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他無可匹敵、彰顯神跡,永遠定格在流行音樂的巔峰,從未落下,
是億萬歌迷馳神遙望,頂禮膜拜的偶像。
舞台下,他心懷至善、兼濟天下,是全世界以個人名義貢獻慈善事業最多的人,
共捐助了世界上39個慈善基金會,總額高達3億美元。
然而,在生活中,他卻絕世孤獨,
年少成名,童年在無休無止的歌唱與表演中奔波而過,罕有無拘無束的自由;
九轉功成,他卻在世人的狂熱追捧與非議毀謗中無路可逃,凡人的平淡與寧靜幾成奢望。
他就是這個星球上的流行音樂之王,甚至連這個頭銜都自覺配不上他的
——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
「我聲嘶力竭地唱歌,帶著發自內心的喜悅跳舞,做對於一個孩子來講過於辛苦的工作。」
這是邁克爾·傑克遜生命最初的記憶。
MJ一家,前排中為MJ
他不記得自己11個月大時,隨著家中破舊洗衣機的轟鳴起舞的事了。
這種節奏感被稱作「天賦」,而天賦拜父母所賜。
他的父親約瑟夫有一把吉他,每晚都會和自己的「獵鷹」(The Falcons)樂隊在酒吧駐演,白天則又不得不走回鋼廠,鑽進悶熱的起重機操作間,再忙到夜晚。
為了補貼家用,母親凱瑟琳也曾拖著一條小兒麻痹後遺症的跛腿去百貨商店工作,
可自從生了第一個孩子,就全職給襁褓中的一個又一個嬰兒唱歌了,一直唱到第九個。
邁克爾是第七個聽到母親悠揚的歌聲的。
事實上,他雖然出生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加里市的黑人貧民窟,但卻生長在一個音樂之家,伴著不絕於耳的R&B(Rhythm and Blues節奏布魯斯)。
MJ與哥哥們
故事起因於父親的那把「嚴禁他人觸碰」的吉他,但幾個哥哥會趁他不在時偷偷撥弄,
直到弄斷琴弦,東窗事發,被父親用皮帶暴揍。
二哥提托(Tito)哇哇大哭,父親卻氣呼呼地換好琴弦,把吉他遞給他,嚴厲地說:
「讓我看看你會彈些什麼?」
後來家裡便多了貝斯、電吉他,還有手鼓。
終於有一天,父親買回一支對這個家庭來說相當奢侈的麥克風,金燦燦的那種。
因為母親告訴他,小七邁克爾唱歌真得很好聽,儘管他只有五歲。
邁克爾曾充滿好奇和嚮往地注視著公園裡孩子們的遊戲,
卻想像不出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每天放學回到家,傑克遜五兄弟就得從下午三點排練到晚上七點,
然後父親會開車帶著他們奔赴芝加哥或其它地方參加各種演出,往往結束時都到了凌晨兩三點,
回到家,天上雖然還有許多星星,可天色已經淡了。
這種生活日復一日,漸漸同行開始忌憚他們的表演,有時會聚在一起竊竊私語:
「今晚最好別讓『Jackson 5』(傑克遜兄弟五人組)帶著那個小侏儒來搶我們的風頭。」
邁克爾開始聽了很受傷,但當他明白嫉妒亦是一種讚美時,也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
9歲,他就已經對夜總會裡脫衣舞女郎的「真理」麻木了,
儘管「赤裸裸的真理」有時很誘人,但這種腌臢的真理著實令他厭膩,他開始渴望向上遊走,「離那種生活越遠越好」。
1969年,「Jackson 5」在紐約著名的阿波羅劇院舉行的業餘歌唱比賽中奪魁。
雖然這只是這支家庭樂隊取得的眾多業餘比賽冠軍中的一個,但父親卻相當興奮,
因為這裡是紐約,聚集了當時世界上最頂尖音樂家和製作人的地方。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接到了以製作發行黑人靈魂音樂和R&B著稱的摩城唱片(Motown Records)的電話。
「我會讓你們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摩城的老闆貝瑞·高迪(Berry Gordy)對散座在屋子裡的傑克遜一家說:
「你們的第一首歌會奪冠,第二首歌會奪冠,第三首也會!」
一家人囁嚅地說「好的」,可腦海中卻充滿了童話般的不真實感。
然而不久後,摩城為「Jackson 5」打造的《我要你回來(I want you back)》、《ABC》、《你保留的愛(The love you save)》和《我將在那裡(I『ll be there)》四首單曲真的依次成為了全美音樂排行榜冠軍曲目,
而同名專輯《我要你回來》在六周之內也賣出了驚人的200萬張,銷量第一。
這是音樂史上首次,由一群孩子創造了如此佳績。
「Jackson 5」也立時火遍全球。
在英國希斯羅機場,1萬名瘋狂的歌迷將他們團團圍住,
人們最愛樂隊中的那個「小侏儒」,會衝過去緊緊攥住他的手腕,撕扯他的小爆炸頭......
