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鞏俐的這部大尺度, 20年後才看明白

電影快訊 1944℃

今天又是求知慾滿滿的一天,大家好,我是可樂娛樂愛八卦,各位親們看完後別忘了戳關注哦!

看陳凱歌「調教」演員,廠長突然被圈粉了。

鏡頭前的他,溫文爾雅,出口成「詩」,一語擊中表演者的短板。

張國榮鞏俐的這部大尺度, 20年後才看明白 - 陸劇吧

就如觀眾所說:聽陳導的點評,是一種享受。

單說《大明宮詞》那段,不知有多少人看舞台沒哭,倒是被他給說哭了。

從幕後到幕前,我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陳凱歌。

張國榮鞏俐的這部大尺度, 20年後才看明白 - 陸劇吧

的確,相比同期的張藝謀,陳凱歌的職業生涯一直飽受爭議。

自1993年《霸王別姬》封神後,口碑呈「斷崖式」下滑。

前有《無極》,被冠上「爛片之最」;

後有國慶爆款《我和我的祖國》,他執導的「白晝流星」單元被炮轟是扯後腿。

張國榮鞏俐的這部大尺度, 20年後才看明白 - 陸劇吧

難道真如外界所說,他江郎才盡了?

廠長認為這樣講太狹隘。

不可否認,陳凱歌身上有詩人的情懷和傲骨,不太接地氣。

可他不懂嗎?

怎麼會。

早在1996年就懂了,當時陳凱歌野心勃勃,蓄力拍出一部爆款,超越《霸王別姬》,結果......

超越與否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能肯定的是,它成了不少人的童年陰影。

《風月》

別笑,廠長沒胡謅。

被嚇到的還真不是一個兩個。

全片畫面色調始終是黃里透著黑,氛圍陰森又詭異。

上一秒演員的臉半明半暗;

下一秒鏡頭就懟到演員臉上,大特寫撐滿整個熒屏。

也就哥哥張國榮的神顏能扛得住。

雖然藝術效果和技術含量滿分,但就說你怕不怕?!

更何況,劇情還這麼瘮人,簡直變態、扭曲到極致。

故事開始於封建閉塞的龐家大院。

十幾歲的忠良(張國榮飾),父母雙亡,獨自前來投奔嫁入龐家的姐姐秀儀(何賽飛飾)。

誰知,等待他的不是憧憬已久的繁華富貴,而是沒有盡頭的噩夢。

原來,忠良的姐夫龐大少爺是個「大煙鬼」,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神志不清的地步。

他不僅教忠良吸煙,還一言不合就讓他跟他姐姐玩兒親親。

姐夫瘋,姐姐也跟著瘋。

她在忠良臉上留下唇印,還「教導」他成為真正的男人。

小小年紀的忠良無法忍受,一氣之下用鴉片毒廢姐夫,然後便提著行李逃到火車站。

只是,造化弄人。

忠良原本想去北京,卻陰差陽錯的坐上開往上海的火車。

在上海,他沒有如願繼續讀書,而是投入黑幫頭目大大門下,成為靠色相勒索富家太太的「拆白黨」。

他表面沉淪於紙醉金迷,實際上心如死灰。

另一邊,龐府老爺離世,龐大少爺又成了植物人,小姐如意(鞏俐飾)被眾人架上主事之位。

不諳世事、單純善良的少女,突然手握萬貫家財,不少心懷惡意的人早早就盯上了。

包括遠在上海的大大,他派忠良借身份之便,重返龐家,勾引大小姐如意。

講真,這劇情頗有種網路爽文的趕腳。

你甚至不難猜到後續走向,無非是忠良和如意之間將上演一出複雜的愛恨糾葛。

但要知道,導演可是陳凱歌,以擅長發掘內涵、追求極致藝術著稱。

況且,這還是他嘔心瀝血的野心之作。

攝影杜可風,主演張國榮、鞏俐,配角有驚鴻一瞥的周迅,還不乏何賽飛、張世這樣的實力派,算是集結了當時最強的陣容。

那年,陳凱歌頂著《霸王別姬》的光環被寄予厚望,誰知,僅在國際獎項中拿下一個金棕櫚提名。

豆瓣評分7.6,不高不低,但在國內,《風月》更多的被認為是一個名導的「失常」。

對此,廠長個人認為,雖不成功,但也算不上失敗。

片中,你能看到無可挑剔的中國式美學,鞏俐張國榮的那場雲雨戲,含蓄隱忍,高級到極致!

包括被詬病的故事,狗血並不膚淺。

陳凱歌借忠良如意的愛情悲劇,體現人性善惡,幾位主人公身上,交織著封建、女權、愛情、性覺醒、命運輪迴等元素。

描繪出病態社會下的病態人生——

他們都是可憐人。

忠良以為逃離龐府是解脫,實際上,童年寄人籬下的生活和姐夫對他的變態凌辱,始終忘不掉。

從小到大鐘愛女人的耳環,這點出賣了他。

他總佯裝風流洒脫,以強烈的自尊來掩飾強烈的自卑。

他失去愛的能力,面對純潔如雪的如意,他痛苦糾結,想愛卻不敢愛。

而如意,自小被煙鬼父親拿鴉片「熏」著長大,這導致她少女時就蒙受退婚之辱,變得自卑自憐。

她一生被禁錮在深宅大院,嚮往外面的世界。

因此當穿著時髦西裝的忠良出現,她便義無反顧的愛上了。

忠良說外面的女學生穿著短衫黑裙,如意便換掉自己的舊褂;

忠良說「女人」比「姑娘」好,如意就將自己給了小跟班端午(林健寰飾),蛻變成所謂的「女人」。

只是,她以為終於等來一個太陽解救自己,卻不知來的是一個假的救贖。

舊社會裡,每個人都顯得那麼無助,女人是,男人也是。

他們一生都被無情的社會所擺布。

命運的悲劇是社會造成的,人性的扭曲造成變態的人格,變態的人格釀成最後的悲劇。

就如一位網友說的,被忠良勾引的那一個個紅杏出牆的女人,內心多半是痛苦和無奈,她們不甘被安排,渴望自由。

人要是永遠長不大,多好。

這是廠長看完最大的感受,至今都記得幼年如意、端午,和忠良在院子里擦肩而過的場景。

他們眼神懵懂,對外界發生的一切全然不知。

能看出,陳凱歌賦予這部電影很多內涵,這是優點,卻也是缺陷。

想傳達的東西太過複雜,加上矯情的台詞、大量留白,導致劇情晦澀難懂。

記得有人曾說,一部成功的戲是這樣的:要不娛樂觀眾,要不感動觀眾,要不教育觀眾,要不啟發觀眾。

如果單純讓觀眾感到鬱悶,那麼,哪怕再精彩、再精緻,也是無用功。

對應《霸王別姬》里的一句台詞就是,玩意兒再好,也不對頭了。

針對上述種種,有人將其稱為:陳凱歌不被理解的浪漫。

80年代,陳凱歌曾說:

我對自己今後的創作一點也不惶惑,

我要堅定走自己的路,

繼續拍我想拍的電影,

我相信這樣做對人民是有益的。

有一天,人們會說:

「陳凱歌,我們感謝你」。

與其說他在拍電影,倒不如說他在和諾大的世界抗爭。

迎著各種不理解,堅持走自己的路,表達自己想表達的。

《風月》中對世事的暗諷,乃至對人性的剖析,所達到的高度讓很大一部分華語電影望塵莫及。

只可惜,《風月》「生不逢時」,前有《霸王別姬》,後有王家衛的《春光乍泄》。

它還沒來得及發光,就被掩蓋在光芒之下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即刪)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