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李行亮商演遭網友抵制,警示了什麼?

娛樂頭條 2232℃

觀眾的抗拒可以說是一種流量思維帶來的必然

「李行亮商演遭網友抵制」話題衝上熱搜。據報道,11月26日,淮安漣水吾悅廣場宣布李行亮將於12月21日親臨現場獻唱,評論區幾乎瞬間被「抵制」刷屏,許多網友認為,這對夫妻利用婚姻問題賺取流量,節目中的真真假假讓人感到不適。29日,商場方面表示,有接到投訴電話,不清楚商演是否會因此取消。30日,記者查詢發現,商場官方賬號此前官宣李行亮商演的視頻已刪除。

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婚姻觀察紀實節目《再見愛人》引發不少熱議,麥琳、李行亮夫婦更是帶來了「斷層」級別的熱度。事實上,網友對二人在節目中表現出的婚姻感情問題十分關注,也對其感情發展趨勢代入了某種期待。在最新一期節目中,經過朋友的調解,兩人重歸於好並相擁而眠,前後巨大的反差引起網友熱議。

許多人認為李行亮和麥琳夫妻上節目為賺取流量而非真的想離婚,並對李行亮的種種行為產生質疑。此次李行亮商演遭網友反對,可視為網友對其婚姻問題的關注已經溢出到節目之外,演變了成某種市場性的抵制行為。

評論丨李行亮商演遭網友抵制,警示了什麼? - 陸劇吧

客觀而言,不管是此前的「小火」還是這一季的「大火」,《再見愛人》背後的核心因素都沒有變:聚焦中國式婚姻中的各類問題。夫妻相處之道、生育難題、異地婚姻、原生家庭、經濟問題等常見的婚姻困境被當作樣本,公開接受觀察討論。儘管節目以離婚旅行、詩化文案等加以包裝,但依舊難掩現實的尖銳。重重濾鏡之下,觀眾依舊能找到自己在婚姻處境的影子,從而與嘉賓產生某種共鳴。

現今的中國社會,傳統宗族或者大家庭的調節緩衝作用在弱化,夫妻可以獲得系統的婚姻問題諮詢和情感支持比較有限。由一個所謂的離婚綜藝引發的公共討論,某種程度可以彌補這種系統性的缺位,滿足部分社會需求。

然而,婚姻諮詢和表演婚姻諮詢畢竟不是一回事,真人秀的形式本身就意味著對真實的加工,加工的方向和尺度,才是讓節目真義顯現的地方。某種程度上,對加工方向和尺度的失控,也是麥李夫婦的爆紅越來越失控的原因。譬如,在最新播出的二人關係關鍵性轉折的一期中,有網友對比車輛內物品位置的變化、二人髮型手錶的不同,得出這段情節是根據播出後的觀眾反應「補錄」的,從而猜測節目組有意「洗白」麥琳。這種推斷不一定正確,但也折射出觀眾對節目通過加工剪輯引導輿論的抗拒。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觀眾的抗拒可以說是一種流量思維帶來的必然。當「秀」的成分大於「真」,當嘉賓太知道說什麼、做什麼會火,節目組太知道拍什麼、怎麼剪會火之後,就容易滑入流量至上的漩渦,身不由己。不少觀眾也有一種感覺,這一季相比前幾季,少了些深刻、雋永,轉而較多展現乃至放大人性和婚姻的陰暗面。這樣做或許更具有互聯網病毒式傳播的潛質,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節目反思婚姻和治癒創傷的色彩,進而被流量綁架,左右為難,兩頭不討好。

為何有這種轉變,外圍觀察者很難準確得知,也許是出於非常現實的流量考慮,也許是每次選擇累加出的偏差。但是相關的質疑和抵制,非常明確地提醒了:若是少了真誠這個「必殺技」,一味放大婚姻問題賺取流量,真真假假讓人琢磨不透,到頭來也需要承受流量反噬的後果。

話說回來,對觀眾來說,節目的風波終會平息,嘉賓的是非終會退場,重要的不是他人,而是自我。怎麼看待婚姻,最終指向的還是如何塑造自己。今年的一部電影《出走的決心》,也引發了很多討論,電影展示的與其說是一位女性對婚姻的反抗,不如說是一個人對自我的追尋和補齊。所以,當大家興緻勃勃地在屏幕前充當「婚姻判官」時,心中也難免響起一個聲音:我是這樣的人嗎?我想成為怎樣的人?這種對自我的真誠,同樣非常可貴。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栗中西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