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三、周五上午,上海市兒童醫院康復科言語治療室就會傳出悅耳動聽的鋼琴曲,給就診的言語功能障礙患兒帶去心靈慰藉。伴隨著有節奏的韻律,原本「羞於開口」的孩子終於能夠說出自己的名字。
記者從院方了解到,
音樂治療是一種利用音樂及其各種形式
來促進身心健康的干預方法。
臨床研究表明其在兒童領域尤其有效,通過音樂的各類形式豐富兒童的感知體驗,刺激大腦的多個區域來促進兒童各項功能的發展。
「音樂治療在國內外已被廣泛運用於孤獨症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干預。」上海市兒童醫院康復科副主任馮金彩表示,對於孤獨症和語言發育障礙的兒童來說,音樂就像一劑良藥,打開內心,幫助他們與世界溝通,對治療也有很好的效果。
自今年6月起,在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康療團隊師生的演奏和遊戲中,6名被診斷患有語言發育障礙的孩子,三人一組接受每周兩次的「音符」治療。
今年4歲的男孩方方(化名)一直無法開口,經過一周的音樂「熏陶」,在第三次治療時,方方終於能夠根據老師的提示說出自己的名字,雖然發音還比較含糊,但這已經是他人生的「一大步」。
「音樂能夠以一種非言語的方式與孩子們建立聯繫,幫助孩子們表達情感、增進社交技能、提高認知能力以及緩解壓力。」上音音樂康療團隊治療師袁暢介紹說,音樂療法富有被普遍認可的優點:副作用小、形式多樣、疼痛程度低、相對易堅持等。
此前,其團隊已在新華醫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古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綜合性醫療機構開展音樂治療,在兒童專科醫院還是首度開展。
記者注意到,目前團隊採用的供學齡前兒童使用的歌曲是《我的身體》,歌詞涉及各身體部位,孩子跟隨歌詞可加深認知、伴隨音樂複述練習發音。
袁暢表示,音樂治療作為一種跨學科的治療干預手段,還將向個性化與定製化治療方向發展,可以根據個人的生理、心理和文化背景,為不同的小朋友(群體)提供個性化的方案和體驗。
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音樂治療將與情景互動、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技術相結合,提供更為個性化、精準的治療方案,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兒童醫院音樂治療也將更加註重研究和評估其具體的治療機制和效果,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並為其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提供更充分的理論和實踐支持。
來源:上海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