「捂住眼睛最重要,因為女孩子們在情緒激動時會忘記自己的指甲。」
邁克爾指著臉上的抓痕對記者說。
其實,從一開始,摩城的高管們就意識到,邁克爾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
他們甚至曾在電視節目中把樂隊介紹為「Michael Jackson and Jackson 5」。
於是,邁克爾·傑克遜才有機會深情演唱了那首個人單曲——《本(Ben)》,
這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獲得單曲冠軍最年輕的藝人——14歲零46天。
然而,像許多童星一樣,長大是他們最大的敵人。
無論對於「Jackson 5」,還是邁克爾的單飛,摩城都認為他們的輝煌已過,
不僅減少了對他們的宣傳力度,而且還嚴禁他們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
從而直接導致了傑克遜家族與摩城的分手。
1979年,他們正式簽約哥倫比亞公司旗下的史詩唱片(Epic Records)。
這標誌著邁克爾·傑克遜的音樂火箭正式起飛,而要想飛往月球,還缺少一名重量級的導航員。
「讓我做怎麼樣?」
電話另一邊的人支吾了半天,才不好意思地開口。
這完全出乎邁克爾的預料。
前不久,他在參演電影《新綠野仙蹤》時,認識了為電影配樂的昆西·瓊斯(Quincy Jones,一生曾獲得77次格萊美獎提名,26次折桂,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音樂製作人)。
那時邁克爾正在醞釀他的個人新專輯《牆外(Off the wall)》,於是打電話問瓊斯,能否為他推薦一位音樂製作人。
當《牆外》最終創造了2000萬張銷量的驚人記錄,
當主打歌《滿足為止(Don't stop till you get enough)》在美國公告牌(Billboard)排行榜演繹了連續五年上榜的奇蹟,
在瓊斯的助力下,邁克爾·傑克遜終於打破了縈繞在童星頭頂的魔咒,化蛹成蝶。
然而面對巨大的成功,他卻感到了深入骨髓的孤獨。
這個世界上還會有人因為他不是邁克爾·傑克遜而愛他嗎?
傍晚時分,他坐在屋檐下,看著天慢慢黑下去,
聽著門口女歌迷瘋狂的吶喊,她們宣稱肚子里懷著他的孩子,「是上帝吩咐她們來的」。
他不寒而慄,意識到:
邁克爾·傑克遜作為普通人的生命已經被剝奪了。
「
Billie Jean is not my lover 碧麗·簡不是我的愛人
She's just a girl 她只是我認識的一個女孩
Who claims that I am the one 如今她口口聲聲說我脫不了干係
But the kid is not my son 可我真不是孩子的父親
」
聽完邁克爾自創的《Billie Jean》,瓊斯驚呆了,眼前的這個年輕人讓他看到了宇宙的無限可能。
1982年,專輯《顫慄(Thriller)》橫空出世。
這張專輯在美國專輯榜上蟬連了37周冠軍,
共為邁克爾·傑克遜帶來包括8項格萊美大獎、7項全美音樂獎、8項滾石音樂雜誌年終大獎、12項公告牌雜誌年終大獎等在內的150多項榮譽。
而其中的《Billie Jean》、《Beat it》更是成為了流行音樂史上永恆的經典。
(26年後,該專輯最終被定為美國國家級寶藏,由美國國家圖書館永久收藏。)
這意味著邁克爾·傑克遜的音樂火箭終於抵達了月球。
於是,他穿上一件黑色夾克,戴上一頂軟呢寬邊圓帽,套上一隻鑲滿水晶的白手套,優雅地走下登月艙,
當長出一雙白襪子的漆皮鞋幻化出愚弄引力的「Moonwalking(太空步)」;
當《Billie Jean》一曲終了,他在飛旋中突然腳尖點地定住時間;
當電視機前,全美7000萬觀眾被眼前的魔力表演驚得目瞪口呆,
在1983年5月,摩城唱片25周年慶典的演唱會上,邁克爾·傑克遜終於一舞封神!
