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定義「X一代」的電影: 重現被遺忘的歲月

電影快訊 1869℃

25年前,當「千禧一代」還是市場營銷人員關注的目標時,一部旨在捕捉不同時代精神的電影上映。

遺憾的是,這部叫做《四個畢業生》(Reality Bites)的電影在1994年並沒有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票房慘淡。

但是25年後,它卻反映了X一代的一個顯著性標籤——「被遺忘的一代」。

電影「愛」上了X一代

近年來,X一代被排除在文化話題之外,因為媒體熱衷於千禧一代,商人則喜歡有購買力的嬰兒潮一代。

-註:

X一代:出生於1965-1980年的人;

千禧一代:出生於1981-1996年的人;

嬰兒潮一代:二戰結束後,1946年初至1964年底出生的人。

但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幾年裡,電影業卻「愛」上了X一代,因為這代人正成為青少年或20多歲的年輕人,許多由他們製作的或關於他們的電影都成了狂熱的寵兒,

比如經典的青春電影《早餐俱樂部》(The Breakfast Club)、愛情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

那些年, 定義「X一代」的電影: 重現被遺忘的歲月 - 陸劇吧

《愛在黎明破曉前》劇照

事實上,在1991年前,X一代並沒有確切的稱呼。

隨著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庫普蘭(Douglas Coupland)的小說《X一代:在加速文化中失重的故事》(Generation X ─Tales for an accelerated culture)的出版,「X一代」的概念才正式出現。

在這本書中,20多歲的年輕人被描述為學歷很高、就業不足、憤世嫉俗、心懷不滿的一代,他們生活在嬰兒潮一代父母的陰影下,並且充滿叛逆精神。

儘管他們直到90年代初(1991年)才有正式Title,但許多人已經成年,電影界正試圖捕捉這一新群體的萬象。

漫無目的的一代人?

1985年電影《早餐俱樂部》的導演中約翰·休斯(John Hughes)屬於嬰兒潮一代。

在他導演的這部片子中,五位個性反叛的中學生雖然家庭背景和性格各異,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與父母的問題,他們想活出跟父母不一樣的天地。

那些年, 定義「X一代」的電影: 重現被遺忘的歲月 - 陸劇吧

《早餐俱樂部》劇照

3年後,校園犯罪片《希德姐妹幫》(Heathers)上映。

這部影片將高中校園的競爭變成了一場真正的血腥運動,並由X一代的海報女郎薇諾娜·賴德(Winona Ryder)主演。她還曾向她的母親感嘆,「我想我生錯了時代」。

那些年, 定義「X一代」的電影: 重現被遺忘的歲月 - 陸劇吧

《希德姐妹幫》劇照

這一時代的孩子,父母離婚率不斷上升且父母雙方都忙著自己的工作,許多人只能靠自己解決生活問題。

1990年,《時代》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二十幾歲》的文章,文中審視了後嬰兒潮一代(也就是「X一代」),問他們是「懶惰、晚熟還是迷失了?」

同年,理查德·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首映了他耗資3000美元的電影《都市浪人》(Slacker),這部電影把X一代所謂的「漫無目的」變成了一種藝術形式。

電影記錄了生活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一群年輕人的一天,鏡頭從一個角色到另一個角色,從不在一個角色上停留太久。

《都市浪人》海報

這部電影后來成為熱門電影,光在英國的票房就超過了100萬英鎊(約合160萬美元)。林克萊特一直駁斥Slacker意味著懶惰。

他說:

「在我的生活中,當一個Slacker是一個非常有成效的時期,儘管在其他人看來不是這樣。」

接下來的5年里,他又拍出了兩部經典的X一代電影,《年少輕狂》(Dazed and Confused, 1993)和《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 1995)。

這兩部電影都拍攝的是一天內的故事,不止理查德·林克萊特一個人採用這種拍攝方式,當時很多X一代導演都試圖用這種方式來捕捉這一代的生活和情感。

《年少輕狂》劇照

電影《帝國唱片行》(Empire Records, 1995年)講述了唱片點全體員工的一天;

而導演斯派克·李(Spike Lee)的《為所應為》(The Right Thing , 1989)則講述了悶熱夏日裡布魯克林一個街區的故事;

凱文·史密斯(Kevin Smith)導演的處女作《瘋狂店員》(Clerks, 1994)也是如此,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都市浪人》,片子講述了兩名便利店員工一天的生活。

《瘋狂店員》海報

這一代人似乎有很多時間。英國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電影講師詹姆斯·萊昂斯(James Lyons)說:

「有一種觀點認為,他們的父母那一代,即嬰兒潮一代,擁有所有他們正在爭取的偉大事業——民權、女權、同性戀解放……沒有這些問題,X一代就沒有理由以同樣的方式團結起來,他們不太清楚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朋友、單身和失業

