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終於迎來收官,平台、商家、消費者感受卻各不相同,有人歡喜有人愁。
從目前各大平台公布的成績看,似乎都很亮眼,銷售額並不差。不過不少商家卻表示,價格競爭和不公平的退貨政策把商家搞得焦頭爛額,甚至賠錢。消費者透露,今年的618既在價格競爭中獲得好處,另一方面也因買到低價低質產品而感到苦不堪言。
當初電商興起,應時而生,是為了人們更有性價比的購物,獲得良好的消費體驗。現在來看,如果低價競爭和退貨政策的弊端不規避,在平台、商家和消費者三方博弈中商家的正當利益將會受到侵害,整個電商生態也會嚴重受損。
01
低價競爭激烈,
不少商家遭遇挑戰
618收官,戰報出爐。
最先披露數據的是淘寶和京東。截至6月18日24點,190萬淘寶中小商家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0%,和去年相比數量翻兩倍以上。而京東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京東618成交額、訂單量齊創新高,京東直播訂單量同比增長超200%。
綜合數據顯示,今年618大促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全網銷售額達2068億元。拼多多、天貓、京東等綜合電商平台,全網銷售額5717億元,同比下降6.9%。即時零售全網銷售額249億元。社區團購139億元。
不過,雖然銷售成績相當亮眼,但絕非皆大歡喜。不少商家表示:「今年618大促真卷啊,平台根本不顧商家死活。」其中,頗受商家詬病的是無休止的價格競爭。尤其直播電商,把低價大團購的效率發揮到極致,其他綜合電商也紛紛展開價格競爭,打出「全網低價不怕比」的標語,隔空比拼,自動跟價,以極限低價策略爭奪消費者。
我們來到商品過剩的時代,而且同質化嚴重。作為一種營銷策略,進行低價競爭促銷無可厚非,然而過於急功近利導致不少商家受傷,實在不可取。表面上看,低價之下商品銷量有所增加,商家應該增收;事實上,無休止的價格競爭導致商家利潤變薄,甚至淪為負數。不少商家表示,今年的618大促是趕鴨子上架,完全沒有想到平台沖低價能衝到這個程度。
很多商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所出售產品被平台的折扣頻繁壓價,各種機制疊加後,最終成交價打了「骨折」。產品最後的銷量同比有所上漲,但利潤往往是負數,一些電商平台今年訂單量暴增,而銷售額同比卻下降,似乎找到了原因。這種犧牲利潤換取訂單量的做法,讓商家付出了真金白銀的代價。
此外,變著花樣用低價去卷,結果只能是更低的價格出現,有些商家最終不得不犧牲產品質量。疊加平台向消費者示好推出的各種退貨政策,又導致新的危機和挑戰出現,退貨率居高不下,商家們苦不堪言。
02
退貨率居高,
究竟誰在作妖?
除了價格競爭,今年的618,商品退貨率也是居高不下。
前段時間就有人爆料,某家服裝網店在618大促期間的銷售額近千萬元,然而扣除掉「退貨退款」的380萬元,再扣除掉「僅退款」的350萬元,最後再扣除掉其他如人工費、包裝費、平台服務費等各項成本開支,預計虧損額竟然高達50多萬元。
商家原本想著靠618大賺一筆,再不濟小賺一筆,沒想到卻因此受到損失,實在是有苦說不出。對於服裝業而言,商品退貨率只有維持在一定區間才有的賺,像這家服裝網店,退貨率超過70%,甚至接近80%,賠本的結局在所難免。
事實上,今年的618大促,不只是服裝商家遇到了高退貨率問題,很多其他商家同樣遇到這種困境。那麼問題來了:商品退貨率居高不下,究竟是誰在作妖?對此,消費者,商家,平台,各執一詞,似乎都表現出一副「受害者」的樣子。
消費者作為退貨主體,難道都是他們的原因嗎?有不少消費者表示,此次618大促在多個電商平台購物,彷彿受到了欺騙,最嚴重的問題是貨不對版,也就是商品實物與宣傳圖片嚴重不符。這些商品買來後,有些人將就著用,有些人氣不過就去退貨。
對於消費者而言,購物是生活所需,在618期間購物則是出於省錢。歸根結底,消費者想要在大促期間,購買到性價比、質價比雙高的產品,便宜又好用。
還是以服裝為例,一般而言只要衣服大小合適,胖瘦正好,實物顏色款式與圖片宣傳相差不大,質量不出問題,消費者不會退貨。畢竟消費者購物,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貨幣成本,從這種角度來說,沒有多少人會惡意退換貨,給自己製造麻煩。
對此,商家也有解釋,劍指消費者和平台。觀點多是消費者難纏,對於買到的商品各種理由挑剔,而平台也在助長這種風氣,給予各種支持。比如,「僅退款」,「無理由退貨」,「運費險」等,很多商家抱怨說:平台這些規則和規定,把風險和成本全部轉嫁給了商家。有學校購買服裝做匯演,活動結束就退貨,衣服都臭了,還能無條件退貨,合理嗎?
而電商平台也自有一套辯論邏輯,只有把握好低價競爭和退貨政策,才能有效抓住消費者的「心」,否則怕自己在和其他電商平台競爭中落了下風。
03
新消費時代,
電商仍需破局
如何才能真正抓住消費者的心?新消費時代,消費者對待商品的態度很謹慎。過去人們追求便宜,後來追求性價比,現在越來越追求質價比,產品不光價格要低,質量也得好才行。
相比電商618大促而言,今年許多商家線下營銷做得不錯,有些商家不犧牲產品質量,而是以量換價,讓利消費者。比如最近主動求改造的一些線下商超,以及之前已經紅火的會員店,通過重塑供應鏈,打通上下游,最終實現商家和消費者雙贏。
為應對618大促,一些線下零售渠道一站式打通「逛、玩、購」消費場景,拉滿年輕人的情緒價值,使企業在同質化競爭中旗開得勝。如此做法,不僅大大降低退貨率,而且擴大了銷售額,商家和消費者都滿意。
如果電商不主動應對,單純靠犧牲商家利益的低價競爭以及退貨政策來吸引消費者,而沒有其他亮點的話,未來很可能被線下業態所趕超。
目前,電商生態要想維持健康發展,破除價格競爭,至少在三方面持續發力。
首先,平台要完善退貨政策,不同品類的產品應該差異化處理,在保證消費者自身利益的同時,也儘可能不讓商家有損失,促成消費者、商家、平台三方共贏局面。
其次,進行低價競爭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把握好度,商家要留利潤推動產品創新、升級,用品質取勝廣大市場,用非同凡響獲得消費者認同,真正的好產品會出現品牌溢價的。
最後,加強電商供應鏈建設,使其更有效率,壓縮成本,讓低價更合理,而不是犧牲產品的品質。
只有如此作為,才能使電商生態擺脫惡性循環,良性發展,最終消費者、商家、平台都能從中獲益,實現完美閉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