當你坐上疾馳的列車,看向窗外,景物迎面而來,然後狂嘯而去,
這就像生活,過去加速消逝,而未來永遠未卜。
1984年,正當邁克爾·傑克遜的音樂事業達到巔峰之際,他卻突遭飛來橫禍。
鎂光彈本應在他走下台階後點燃,但提前了一點點,飛濺的火花點燃了他噴有髮膠的頭髮,而他渾然不知,仍在舞蹈......
在那次為百事可樂拍攝廣告的片場,邁克爾的後腦勺被三級嚴重燒傷,差點燒及顱骨。
這就迫使他不得不接受一種使皮膚組織膨脹的治療方法:
外科醫生將兩個塑料鹽水袋插入他完好頭皮下方,通過逐步加註使袋子膨脹來伸展頭皮,
當面積增大到可以覆蓋邁克爾巴掌大的燒傷部分時,再進行修復縫合。
可想而知,整個治療過程會有多痛,而且要長時間等待皮膚生長,遭受持久的痛。
也正是從那時起,邁克爾·傑克遜開始領受強效止痛劑的恩惠,並深深依賴,而這最終將他引向死亡。
事實上,邁克爾的一生飽受皮膚問題的困擾,他患有嚴重的白斑病(俗稱白癜風),2003年前後,他出現紅斑狼瘡癥狀。
但更深入的分析,
他從幼年開始,一直生活在表演的高壓之下,成為巨星後長期被輿論聚焦;
為了追求藝術的完美,承擔超負荷的創作、排練和演出工作;
為了保持良好的形象,堅持每天只吃一頓素食的生活習慣;
以及他由於接受鼻部整形手術而導致嚴重感染,強效抗生素的大量使用;
為掩蓋白斑病而接受皮膚淡化的極端治療手段,都造成了他免疫系統不可逆轉的損傷,而皮膚問題只是表象。
他在給予世界歡樂與愛的同時,也在逐步將自己摧毀。
導演斯皮爾伯格曾評價說:
「邁克爾·傑克遜所做的最明智的一件事就是小心地保護了他最正直的內心。」
這顆正直的內心成就了他一生偉大的慈善事業。
在那次被燒傷後,他不僅在治療過程中常去慰問燒傷的病友,
還將百事公司賠償的150萬美元全部捐獻給了布魯特曼紀念醫院(Brotman Memorial Hospital)燒傷科。
傷愈後,他與五位哥哥一起開啟了「勝利」巡演,連演55場,將自己的全部收入,約500萬美元分別捐獻給三家慈善機構——
幫助黑人貧困學生的「聯合黑人學院基金」、幫助癌症兒童的「好時光夏令營」和「T.J.馬特爾白血病與癌症基金會」。
他說:「這才是『勝利』巡演的全部意義所在——回報社會。」
一位身患絕症的小男孩給他寫信,渴望見到他。
邁克爾·傑克遜就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一起吃午飯,一起打遊戲,一起看電影。
七周後,這個男孩抱著邁克爾送給他的一隻晶瑩的白手套和那件在「Beat it」音樂錄影帶中穿過的紅色夾克,含笑而逝。
就這樣,不管他走到哪兒,
他的演唱會都有患病兒童的擔架抬進抬出,都有貧困兒童們的一席之地,任他們歡聲笑語。
他的雙腳踏遍了所到之處的醫院、孤兒院、貧民窟,將大筆大筆的資金捐獻給了世界各地的慈善機構,總計高達3億,不知幫助了多少人。
然而媒體對這些善舉卻置若罔聞,更關注他變形的面孔,他漸淡的皮膚,以及他的罪惡。
想來,這似乎是我們這個物種進化的必須,充滿好奇,喜歡窺視,被惡吸引,來彰顯善與正義,美其名曰「凈化」。
1993年,曾在他「夢幻莊園」做客的名為錢德勒的小男孩指控邁克爾對他性侵。
