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浪地球》上映|再到《球狀閃電》開拍

電影快訊 1742℃

中國科幻百年,古代中國有沒有科學幻想?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最早出現在清末,1904年荒江釣叟所著《月球殖民地小說》堪稱中國科幻小說之鼻祖。

筆名「釣叟」即漁翁,臨荒江而釣,頗有幾分孤寂的味道。小說中途停載,後來爛尾,原因雖不明,但大致可以推測,這位「荒江釣叟」,可能遭遇變故,無心寫作,這本小說的誕生多多少少受到法國凡爾納科幻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的影響,說書人一樣的語境,還擅於在回末設置懸念,是一部糅雜中國古代志怪小說與域外小說特徵的「中國風」科幻小說。

從《流浪地球》上映|再到《球狀閃電》開拍 - 陸劇吧

還有一本叫做《琅嬛記》的古書展示了悠遠神秘的古蜀文化中的現代科幻思維,書中描述了許多漫無邊際的幻想,所以讀書人送給它一個「荒誕猥瑣」的評語。書中作者寫出了類似電視機、照相機、X光機和計算機的幻想,從這些被古人視為荒誕的文字里,可以觸摸到作者超越若干個世紀跳動的脈搏。

說起來科幻就是人類對未來的暢想,古代人對現代的暢想不正是我們對未來科技的想法么,所以科技不分年代,只要敢想就是科幻。

從《流浪地球》上映|再到《球狀閃電》開拍 - 陸劇吧

當代科幻小說家劉慈欣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

《流浪地球》經過改編上映後,引起了強烈反響,畢竟中國科幻還是一個未知的領域,郭帆導演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值得鼓勵,他說「活下來,別賠錢」其實只要《流浪地球》口碑好,活下來,就能夠接著拍攝第二部,第三部,只要它能夠活下來,就會被更多的投資人看到,還好它活下來了。

從《流浪地球》上映|再到《球狀閃電》開拍 - 陸劇吧

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場中國電影的大冒險,所有的「第一次」被銘記,當夢想照進現實,當人們走進電影院看到《流浪地球》一切的努力都有了回報。

為什麼要做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和航天科技的碰撞在美國堪稱佳話,電影以流行元素吸引年輕人,也是他們吸收知識的地方,有了這類電影會影響很多年輕人投身到航天事業中,而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才能成就科幻電影中的想像,這也是人類最關注的事情。

有些遺憾的是,在中國航天科技高速發展的時候,中國科幻電影缺席了,雖然一個電影的體系看起來無傷大雅,但也大眾失去了中國科幻連接的紐帶,還好有劉慈欣。

接下來就是《流浪地球》和郭帆的相遇,就像是鎖遇上了鑰匙,2013年郭帆因為《同桌的你》成功被市場看中,但他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兩百餘個青春愛情片的項目,一門心思的投入到科幻電影中,只因2011年《李獻計歷險記》是他在科幻類型上的最初嘗試,雖然有諸多的遺憾,但也奠定了郭帆接下來的發展方向。

當然,中國科幻電影在預算上總是不足,因為沒有人會做無把握的事情,投資方也是這麼想的,畢竟是個輕易不敢碰的題材,前面也沒有成功的例子,大家都不太想賭一把,還有技術實力、人才儲備、工業配套…我們都還沒有成熟。

郭帆和《流浪地球》打算冒險搏一搏

這部電影用了四年的時間來完成,郭帆的熱愛點燃了所有人的熱情,影響著劇組中的每一個人,他們的初心就來自於想從自己手中誕生出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

《流浪地球》全組都在與時間賽跑

最終拍攝置景面積,十萬平方米,這是一個什麼概念?約定於十五個標準足球場,四十二座紫禁城太和殿,二百三十八個標準籃球場,足以覆蓋四分之一的天安門廣場。

面對這樣的工作量,所有工作人員,特別是美術組,幾乎是掐著秒錶賽跑,一旦哪裡出錯,全劇組都得停下來等開工,每每這個時候,郭帆就會拿著對講機,對著整個攝影棚倒計時:「60/59/58…..」

《流浪地球》的所有道具幾乎是買不到的,都是各位老師親手做的,很小的細節都要仔仔細細去琢磨,因為科幻電影講究的就是科學,有理有據才會讓人信服,挑不出來毛病才是最好的詮釋。

對於《流浪地球》的成功,中國科幻開始向前邁步,改編自劉慈欣另一本同名小說《球狀閃電》備案電視劇,這是一本以球狀閃電為中心展開的長篇科學幻想小說,預計今年9月開拍,共42集。這也是繼《三體》後,劉慈欣另一部科幻小說拍攝電視劇。劉慈欣曾在採訪中表示「《球狀閃電》比《三體》更適合拍電影」

要說《球狀閃電》早在2016年1月下旬的全國電影劇本備案中出現,張小北擔任編劇,據張小北介紹,2008年前後,就已經購買過《球狀閃電》的電影版權,並嘗試進行電影化改變,卻無疾而終,張小北反思,拍攝這樣一個高成本、高技術、高概念的科幻電影,已經超出了中國電影工業的實際能力。

縱觀科幻電影的百年史,中國的存在感卻極其薄弱。

其中有很多原因,傳統中國缺乏宗教、科學、理性主義等孕育科幻的土壤;當然,從《山海經》到《博物志》、《搜神記》,乃至《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充其量只是一些有幻想意識的作品或志怪小說,與我們通常所認為的「科學幻想文學」還是有些距離的。

也有現實原因,如中國的現代電影工業起步較晚,觀眾接觸科幻影視的時間也尚短(1980 央視引進的第一部美國電視劇《大西洋底來的人》,也是中國人初次接觸到的科幻題材作品)。

但是我們依然相信中國科幻的未來,在愈發成熟的國內特效技術和團隊的助力下,中國科幻電影將來一定會有更好的前景。能漸漸從優秀的科幻小說作品,變成優秀的科幻電影和電視劇,這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有了這些作品,真正意義的中國科幻才漸漸成型,期待接下來的每一部科幻影視。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