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娛樂頭條 5668℃
近期,台劇《今夜一起為愛鼓掌》在中國大陸引起熱議。

這部劇以「性治療」為題,講述「有愛無性」和「有性無愛」的兩個女人,在諮詢與治療的交流中,在介入各自生活的過程中,探索性、尋找愛。

很多觀眾再次發出感嘆:「台灣電視劇的選題已經走這麼前面了。」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從九十年代的瓊瑤言情劇,到新世紀初以《流星花園》為標誌的偶像劇黃金十年,再到2016年以來聚焦現實題材的「文藝復興」,台劇經歷了階段性變化,對社會、性別議題的探討逐漸深入、多元。

在東亞女性主義思潮興起與發展的大環境下,聚焦女性意識、女性力量的「她劇集」在兩岸三地都成為熱門類型。通過分析台灣劇集的分析,我們也能從中提煉出一些製作經驗與創作啟示。

「植劇場」一場溫柔的革命
台灣偶像劇的黃金十年,也出現過很多性格鮮明的女性形象,如《流星花園》的杉菜(徐熙媛 飾)、《惡作劇之吻》的袁湘琴(林依晨 飾)、《命中注定我愛你》的陳欣怡(陳喬恩 飾),但往往局限於愛情故事的框架,仍然為襯托男性角色而服務。

這類作品脫胎於日本少女漫,目標受眾是憧憬戀愛的年輕女孩。在「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故事模版里,「灰姑娘」再特別、再與眾不同,終極目標也是為了吸引「王子」的青睞。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這套陳舊敘事被市場淘汰後,台灣劇集開始嘗試新的突破,立足社會現實與公眾議題,更關注女性真實的生活方式與情感體驗。

標誌性的事件,是「植劇場」的推出。

「植劇場」由王小棣、蔡明亮、徐譽庭、陳玉勛等台灣一線編導發起並打造,訂立「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四項主題,共八部作品,旨在推動台灣電視劇的創新和多樣性, 以「台灣電視戲劇一場溫柔的革命」 為標語,「誓言開創台灣戲劇新紀元」。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其中,豆瓣評分人數最多(6萬人評價,均分8.4)、市場反響最熱烈的,就是女性題材的《荼蘼》,編劇是寫出過《戰神》《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徐譽庭。今年高口碑高熱度的《不夠善良的我們》,同樣出自她之手。

《荼蘼》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以平行時空的敘事手法展現了女主鄭如薇(楊丞琳 飾)在兩種不同人生選擇下的生活軌跡。

在方案a中,鄭如薇選擇了事業,前往上海工作;在方案b中,她選擇留在台北,照顧家庭和愛情。兩個方案的故事線同時展開,進取與孤獨、平淡與溫馨,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不管選擇哪一種,都是不完美的,存在各自的得失。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劇中的女性形象是多維的,不局限於傳統的家庭主婦或職場女強人,而是展現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多重角色與自我實現的可能性。

女主在兩種方案中的遊離、搖擺,也反映了女性在追求個人發展和滿足社會期待之間所承受的期待和壓力。

對比來看,今年的《不夠善良的我們》也是相似的主題,只是把鄭如薇的ab面,分別放置在了簡慶芬(林依晨 飾)和rebecca(許瑋甯 飾)身上,兩個走在不同道路上的女人把彼此當「假想敵」,窺視著彼此的生活,在各自的困境中想像著對面「更好的可能」。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從《荼蘼》到《不夠善良的我們》,徐譽庭都在試圖探討傳統社會評價標準對女性自我認知與生活選擇的影響,女性在無法尋求的平衡中左右為難。

從2016年到2017年,「植劇場」還推出了《花甲男孩轉大人》《天黑請閉眼》《戀愛沙塵暴》等一系列優質作品,在類型、結構、主題上都有所創新,為台灣劇集注入了生命力。

海外流媒體與台內電影人齊發力
台灣女性劇集的興起也乘著流媒體之風。

在台視推出「植劇場」的2016年,netflix、愛奇藝國際站進駐台灣,台灣聯合新聞網因此將2016年視作台灣ott產業發展元年。

海外ott(over-the-top),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各大視頻平台的流媒體服務。

之後,fox+、hbo aisa、disney+等平台也相繼加入戰局。

首先打響名聲的作品是2017年的《通靈少女》,是hbo aisa 推出的首部台灣當地拍攝製作且純華語的原創劇集。

這部劇以台灣的民間信仰與廟宇文化為背景,描述了具有通靈能力的少女謝雅真(郭書瑤 飾)的青春成長故事。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依託於hbo asia 強大的輻射力,《通靈少女》在亞洲23個國家及地區播映,打破了台灣公視的收視率紀錄,拿到當年金鐘獎的最佳迷你劇集獎。

hbo asia 節目部副總陳威聖在採訪中提到,亞洲雖然是hbo最晚進入的市場,但受重視程度非常高,hbo很早就在籌備開發亞洲本土內容。

事實上,《通靈少女》的前身是2013年的一則獲獎學生短片,但提前被hbo asia 鎖定,成為邁入台灣市場的第一步。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之後,各大流媒體巨頭持續發力,攜帶著好萊塢的#me too# 潮流之風,也都積極關注女性主義、lgbt等多元議題。

2019年雙爆款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分別來自hbo asia 和fox。netflix也推出了首部自製華語劇集《罪夢者》。

