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就說過它是最佳台劇

娛樂頭條 3679℃


黃小米


(本文寫於2020年。)

先說我的結論,網飛最新台劇《誰是被害者》才是近年來最佳的一部台灣電視劇,比大熱的某些劇更能體現水平。

除了刑偵推理、鑒證解謎等刺激元素,它也延續了台劇近期在亞洲劇集中獨樹一幟的社會寫實風格,加上水準之上的中生代演員陣容,以及能和韓劇比肩的視聽審美,可以說代表了當今台灣電視製作的最高水準。

四年前我就說過它是最佳台劇 - 陸劇吧
《誰是被害者》
 
之前網飛的原創劇《罪夢者》表現不如預期,但《誰是被害者》並非其原創劇,網飛只是取得了獨家首播權。

製作方瀚草影視這些年儼然已經成了台灣類型影視作品的行家裡手,之前的《麻醉風暴》和《紅衣小女孩》都在藝術和社會話題性上出眾。

本劇所依據的推理作家天地無限的原著《第四名被害者》也是熱門ip,電影項目兩年前入圍過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韓國電影版也已被賣出。

自從網飛首創了同一時間放出全部集數的播出模式之後,電視劇的收視傳統被徹底打破,變得跟一本小說一樣,翻到哪一頁開始看起都可以。一般懸疑劇不按順序看是忌諱,除非每一集都有一個獨立案件,但《誰是被害者》是那種即便真相大白,也無妨從頭再看一次的那種劇。

四年前我就說過它是最佳台劇 - 陸劇吧
《誰是被害者》
 
下文恐怕無法做到百分之百不劇透,但盡量不會比官方劇情簡介透露更多案件核心信息。

從這個出發點總結來說,《誰是被害者》帶出的話題其實是無意義的生和有價值的死,以及誰有權替我們的終極選擇做決定。

劇中的涉案人員,都感到生命沒有意義,唯一的意義也許只有死亡能帶來。他們對生命的觀感並非得自於抽象的哲學思考,而是因為具體的際遇,在事不關己的外人看來,也許覺得他們井底之蛙,事不關己的外人卻常常作為媒體上所謂的的主流聲音,媒介和輿論這也是這部劇的議題之一,精心布置案件的人以為創造的是重要的死,有責任的是死,是一種抗議,是對現世最後的重要意見,但結果只不過製造了三分鐘熱度的話題。

四年前我就說過它是最佳台劇 - 陸劇吧
《誰是被害者》
 
但這些人也是幸運的,因為有人在他們螻蟻一般的生命尾端看見了他們,看見了他們的痛苦、悔恨、不甘,等於承認了他們的價值。哪怕這個人看起來不過是一個生命無意義論的散播者,讓人無法判斷是不是在販賣歪理邪說。
 
這樣一個民間彌賽亞式的人物,竟然由林心如來演,實在讓人大跌眼鏡。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她竟然合格地完成了,不能不說是她演藝生涯的真正突破。雖然她的戲份只能算作主要客串,但她的每一次出場都帶著神秘的氣氛,難能可貴的是編導讓她就這樣帶著謎團退場了,她提出的生死觀是這部劇最讓人回味不已的地方。
 
過癮的懸疑劇有時會為了精妙的核心梗犧牲人物塑造,不能說《誰是被害者》里每個人物都立得起來,但有那麼幾個特別觸動人心。除了上面說的林心如,還有許瑋甯飾演的女記者徐海茵,她是劇中三個尋找真相的人之一。

四年前我就說過它是最佳台劇 - 陸劇吧
《誰是被害者》
 
沒有倫理,只有頭條的台媒女記者形象因為賈靜雯在《我們與惡的距離》里的演繹深入人心,徐海茵一開始也是所謂「嗜血」女記者,但她並不是冷血,相反還非常懂人心,有本事馬上讓採訪對象放下心防,獲取最多信息,整部劇里沒有她搞不到的消息。
 
看她快速調整妝發衣著,隨意撒謊是本劇為數不多的輕鬆時刻。她的背景故事也是所有人物當中最有用的補充情節,幼年的她是全家自殺事件的倖存者,這一點和她這次接觸到的新聞大有關係,很好地解釋了她為什麼會願意義無反顧地參與進來。她最後的積極轉變也相當自然,甚至和母親的和好也不會讓人覺得太過煽情,許瑋甯舉重若輕的表演風格起了很大作用。