在「朋友」這一理念納入主流之前,朋友作為一種新的「家庭形式」的出現,也是一個普遍的主題。

卡梅隆·克勞(Cameron Crowe)的《單身一族》(Singles, 1992)是一部浪漫喜劇,講述了一群20多歲年輕人生活在西雅圖同一棟公寓樓里的故事,它是最常與X一代人聯繫在一起的電影之一。

卡梅隆·克勞本人是嬰兒潮一代,他將這部電影描述為「一群不相關的單身人士,組建家庭的故事」,但他堅持說,他從未著手定義一代人。

不過,憑藉一首以珍珠果醬、音樂花園、蜜漿和南瓜為主題的配樂,加上電影的上映正好趕上垃圾搖滾(Grunge Rock)流行,故事的發生地西雅圖當時成為美國最受關注的城市。

《單身一族》海報

如果「單身」是時代潮流,那麼其他電影也知道該幹什麼了。

海倫·奇爾德雷斯(Helen Childress)20歲時,一位製片人讀了她在大學時寫的劇本,並與之簽約——海倫要寫一部關於20多歲的年輕人的生活的電影劇本。這部劇本後來被拍成電影,也就是《四個畢業生》。

萊昂斯說:

「現實生活中,人們很明顯地意識到了X一代的想法……於是,好萊塢試圖挖掘這一代人的情感。」

畢業即失業?可拍!

格子襯衫和炫酷的配樂?可拍!

父母離婚,誰能明白你的掙扎?可拍!

這些看起來可能都跟X一代有關,但海倫借鑒了自己的真實經驗,這讓《四個畢業生》感覺更真實。

《四個畢業生》海報

至此,隨著90年代初美國經濟衰退,庫普蘭筆下學歷很高、就業不足的X一代的形象越來越真實。

在影片《四個畢業生》中,薇諾娜·萊德(Winona Ryder)扮演的角色莉蓮娜正在拍攝一部關於她朋友畢業後生活的紀錄片;

伊森·霍克(Ethan Hawke)飾演的角色特洛伊是一個典型的玩世不恭的X一代。當莉蓮娜說她想改變人們的生活時,特洛伊說他「想給他們都買一瓶可樂」。

但如果沒有上面提到的特徵,這些電影和其他電影又有何不同?

里昂也這麼認為,

「關於X一代的憤世嫉俗和諷刺等特徵是相當明顯的。而下一代人的電影並沒有這麼明顯的特徵,另外,X一代的電影更真誠。」

他們,需要重新被審視

不過,有一部關於X世代的電影,決定以最原始的方式展現青年文化,不帶任何諷刺意味。

拉里·克拉克(Larry Clark)的《半熟少年》(Kids, 1995)講述了在曼哈頓的一天里幾名青少年的生活,片子涉及性、毒品、強姦、艾滋病毒傳播和幫派暴力。這部低成本電影給人一種記錄片的感覺,許多演員直接從紐約街頭取景。

這部影片的編劇哈莫妮·科林(Harmony Korine)當時只有19歲,他曾說他不認為今天還能製作出《半熟少年》這樣的電影,如果可以的話,在數字時代這將是一部完全不同的片子。

片中的女孩珍妮花了一部電影的時長、穿越紐約,尋找不久前和她有過露水情緣的伴侶,並告訴他,她感染了艾滋病。而如果是今天,她則可以在幾秒鐘內就把信息發給他。

《半熟少年》海報

今天再看這些電影時,他們所做的事情和他們所沒有的東西一樣引人注目。

你可能會發現奇怪的尋呼機或磚頭一樣的電話,但不會發現互聯網、社交媒體或智能手機。

有些地方在現在看來還是多餘的。比如在《愛在黎明破曉前》里,如果故事是今天,那麼傑西和塞琳娜會在Instagram上互相關注,而不是約定一年後在同一地點見面。

然而,儘管千禧一代的生活可能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但他們和X一代仍然可以相互聯繫。正如萊昂斯所說,

「像《都市浪人》和《四個畢業生》之類的電影確實會和千禧一代的學生合拍,特別是那種延長青春期的想法。」

《四個畢業生》劇照

不過,今天覺醒的一代可能會與一些因素鬥爭。在《四個畢業生》中,特洛伊被描繪成一個浪漫的藝術家,他的壞行為是他魅力的一部分,而放到今天的話,會被認為「渣」。

當90年代接近尾聲時,X一代開始被重新審視。曾把他們描繪成「迷失」一代的《時代》雜誌,為他們製作了另一個封面——「懶人?幾乎沒有」,它寫道,「所謂的X一代,其實充滿了進取心。」

他們可能是一群憤世嫉俗的人,但X一代卻比任何一部關於他們的電影都更具創業精神和創造力,即使現在沒什麼人想談論他們。

—END—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