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緬甸的一處山谷里,美軍為慶祝終於清剿了日軍的最後一個山頭,正在舉行一場篝火晚會。
但隨著次日兩個士兵的突然發病,還沒維持24小時的歡欣情緒,就此戛然而止。
原來,所謂「勝利」只是日軍投放的一針麻醉劑。
敵軍企圖通過向溪水投放致命病毒,先毒倒當地村民,最終達到感染美軍的目的。
最近播出的《孤戰迷城》,在疑雲密布的氣息中展開。
不過半小時,交代清楚了背景,人物,還通過黃景瑜的「詐屍」,給我們來了個懸念。
劇情反轉不拖沓,成了這劇首先吸引我的原因。
不妨順著這頗有懸念的劇情,聊聊。
在劇情上,《孤戰迷城》是會玩花活的。
正如開頭所說,這劇圍繞著黃景瑜演的「屍體」展開,從出場,就夠吸睛。
躺在河邊,已經意識全無的歐孝安,幸得趕來的國軍軍醫覃墨卿(辛芷蕾 飾)出手相救。
正當所有人從他所穿的日本軍服判斷他是日本人時,蘇醒後的他一開口卻是中文。
但千萬別以為身份就此明了。
從他嘴裡念叨著「810」這串數字,以及他身上搜出的那寫著「9548」的字條,此人又不似那麼簡單。
戰鬥經驗豐富的覃墨卿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隨後,她立即通過電報形式向外傳遞了這一信息,由此,她的另一身份也浮出水面:
原來表面上是國軍遠征部隊軍醫的她,實際是我黨情報人員。
歐孝安亦如此。
表面看他是當時重慶軍統站的得力幹將,但在抗戰後期他早已看透國民黨陰謀,果斷成為我黨地下工作者。
雙卧底設定,照說不是啥新鮮活。但這劇有趣在,除了這點相似之處,二人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軍統站里,兩人曾先後拜在同一老師門下。且在四年前,在一場街道槍擊戰里,兩人早有過一面之緣。
這種既為同門還曾是救命恩人的關係(歐孝安曾幫她救助同學),更容易打破當時人與人之間因戰爭而戒備起的「心牆」。
所以可以看到後續,歐孝安雖淪為審訊對象,但覃墨卿一點沒拿他當犯人對待。
當她的上級要審問歐時,她看準時機,搶過話頭,搶到了主審權。
那句「你放心,我會幫你的」,給人以安慰。
在這種相互理解的非對抗狀態中,覃墨卿才更多了解了810背後的故事。
而歐孝安也在對方的不斷問詢中,不斷填補著記憶的空白。
相互救贖,是我對這兩人的初印象。
另外,則要來說說與歐孝安有關的那些數字。
在同類型作品裡,這是我難得看到尊重史實,不魔改瞎改的案例。
正如開篇所呈現,中國遠征軍是帶著血淚的歷史的。
有人把那段經歷形容成「註定失敗的戰鬥」。
在抗戰後期中國為取得進一步勝利,決定派出一支部隊遠赴緬甸戰場。
這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
1943年到1945年期間,遠征軍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殲滅日軍4.9萬,但同時也付出了重大代價,傷亡官兵約6.7萬人。
來源 《我的團長我的團》
至於810,則和當時日軍在我國東北發動的毒氣戰和細菌實驗有關。
劇里的一幕還原了當時生化戰爭背後的殘酷。
當覃墨卿追查感染源誤闖到緬甸一戶農家時,草席上正躺著一位因為細菌感染,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女孩。
然而面對關心,小女孩沒有哭,甚至連大的情感波動也無。
可在場所有人都從她眼神里感受到那份對生命的絕望。
怎麼可能不絕望呢?
親眼看著媽媽在面前失去生命,接著又因為自己生病,寸步難行。
所以當她面對突然而至的救助,都只能靠著單個蹦出來的字去勉強應對。
這樣的狀態,何嘗不是當時受戰爭波及,那些無法發聲的普通人的真實一面?
