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璐: 好電影需講好時代與人的故事

電影快訊 1962℃
秦海璐: 好電影需講好時代與人的故事 - 陸劇吧

第41屆開羅國際電影節11月29日在開羅閉幕。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部影片參與本屆電影節。創始於1976年的開羅國際電影節是非洲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也是非洲唯一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在全球範圍內有著較大的影響力。中國知名女演員秦海璐受電影節組委會邀請,出任本屆開羅國際電影節的評委,這是秦海璐繼上海國際電影節之後再次擔任國際A類電影節評委,也是評委陣容中唯一的華人女性電影人。在電影節期間,秦海璐就電影國際合作、中國電影如何更好走出去、中國演員如何提高核心競爭力等話題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談中國電影如何更好走出去:故事需有情感認同和激發民族自豪感

近日,入選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32部動畫片初選名單公布,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赫然在列,中國電影「走出去」成為熱點話題。

針對這個話題,秦海璐認為,講好中國故事是中國電影更好「走出去」的關鍵所在。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在她看來,首先需要講出認同感,讓大眾在情感上認同或在思想上共鳴,在認同的基礎上,其次需要講出民族自豪感,讓國人振奮,讓世人羨慕。「從歷史上說,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人類發展和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而現在,中國綜合國力穩步提升,國際地位顯著增強,講民族自豪感的故事恰逢其時,講現代人的民族自豪感故事更是極有必要。」她說。

談及中國電影在世界市場的優勢和劣勢,秦海璐認為,中國電影素材之豐富是很多國家無法比擬的。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文化多元,可以講的故事有很多,可以講人、講事、講文化、講民族、講美食、講時代發展等方方面面,這是中國電影最大的優勢。而劣勢在於能激發共情和講述大愛的作品少了點。電影作品需要有世界語言的共通性才能受國際市場青睞,所以希望今後能看到更多富有大愛,更宏大敘事的作品誕生,而不只是純粹的個人情感的抒發。「在我看來,中國電影在『以小』上做的非常好,但在『見大』上仍有欠缺,很多時候都是為了見大而見大。今後不妨換個角度試試『以大見小』,或許能產生更好的效果。」她坦言。

說到自己對電影的偏好,秦海璐說:「就我個人而言,人文關懷類的電影是更能觸動我的。人文關懷就是一種大愛,這種人文關懷生髮於某一種時局,某一種特定環境,通俗地來說就是希望能看到更多在特定時代背景下,小人物影響世界的故事,透過小人物看到世間百態,從而引發社會的反思和警醒。這樣的藝術作品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作為本屆電影節的評委,她平均每天需要看3、4部電影,在中東各國的眾多電影作品中,她看到戰爭、紛爭等時局變化給人們生存狀態帶來的變化,看著這些眾生相的反應,深受觸動。「透過這些藝術作品,真的是會祈禱世界和平的,如果不是通過這些作品,和平世界裡的人又如何能夠懂得他人的苦難,這樣的作品是發人深省的。」秦海璐這樣告訴記者。

談電影國際合作:需搭建起能夠合作的橋樑和機制

在電影節採訪過程中,有多位埃及導演、電影製作人向記者表達了想和中國電影人合作的強烈願望。埃及知名導演哈馬德•舒沙告訴記者:「一直想去中國拍一部有關中國的電影,希望能在本次電影節中找到中國電影人,雙方就合作事宜展開洽談,我認為中國這個神秘的國度一定能激發我創作的靈感。」埃及電影導演、製作人穆罕穆德·索利曼也表示,埃中兩國都擁有悠久歷史和璀璨文明,都為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做出過重大貢獻,為了兩國文明更好地交流互鑒,希望能與中國電影人深入對話,探討未來進一步合作的方式。

誠如哈馬德和穆罕默德所言,秦海璐告訴記者:「每次參加國際電影節都會和來自各國的電影人展開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在與他們的對話中,我發現,他們其實非常渴望與中國合作,但苦於不知道如何與我們合作。在這次電影節上,就有一位埃及作家送了我四本書並希望我能幫忙聯繫中國的出版社,讓他的書能夠翻譯成中文在中國出版,同樣也有不少中國的公司向我表達了明年想來參加開羅國際電影節的想法,他們也想向中東、非洲市場輸出中國影片。其實雙方都有合作意願,但卻缺乏溝通機制。」

「這就需要中國搭建起能夠合作的橋樑和機制,依託官方、企業、民間團體等多種渠道,展開影視文化交流,創新國際合作模式、從而暢通合作渠道,增進彼此了解,形成良好互動,推動項目落實。」她建議。

談如何提高中國演員的核心競爭力:慢下來 走心詮釋角色

作為資深演員,談及提高中國演員的核心競爭力,秦海璐認為,在高速發展的時代潮流中,中國演員需要慢下來,真正沉下心打磨角色,走心地去講現代中國的故事,去詮釋現代中國人的故事,當然這也需要行業的發展做配合。

從黑白到彩色,從平面到立體,從膠片到數字,電影產業的發展進步始終貫穿著科技、藝術的交融與革新,各種電影表現形式層出不窮,這也對電影的數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媒體報道,2016年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銀幕數量最多的國家;在電影製作數量方面,我國穩居全球第三位,2018年我國共生產各類影片1082部。

「那麼在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快就成了第一要務,三個月拍一部劇成為正常現象,但我覺得作為演員,作為創作者,不能放低標準來配合數量的增長。精品需要慢慢打磨,慢工出細活就是這個道理。」秦海璐說。

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人們被高速發展的時代裹挾著,短平快省的速食文化帶來的副產品是在各種誘惑前人心的浮躁,能沉下心來慢慢鑽研一件事,己成為一種奢侈。秦海璐對演員「慢下來,沉下心」的提醒或許也適合中國的其他行業。此時,記者想起一位採訪對象說過的話,許多東西是曇花一現的熱鬧,最終時間會優勝劣汰,給出答案。所以不要爭一夕之短長。這也正是我們這個社會需要反思的問題。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