四年前我就說過它是最佳台劇 - 陸劇吧
《誰是被害者》
 
另一個查案者刑偵隊長寬哥也可圈可點,我對王識賢的印象還停留在電影《角頭2》里的帥流氓,他這次演活了一個嚴厲又溫柔,瀟洒又窩囊的警探。他的家庭情況交待得略為刻意:有個身障兒子,只顧工作不顧家庭,但也沒有展開,他精彩的戲都在工作的時候。
 
另一個演了不少混混類角色的鄭人碩這次再度出手不凡,一人分飾兩角對他來說不難,難的是收斂太過濃烈的個人風格,他的戲不多,有的也比較刻板,但看他演油膩的成功人士最終撕破臉,或者沒成功時的百折不撓,都能讓觀眾看到他不同於外表的脆弱內心。
 
電視劇版和原著最大的不同之一是新的主人公:張孝全演的法醫鑒證人員方毅任。雖然看張孝全擺弄通風櫃、取指紋挺像回事,他也的確演出了阿斯伯格症人不合於世的細節,比如無法直視他人,眼部神經性抽動,講話囫圇等,問題出在方毅任的角色設計上。

四年前我就說過它是最佳台劇 - 陸劇吧
《誰是被害者》
 
他從情感表達障礙的法醫學生到有了家庭,再到拋棄妻女,又再轉為不顧違抗職責保護女兒的後悔父親,這些轉變被淹沒在一波三折的查案情節之下,到最後也有點欠缺說服力。
 
同樣的,張孝全女兒的角色也有點前後矛盾,如此有生命力,能扛起一個家還有餘力鼓勵他人的女孩不大可能走絕路,之後也不會那麼輕易原諒。倒不是演員本身的問題。
 
群像人物當中,季芹扮演的無條件支持丈夫的妻子,以及丁寧扮演的過氣歌手完成了催淚的使命,但也有讓人失望的角色,看卡司名單時,我本來很期待黃河扮演的角色,這個男兒身女兒心的角色很有話題性,結果卻是最蜻蜓點水流於表面的一個人物,有點可惜。
 
以推理劇來說,《誰是被害者》是一個無案之案,古典得讓人想起希區柯克的《火車怪客》,以法醫劇來說,也沒有用上什麼黑科技,相信有刑偵迷覺得不夠勁道。

四年前我就說過它是最佳台劇 - 陸劇吧
《誰是被害者》

但這部劇不會讓人有追不下去的感覺,層出不窮的被害者,不斷推倒重建的死者身份,加上解謎者有三方,兩個是初衷不同的警務人員,一個是旁門左道的記者,「紅鯡魚」不斷,加上媒體、政界的勢力加插進來,觀眾不得不一再跟著重新拼圖。而且跟法醫日劇《非正常死亡》比起來,屍體的呈現已經相當「有誠意」了,毫不吝嗇特寫時間。
 
不過這部劇的側重點還是在台劇最擅長的人情味,推理懸疑劇讓我們以零成本釋放內心的黑暗物質,《誰是被害者》當然有這方面的樂趣,但並沒有在真相大白之後就結束。

這部劇做得更好的是一種情感確認:失去的親情會得到彌補,付出過的愛會被銘記,無情的人會找回真心,這便是那股熟悉的台劇味道了,簡單卻有效的治癒系說辭。

四年前我就說過它是最佳台劇 - 陸劇吧
《誰是被害者》
 
台劇里不乏大膽探討生死大題目的,比如《出境事務所》《靈異街11號》等。《誰是被害者》涉及了輕生這個頗有爭議性的話題,不便用廉價的溫情強行遮蓋社會上對這個問題的多種看法。
 
當然,創作者的立場還是很明確的。記者徐海茵代表的「活下去」一派的觀點被安排在了劇終,她的意思是只要活下去,生命困局就算不會出現轉機,也會獲得某種希望,苦等不開的花會開,會收到親人的禮物,會看到小孩出生。自然也只有活下去才會知道她說的話對不對。

活下去也等於劇集層面的發展下去,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誰是被害者》的故事獲得了無限延展的可能。這也是它作為一部懸疑推理劇,在敘事層面為我們營造的無盡黑洞。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