混亂、吵鬧、古怪等等。

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拋棄了這份個性,以此滿足家長或身邊人的期待。這是青少年成長中最可悲的事情。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迷茫與衝動的男性形象

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迷茫與衝動也是普遍存在的性格狀態。在當下青春電影注重刻畫女性角色的同時,男性形象往往被弱化、柔化,呈現出迷茫與衝動的狀態,甚至成為被女性犧牲的形象。

被弱化、柔化的男性形象。《老師·好》中洛小乙雖然是個小混混,但是他並沒有過多的打架鏡頭,而是做了很多暖心的事,給班主任的孩子買雪糕、為朋友治病捐錢。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就在被人誣陷早戀,他也只是虛張聲勢,並沒有實施報復的行為。《五個撲水的少年》從一個誤會開始,成立了男子花樣游泳隊,在經過組隊、磨合、訓練等一系列的變故,面對質疑和嘲笑,隊員之間卻形成了強大的團隊精神,最終順利完成表演,逐漸樹立起了「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體育精神。

體育的精神加上主旋律的弘揚,傳遞出的激動人心的力量。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喪」少年韋一航,作為一個腦癌患者,一直自暴自棄,最終以朋友馬小遠的病逝,完成了韋一航的成長的「最後一課」,他開始積極面對生活、面對親人和朋友。被(為)女性犧牲的男性形象。

《少年的你》中的劉北山甘願為陳念頂罪坐牢。影片中劉北山被警察按在地上,以特寫鏡頭拍攝,他的臉畸形且微笑著,眼神清澈且堅定,使觀眾更好的理解了他是以犧牲自己來換取陳念的自由。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電影中還運用了大量的手持鏡頭和特寫鏡頭,集中將畫面張力傳遞給觀眾,使觀眾感受到校園暴力的緊張和壓抑。

這種暴力美學的影像風格,是以一種美學的高度衡量和批判當代青少年真實的成長困境,並由此實現對青少年道德教化的效果。

從女性、男性形象來看,寫實性的人物塑造 - 陸劇吧

在青春電影中,青少年理想化、標新立異、挑戰傳統與權威等的想法和做法或許滑稽甚至荒唐,但是有一句台詞說得很對:「我們不會這麼做,但他們會做,因為他們還是少年。」

正因為年輕,他們敢做,敢拼,敢於率性而為,毫無顧忌。這種「年少輕狂」的狀態是形容少年時期的行事之風,但也是人們在長大之後所缺失的態度。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