一時間,邁克爾·傑克遜的「戀童案」甚囂塵上,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
正在進行「Dangerous」全球巡演的邁克爾最終聽從了律師團的建議,做出了他人生最大的錯誤決定——
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選擇庭外和解。
這使幾乎所有人都相信他是做賊心虛,也使別有用心的人看到了他的脆弱。
十年後,又一位來他家做客,名叫加文(Cavin)的12歲晚期癌症男孩敲響了他卧室的門。
邁克爾·傑克遜是那麼容易相信人,那麼難於啟齒說「不」,特別是對孩子,他仍然相信「孩子是最誠實的。」
當時在場的朋友提醒他別忘了當年錢德勒事件的教訓。
邁克爾想了想卻說:「我有辦法了。」
他讓那個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遞上一杯牛奶,然後讓自己的朋友和他一起睡在地上。
可是即便如此,這個孩子的母親,一個曾有詐騙前科的拉美裔婦女還是對邁克爾·傑克遜提起了包括:性侵她兒子、引誘未成年人喝酒、密謀綁架兒童等十項指控。
邁克爾·傑克遜感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他曾哭著對母親說:
「我寧可自殺,也不會傷害孩子。」
而這一次他選擇了抗爭到底,絕不妥協,以證明自己的清白。
不用說,這場滑稽的審判終以對他的指控均不成立告終。
然而,這場曠日持久的審判也徹底摧毀了邁克爾·傑克遜,
在整個庭審過程中,他只能依靠藥物維持睡眠,甚至在宣判他無罪的時候,他都面無表情,如同行屍走肉。
他絕望的對母親說:「夠了,我永遠不會再相信任何人了。」
2009年3月13日,邁克爾·傑克遜在倫敦的「This is it」演唱會門票開售,
50場,共100萬張門票,以平均每秒11張,每分鐘657張,每小時4萬張的速度被搶購一空。
然而,歌迷們再也不會見到這位流行音樂之王了。
北京時間2009年6月26日5:26(洛杉磯時間6月25日14:26)邁克爾·傑克遜因心臟驟停去世,享年50歲。
在得知邁克爾的死訊後,1993年指控他對自己性侵的錢德勒公開道歉說:
「我對邁克爾感到無比的內疚,不知他是否會原諒我。
現在我頭一次感到不敢再說謊了,邁克爾·傑克遜沒對我做任何事,而我父親為了擺脫貧困說了謊話。」
沉冤得雪,斯人已逝,月球漫步,卻在天堂。
當年邁克爾·傑克遜參演了一部電影叫《新綠野仙蹤》,在裡面他飾演了稻草人。
那個形象可愛極了,環形的腿,番茄樣的鼻子,再加上一頭亂蓬蓬的假髮,他被釘在高高的木製十字架上,大聲問:
「我有何畏懼?我不知道自己是誰?」
對於這個問題,使我想起了神話傳說中巨人克里斯多夫的故事:
在一個暴雨如矢的夜晚,克里斯多夫背著一個小孩兒過河,
這孩子沉得像擎天磐石,他筋疲力盡地把那個孩子背到對岸,長出一口氣道:
「哎呀,孩子,連高山大海都沒你沉哪!」
孩子微微一笑,仁慈地答道:
「不錯,你背負的是一生承受著全世界苦難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