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翩躚楊麗萍:舞出傳統文化的「靈魂」|大道

娛樂頭條 6432℃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攝像 紀陳傑 實習生 袁靜

作為以舞為筆、以心為墨的著名舞者,楊麗萍在人生藝術的長卷上勾勒了一幅又一幅動人心魄的畫卷。不論是在舞台中央還是幕後創作,不論是舞蹈演員還是統籌全局的總導演,她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從未改變。她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古老的文化在現代舞台上綻放出新的光芒。

在舞劇《荊楚映象》排練、演出期間,封面新聞「大道」人文大家融媒報道小組四次對話楊麗萍,了解她對舞蹈藝術、對中國式浪漫的理解和表達。

一世翩躚楊麗萍:舞出傳統文化的「靈魂」|大道 - 陸劇吧

楊麗萍《荊楚映象》

一生「上下求索」的東方美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屈原的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的現象,進行了大膽奇特的想像與發問。‌這種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像,也被楊麗萍延續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從2003年編導並領銜主演大型原生態歌舞《雲南映象》,到《十面埋伏》《孔雀》再到現在的《荊楚映象》,她始終保持對原生態文化的關注與呈現。

她希望將人類對於心靈回歸、生命激情、靈魂升騰的情感渴望表達得淋漓盡致,趨於「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境界。「五十多年了,我一直在從事舞蹈工作。早期跳孔雀舞時,我就是一個特例,非常有自己的特點,很獨樹一幟。現在大家接收的信息量都很大,審美的眼光也很高,高科技投影的舞台運用也非常常見了,但身體最準確、最有意義的表達,是我始終追求的東西。」

一世翩躚楊麗萍:舞出傳統文化的「靈魂」|大道 - 陸劇吧

楊麗萍

採訪中,楊麗萍還分享了自己的一些不解:「我最奇怪的是,為什麼《孔雀》里彩旗演的時候,有人說看不懂,看不懂用肢體來表現時間的旋轉。其實,世間萬物都在旋轉,都是個圓,包括八卦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時鐘永遠是在繞圈,地球、太陽也在周而復始地旋轉。包括四季,包括車輪,哪怕小到螺絲帽和螺絲釘,都是圓,都在旋轉。奧運五環旗代表五大洲,也是圓的。圓是圓滿,月亮有缺就有遺憾。時間永遠在轉,永遠不會停下來。怎麼會看不懂呢?」

她也會苦惱,有的觀眾僅僅關注作品的「炫」,而沒有去深入理解舞台所表達的深層含義。比如在《十面埋伏》里,她用上萬把半懸於舞台的剪刀,隱喻恐懼、不安和暴力;《平潭映像》里,她讓氣質詭譎多變的多面人,成為人物內心的外化……一個個具有強烈符號化的元素,展現了楊麗萍藝術的獨特性和思想性。

《荊楚映象》的舞台上,編鐘元素的呈現就體現了這一點。楊麗萍介紹:「年輕舞者身上穿著編鐘,他們敲打身體就是敲打編鐘,敲打編鐘也就是敲打身體,這也是之前沒有人用過的一個創意。我們有上百個身著編鐘的舞者,這也彷彿就是跨越了時空與屈原進行對話,是一種遠古人與我們現代人的交融。」

一世翩躚楊麗萍:舞出傳統文化的「靈魂」|大道 - 陸劇吧

楊麗萍

在堅守藝術創作初心的同時,楊麗萍也在探索新時代創新表達。她明白,對於舞台藝術來說,視覺吸引力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舞蹈作為藝術品,不能單單只是肢體好看,也不能單單只有文化,還必須給觀眾帶來視覺的新鮮刺激感。在視覺方面,我們也會有很多很淺的東西浮在上面,我們叫『深入淺出』。希望觀眾從關注美,進而關注到更深度的內涵。」

《荊楚映象》的舞台視覺,就直觀呈現了楊麗萍對楚文化的華麗想像:頂天立地的青銅巨門、高達6.5米的巨型編鐘、精美的玉覆面、靈動的車馬人物出行圖、《九歌》世界中湘夫人、少司命、山鬼等眾神,以及后羿射日、山鬼騎豹、鳳凰浴火重生等,都因楊麗萍及團隊的創作呈現,讓腦海中的想像有了實質性的畫面。

「對於傳統文化的表達呈現,我覺得絕對不能只是簡單化地展示,而是要非常藝術化、有想像力地去升華體現,呈現出傳統文化的『靈魂』來。」楊麗萍認為,藝術創作是永無止境的,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也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創新。「現在要求藝術作品不光要肢體好看,舞台、美術、文化內涵都要給觀眾新鮮和刺激。我覺得在《荊楚映象》之前,應該沒有人可以讓幾十隻『豹子』飛出來。屈原筆下的山鬼,就是騎著赤豹而來的。再加上這次的鳳凰舞,也是全新創造,它是孔雀舞之外的又一種鳥類的舞蹈,也很特別。」