2020年和2021年,《誰是被害者》和《華燈初上》接連登頂netflix台灣區冠軍,前者還成為首部續訂第二季的華語原創劇。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入局較晚的disney+也在2022年拿出了《台北女子圖鑑》和《正義的演算法》。

同年,netflix推出《她和她的她》,並在電影領域拿出「大殺招」《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口碑票房雙豐收。今年又順勢推出衍生劇《正港分局》。年底待播的還有謝盈萱、楊謹華主演的《影后》,話題度也非常高。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海外流媒體的入局,推動了台灣劇集市場的快速變革。總結起來有三方面的直接影響:資金、技術、營銷。

首先,錢是最直接的投入方式。

全球流媒體市場佔有率第一的netflix,對原創劇集的投入向來一擲千金,在台灣推出的原創劇集不僅數量最多,成本也最大,《華燈初上》的製作成本高達2.5億新台幣。

老牌龍頭迪士尼旗下的disney+也在2021年就宣布過亞太地區原創劇集計劃。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其次,在協同合作的過程中,流媒體巨頭們會帶來更加成熟的製作技術和流程管理經驗。

像《通靈少女》,製作團隊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節奏上也學習美劇風格,更加緊湊,一共只有六集。

當然,這中間也少不了磨合的過程。netflix的首部自製華語劇集《罪夢者》製作過程就很不順利。

這部劇原名《擺渡身》,確定導演是柯汶利,後來他因為個人原因退出,由女性導演陳映蓉頂替。拍攝期間,陳映蓉與netflix在剪輯環節發生了諸多分歧。劇集後來的市場表現並不佳,經歷多次失敗後netflix才開始放權。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另外,國際流媒體平台通過廣泛的全球營銷網路和豐富的媒體資源,能為台灣電視劇的的國際推廣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林心如作為《華燈初上》的總製片人,在採訪中提到過,當時整個台北鋪天蓋地都是《華燈初上》的宣傳。從線下的巨型戶外廣告到線上全平台的刷屏,netflix的「壕式」營銷締造了現象級的宣傳盛況。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而且可以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電影人參與到電視劇製作領域。

「植劇場」發起人中的陳玉勛、蔡明亮在電影界都享有盛譽,hbo asia 的原創劇《良辰吉時》,侯孝賢擔任監製,影后張艾嘉和影帝李康生擔任主演。

海外流媒體提供製作「硬體」,「植劇場」所帶起的戲劇創新之風提供人才「軟體」,兩者共同推動了台灣電視劇市場的「文藝復興」。

落地本土的「她力量」
最後,還是說回到劇集內容本身。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對多維女性形象的呈現,這幾年比較出圈的台灣女性劇集,一個被頻繁討論的優點是「真實感」。

這也是當下台劇的共同特質:重視本土性。

一個角色與其所處城市環境、時代特徵、社會文化之間的深度聯結,是充盈她血肉、性格的重要內容。而這恰恰是目前很多國產劇做不好的地方,角色輕飄飄地懸在真空中,好像生活在虛幻的泡泡里,很難讓人共情。

拿台劇崛起代表作《俗女養成記》來說,女主陳嘉玲(謝盈萱 飾)就是一個讓人覺得觸手可及的人物。她生活、職場、婚戀中遭遇的種種糟心事,都特別生活化,就是那種日常每天在台灣女性身上正發生的事。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對這種日常感的細膩捕捉,非常考驗編劇的能力,尤其是對某些女性生活的細節呈現,像對月經初潮的經歷、對性別和身體的認知、女性代際間的情感等,都是只有女性創作者才能做到的。

事實上,《俗女養成記》就是女性為主的創作團隊。「她劇集」的崛起,有賴於一大批優秀女性編劇、導演、製片人的持續創作,提供了多元化的視角和深刻的社會洞察,同時也激勵了更多女性參與到行業中去。

另一方面,人物的真實感也跟她所處環境的真實感有關。這也是台灣劇集做得很好的地方。陳嘉玲有時候拿腔拿調說普通話,有時候跟家人又用閩南語交流,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對話也很日常、自然,有本土特色。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從偶像劇時代開始,不管是什麼題材、什麼類型的台劇,基本上都會出現普通話、閩南語和客家話混用的情況,台灣夜市、小吃、廟宇、老街都是經常出現的內容。

像《通靈少女》是跟台灣民間信仰有關,《華燈初上》復刻80年代末台灣社會。

就算是純粹的都市劇《荼蘼》《不夠善良的我們》,也會細緻描摹當代台灣年輕人的職場環境、工作狀態、成長環境等本土內容。

《她和她的她》觸及職場騷擾、性別歧視、性侵、家暴等內容,真正從女性視角出發去講述受害者難以被撫平的痛苦。

《華燈初上》刻畫了精彩的女性群像,內核是關於女性的貧困與成長。

台劇重新崛起,是因為抓緊了「她」 - 陸劇吧

熱播中的《今夜一起為愛鼓掌》暢聊性話題、性治療,涉及到各種類別的性癖。備受期待的《影后》聚焦女演員群體間的「相愛相殺」。

總體來說,台灣女性劇集的興起是多方面共同促成的原因。有優秀本土創作者對本土故事、現實題材的推崇,有國際流媒體市場的推舉,以及整個社會觀念的持續進步,女性意識逐步提高、創作環境寬鬆自由。

相比之下,大陸劇集在「硬體」上毫不遜色甚至更勝一籌,但「軟體」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不僅是爭取創作環境的進一步開放、改善,更需要更多女性創作者的參與,展現女性真實的生活、成長和力量。

文/布琳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