因為戰爭,無數人失去生命,而所謂「僥倖活下來的人」,下半輩子也需要忍受漫長的痛苦。
隱秘又殘酷的一面,被這部劇展示出來了。
若只是劇情出彩,明顯不足以讓一部劇受到關注。
飄更想聊聊的,是這劇里的人物。
主角歐孝安,從選角就能看齣劇方用心。
扮演者黃景瑜,一度被調侃進娛樂圈彷彿進了軍營的男人,如今要他來演一個戰士,從氣質就足夠貼合角色。
劇里無論姿勢還是眼神,也能看出是一個隨時準備戰鬥的地下工作者。
人物塑造上也值得咂摸。
作為一名情報人員的他卻意外傷到了腦子,失憶又讓他隨時面臨小命不保的風險。
但險境並沒能讓他止步不前。
他時時把自己置於危險境地,但又時刻能自救回來。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重慶審訊室那一段。
上一秒他承認自己曾聯合日本高官審過共黨人,幾乎是以親手送人頭的方式,坐實了「漢奸」的指控。
下一秒,謎底揭曉。
所謂審訊自己人,不過是他為了取得日本人信任,以便更好展開地下情報工作的不得已之舉。
親手把自己置於險境又否認,看起來似乎腦子真的糊塗了。
但我卻覺得,也是這才成就了人物的獨特魅力。
若足夠了解歐孝安的成長背景,會發現他是個在夾縫中成長的人。
五歲時就被日本人擄走當做間諜培養,但作為中國人最原始的愛國情懷,又不允許他做出絲毫的賣國行徑。
為求解脫,他只能選擇跑。
「我趁他們不注意跑出來,跑過叢林,後面全是山……」
而跑,後續也影響了他的人生。
因為經歷過太多不得不跑的環境,於是便愈發珍惜那些能讓他留下來的人。
當時他的接頭人,同樣在軍統當卧底的樓明遠(肖順堯 飾)就是一位。
當他懷著不安,以試探的姿態問出自己如果被抓後,對方會有什麼反應時,樓明遠說的是,你要被抓了,我得拼了老命把你救出來。
這種對隊友毫無保留的保護和信任,對他來說,太珍貴了。
而後續樓明遠的所作所為,也證實了他所言非虛。
審訊室里,他忍受著火鉗生燙皮膚的痛,誓死保護歐孝安。
也就是從這開始,歐孝安的立場有了轉變。
轉變的背後,有他過去痛苦的經歷,更有他作為人,想擺脫困境,一心求好的本能。
而轉變過程,也可見這劇更深一層的魅力。
不少人都把歐孝安數次把自己送入險境又自救的行為,粗淺看成「魯莽」「缺少謀略」,但我卻覺得,這恰好展現了他作為人的立體面。
作為地下黨,他確實需要時刻保持警醒、鋒利,但曾被注射藥物的經歷以及身負槍傷,也是他客觀上難以克服的痛苦。
雙面夾擊下,他出現缺乏邏輯的跳脫表現以至自毀,都是可以理解的。
倒是這種在塑造人物時打破觀眾的一貫認知,基於人物成長背景去設置更符合實際情況情節的做法,讓我看到了新意。
以歐孝安為代表的情報人員確實需要保持警惕,但背後,他們也會受傷,也會有撐不下去的時刻。
這樣的冒險表現,無疑更符合現實。
但要說最有嚼頭的人物,還是這劇的女性角色。
辛芷蕾飾演的覃墨卿身上最大亮點,在於她能有勇氣和自己過去告別。
都說她在這部劇里是颯姐,但她的颯,也是從磨礪中來的。
有一個有錢又妹控的哥哥,於是在空有愛國熱情卻不知如何自保的那些年,哥哥成了她最堅實的後盾。
但這樣優渥的大小姐生活,也不是她這個愛國學生想要的。
一句話就能看出她當時的不懂事。
可明顯她並不執著於這種空喊口號的行為,後續能看出她為了真的做點實事的決心:
跪在爹娘的牌位前深深鞠上一躬後,義無反顧地離了家。
在和秋水姐(董璇 飾)的對話中更能看到她這種成長。
剛加入革命時,還會因為不服氣和她吵嘴,積累了一定經驗後,已經能意識到自己這種莽撞,在革命工作中會產生多大不良影響。
她的颯,不僅僅是一種氣質特徵,背後包含的是一個女孩走向成熟的過程。
而一個女性一旦覺醒,後續也就變得更加立體,這樣的角色令人共情,並會心一笑。
還是押歐孝安回重慶的路上。
面對同事不亞於職場騷擾的發言,她並沒有入套,反而是頭腦靈活,立即反擊,讓對方吃癟。
這也無意中加深了和歐孝安的情感連接。
四年前面對歐孝安時,她還只是個只敢在背後遠遠望著他的女孩。
再見面,她已經對對方行為有了預判了。
當歐孝安出於自保,不得不掏出槍指著自己同事時,目睹一切的她並未制止。
她冷靜地看著這一切,因為她足夠了解歐孝安,知道他不會讓事情走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預判並自信於能掌握整體局勢的背後,是她整體智識的提高。
兩人的情感張力,也在這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氛圍里達到頂峰。
從不自信走向自信,從憤怒地向哥哥喊出口號到四兩撥千斤的口才,背後是她的成長,也是每一位女性長出骨血的必經之路。
再看覃墨卿的轉變,就更具現實意義了。
當女性從決定捲起袖子做事的那一刻起,大概率會受到更多阻礙。
於是如何突破困境,找到方向,也成了至今每個女孩要衝破的現實囹圄。
覃墨卿是通過擺脫的哥哥控制,勇敢走出家門解決了如何向前走的問題。
但更讓我有感觸的,還是她走出家門前的,長久地注視著爹娘牌位後那一聲嘆息。
有時候比起肉體上的痛苦、周遭人的反對和阻止聲,影響更深重的,是想做點事,但轉頭看看,卻沒一個同行者的境遇。
而這也是更磨人心智的困境。
覃墨卿、歐孝安們不止代表著特定年代的一群人。
他們哪怕道路再寂寞也不畏獨自出發,從暗夜直走到日出的精神,是我們始終在追索的一種民族氣魄。
當看夠了刻意神化主角、裝扮歷史的抗日劇後,我們真正期待的是什麼?
終歸是更能激起我們共鳴的敘事。
是與我們一般年紀,卻能在板蕩的時局下、動亂的世界裡以脊樑扛起國運的人。回到他們自身,他們也曾是一個個普通的小人物,但這種勇氣,無論在什麼時代都令人蕩氣迴腸。
拚命的背後,是不願將自己命運交由他人。
也是因為這樣的不甘和憤怒,最終鑄就了歷史。
歷史有其重量,人物有其悲歡,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其中如何看待眼下的自己。
當回望時,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所駐足的土地從何而來,也才知道,我們應帶著何種精神,去往何處。
如今,《孤戰迷城》才播出一周已相當精彩,這也更讓我期待它後續劇情會如何發展了。
歐孝安和覃墨卿會不會有更多對手戲?
反正,飄已經擺好小板凳提前佔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