一世翩躚楊麗萍:舞出傳統文化的「靈魂」|大道 - 陸劇吧

楊麗萍與舞者們

一場身體力行的「傳道」

「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九章·橘頌》

有觀眾評價:「看了楊老師的舞台才深刻了解了什麼叫『國際舞台上的中國靈魂』。」對於這樣的評價,楊麗萍有自己的看法:「舞蹈是人類共通的一種表現形式,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都可以天然地通過舞蹈這一形式來溝通融合。而我作為一個中國的舞蹈創作者,更多的肯定是關注自己的民族、關注中國人對於這片土地的感情。不是說我不喜歡芭蕾,但是尋找自己身體的表達方式,傳遞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所在,這才是我舞蹈創作的追求所在。」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對楊麗萍來說,舞蹈不僅是美的展現,更是文化自信的展現。她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中華文化的內涵,用舞蹈展現了中國古典美的獨特韻味,用行動傳遞了中國文化的自信,正是這種自信與美,讓《荊楚映象》等作品能夠在國際舞台上長袖善舞、各美其美。這一文化規律在楊麗萍的作品中得到了生動地演繹與注釋。她用自己的方式,讓世界聽到了來自東方的聲音,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世翩躚楊麗萍:舞出傳統文化的「靈魂」|大道 - 陸劇吧

楊麗萍

「舞蹈是一種表達感情的特殊語言,很有魅力。古代尊稱舞者為『巫』,可以通天達人。我的作品都紮根於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的土壤,我也期待能夠通過各種方式、用更專業的傳播,讓世界更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從舞者到編舞、導演,楊麗萍始終以傳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我以前的作品,編花鳥蟲魚比較多,風格比較抒情唯美。現在我更偏向關注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隨著歲月的積澱,楊麗萍的視野更加開闊,「我現在的作品,男人戲比較多,像《十面埋伏》《荊楚映象》。加上自己年紀比較大了,退出舞台,轉型做導演,就必須從另外的視角來關注演出。」

楊麗萍還大膽起用青年優秀舞蹈者大朱(朱鳳偉)、鞏中輝、董翀翰、程珮瑩、羅智傑、張育銘、澤丹等,讓他們以現當代的編舞思維,重新整合古老的身體元素,為傳統舞蹈注入新的活力與生命力。「年輕人有著敏銳的藝術觸覺和無限的創造力,他們的加入讓《荊楚映象》的舞台更加豐富多彩。」正是這種新老交替,讓傳統文化得以薪火相傳,將民族文化中的健康、昂揚與自信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世翩躚楊麗萍:舞出傳統文化的「靈魂」|大道 - 陸劇吧

楊麗萍

至於如何在創作和表演中去平衡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的問題,楊麗萍的回答有些「凡爾賽」:「這就需要功力和能力。就像譚盾的音樂、莫言的小說、余秀華的詩,都是有靈魂的,他們有能力把對事物的感知,用音樂、文字、詩句表達出來。作為舞蹈家,我是用我舞蹈的能力,賦予人物一種靈魂力。這個能力就是天賦,就是人的一種功力。有天賦的人,還要有熱愛,不能只是單純追尋掌聲的認可,而是把人物的深層次的精神內涵傳遞給大家。」

儘管已經66歲,但楊麗萍總是能量滿滿。「首演當天我是凌晨5點睡下的,只睡了3個多小時,很精神地起來了,可是並沒有感覺到很疲勞,可能也是一種創作的激情在支撐著我吧。」

接下來,楊麗萍會帶著《荊楚映象》赴全國多地巡演,繼續用舞蹈描述著她的一世翩躚。

一世翩躚楊麗萍:舞出傳統文化的「靈魂」|大道 - 陸劇吧

楊麗萍

對話

封面新聞:您是舞台上的「常青樹」,55年來能一直堅持在舞台上的「秘笈」是什麼?

楊麗萍:跟堅持沒有任何關係,就是熱愛,不用堅持。

封面新聞:從20世紀80年代橫空出世,到享譽國內外的舞蹈天花板,您舞蹈藝術的「變」與「不變」是什麼?

楊麗萍:一直沒有變,永遠是這樣,只有作品在產出。一部作品的呈現,就好像誕生一個孩子一樣,懷胎的過程就是作品傾注心血的打造過程。《荊楚映象》能讓一個古老的故事、一個古老的靈魂來與現代人對話,將神秘浪漫的楚文化與屈原的靈魂、底蘊、精神呈現出來,我就很滿足了。

封面新聞:進入創作狀態的楊麗萍,是什麼樣的?

楊麗萍:認真,全情投入。創作一個作品一定要儘力,更要對得起觀眾。尤其這部劇中很多群舞演員,都是剛畢業的,沒怎麼上過舞台。但一部戲不可能都是一流演員來表演,資方也沒那個資金。剛畢業的小朋友沒那麼貴,但他們是新的生命力,是後繼力量。我們要傳承,就要努力地教,幫助他們成長,不遺餘力。培養出來了,他們就可以單飛了,放他們去世界各地展現自己的能力。然後我們又從頭再來,把新的苗子點石成金。

封面新聞: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舞劇,很多舞劇作品出圈,一票難求。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楊麗萍:一票難求的現象,這個沒有研究,因為我們早就受歡迎了。從我第一個作品,大概2003年,一直都有票房。世界在變化,我們一直是這樣。而且我們沒有什麼宣傳,也沒有什麼炒作。我也不覺得炒作是什麼太好的事,別老盯著我,這世界那麼多人,那麼多好的演員,多去關注他們,去宣傳年輕的舞蹈演員們。

圖據云南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