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程序員到茅盾文學獎得主,作家柳建偉的命運轉折與長篇小說《突出重圍》緊密相關。這部對他意義非凡的作品,1999年入選向新中國成立50周年獻禮的10部長篇小說,2019年又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突出重圍》揭示了中國軍隊在二十世紀末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國軍隊和中國軍人在世界政治、軍事、經濟格局中,在生存挑戰和物質誘惑的重重圍困中,英勇善戰、殺出血路的憂患之作、激越之作,意蘊豐厚。
懷揣文學夢的程序員有野心
談及《突出重圍》的寫作緣起,61歲的柳建偉的記憶之門緩緩打開,幾十年前,他還是一個技術偵察部隊「伺候」電腦的程序員,但他懷揣文學夢,立志要當作家。
柳建偉回憶說:「1991年秋天,大學畢業8年後,我再次跨入大學校門,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專職學習寫作。」也正是在那幾年,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的軍隊如何在這種國際新形勢下保衛國家安全,成了柳建偉時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1994年至1995年,柳建偉在北師大一邊讀研究生,一邊研讀黨史和軍史,創作了反映國共第二次合作歷史的紀實文學作品《紅太陽 白太陽》和描述紅一方面軍征戰史的紀實作品《日出東方》。「對黨史、軍史的仔細研讀,讓我更覺得有必要用一部小說來表現對我軍的現狀與發展的思考與認識。」柳建偉說,隨著科技強軍、質量建軍的明確提出,1996年冬天,他著手準備長篇小說《突出重圍》。
《突出重圍》的創作不僅有國際國內形勢的大背景,也深藏著柳建偉遠大的文學抱負,當時年輕氣盛的他有著要改變國內軍旅文學現狀的雄心。
關於當年國內軍旅文學生態,軍旅文學評論家朱向前有著深刻觀察,他認為,20世紀80年代末,軍旅文學「兩代作家在三條戰線(和平時期軍營生活、當代戰爭和歷史戰爭)作戰」的基本格局逐步瓦解,進入90年代,除朱蘇進、朱秀海、周大新、徐貴祥等少數作家外,當代文學已很難在這一領域聽到相應的反響與迴音了。
而在柳建偉看來,20世紀90年代中期,不少軍旅文學現實題材作品寫成了軍隊的一己之悲歡,他坦言,自己「那時候很有野心」,想改變這種局面,「一心想把現實軍事題材創作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準,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靠想像寫網路戰、信息戰
受益於多年的文學訓練,柳建偉創作《突出重圍》可謂一氣呵成,只用了不到100天就完稿,關於人物關係、情節發展的架構卻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柳建偉說,他有畫圖的習慣,人物關係圖、情節推進線索圖縝密、嚴謹,處處要考慮周全,處處要嚴絲合縫,這為他的下筆創作壘好了基石,保證了寫作的高速進展。柳建偉此後也一直秉持這樣的創作習慣,從中獲益匪淺。
1998年11月,《突出重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很快廣獲好評並成為暢銷圖書,同年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00年,同名電視劇熱播。
《突出重圍》問世後,引發文壇熱切關注。朱向前評價,這是一部著力描寫人物群像的作品,幾十個人物分布在從普通士兵到大軍區司令的廣大「空間」里,錯落有致、濃淡相宜。方英達、朱海鵬、范英明等人物形象富有獨創性。他認為,這是一部具有「盛世危言」品格的憂患之作,體現了中國作家對國家、民族前途和命運的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呈現出的沉鬱、激越的美學風範,暗合了轉型期的時代精神。
多年後回望這部作品,柳建偉認為小說比較早地觸及網路戰、信息戰、電子戰這些前沿話題,「27年前,我寫的時候,實際上是完全靠自己的想像,小說預言網路戰、電子戰、信息戰將來會非常重要,後來果然如此。」柳建偉還在小說中大膽直面軍隊腐敗等問題,表現出作家深重的責任感、使命感。
柳建偉回憶道,正是因為《突出重圍》的播出,當年不少熱血青年投身軍營。而他的命運也發生了轉折,被調到原成都軍區創作室,真正成為一名專業作家。
也是因為《突出重圍》的火熱,柳建偉立下創作「時代三部曲」的宏願。2000年10月18日,柳建偉在成都開寫《英雄時代》,儘管後來40多萬字初稿廢了,但重寫的《英雄時代》最終為他贏得了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北方城郭》《突出重圍》《英雄時代》組成的「時代三部曲」成功「突圍」,被譽為世紀之交中國文壇的一道亮麗風景。
獻給媽媽的特殊禮物
《突出重圍》題材宏大,但背後還隱含溫暖又悲傷的往事,談及這些,柳建偉忍不住落淚。他難忘2000年冬天的成都街頭,難忘《突出重圍》火爆的過往。
2000年的1月3日,電視連續劇《突出重圍》開播,中央電視台除了周六每天播一集。那時候柳建偉剛剛開始使用手機,剛播到第二集,他的手機被打爆了。
柳建偉當年住在民謠歌手趙雷所唱「走到玉林路的盡頭」的玉林路上,推著自行車走在路上,街頭巷尾飄著《突出重圍》的片尾曲,那個時候他真想媽媽也能聽到,他想媽媽一定會為他驕傲,為他自豪。
柳建偉的媽媽是位桃李滿天下的小學教師,但她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58歲。柳建偉說,媽媽生前喜歡看長篇小說,晚上批改完作業還喜歡看電視劇。作家周大新的老家距離柳建偉家不到50公里,媽媽就鼓勵他以周大新為榜樣從事文學創作,還希望兒子也像周大新一樣能有電視劇問世,媽媽說:「啥時候也能給我弄一個電視劇,我在上面看看。」
1994年,柳建偉媽媽被診斷出了癌症,醫生斷定時日無多。為了給媽媽治病,柳建偉拚命寫東西掙錢。但人民文學出版社資深編輯何啟治來看柳建偉媽媽,曾委婉地提到,「你兒子現在為了掙錢把精力都放在其他地方,如果老這樣,一味寫掙錢的東西,會把一個好作家給寫廢了。」何啟治還對柳建偉直言:「孝有大孝、小孝之分,你現在做的也算孝,但是小孝。如果你可以寫一篇不錯的長篇小說出來,你為什麼不寫呢?你媽媽也會很慰藉。」
柳建偉聽從了何啟治和媽媽的勸告,開啟了長篇小說創作之路。媽媽生前看到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北方城郭》,只是手稿訂得太厚,「我媽那時候體力已經不行了,她拿不動,就看了兩三頁,她跟我說一定要熬過去,想活著看到書出版。」遺憾的是,她沒能看到……
對於柳建偉來說,《突出重圍》是獻給媽媽的一份特殊禮物,不僅圖書出版了,後來還拍成了媽媽最愛的電視劇。「那年,我拿到樣書就回到我媽墓前,一頁一頁撕下來燒給她,後來一直都這樣,聊補遺憾。」
《突出重圍》出版26年,但依然擁有長久生命力。他說讀者從未忘記《突出重圍》,每年銷量還有上萬冊。
人物寄語:
作家永遠要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和時代同頻共振,始終要為時代立傳,為人民放歌。《突出重圍》記錄了時代,書寫了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這樣的主題永遠不會過時。——柳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