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 當我們說起「煙火氣」,到底在說什麼?

娛樂頭條 8339℃

雜誌 | 當我們說起「煙火氣」,到底在說什麼? - 陸劇吧

編輯 | 陳其飛、陳盛春、李柯薪、賀子恆


一個普通的清晨,一個普通的菜市場,各式蔬菜、瓜果和肉食早已擺好,不同顏色和味道的食材在一個個攤位上調出生活的原色,泛起人間煙火的香。隨著趕早市的人們到來,菜市場里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混著肉攤上的砍剁聲、討價還價的對話聲,匯成一首熱鬧的生活協奏曲,演繹出一幕幕普通人的生活縮影。


雜誌 | 當我們說起「煙火氣」,到底在說什麼? - 陸劇吧

成都的菜市場是世俗的、接地氣的,也有著獨特的「優雅」

攝 | 米艷


當我們說起「煙火氣」,到底在說什麼?我們走進菜市場里尋找答案,發現每個人心中的煙火氣各不相同,卻指向同樣的方向,那就是一種真實而溫暖的生活氣息,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人間日常,是讓多餘的虛無都自動消解的安心與踏實。



菜市場與「地方芭蕾」


人文主義地理學家將微小的、慣常的軌跡運動稱為「身體芭蕾」,比如人們在街角、公園等重複多次的相遇。當這些連續的、個體的「身體芭蕾」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種群體性的行為習慣和日常圖景,即「地方芭蕾」。


從某種意義上說,菜市場就是「地方芭蕾」的舞台,無論是賣家還是買家,都在這一方舞台上跳出自己的節奏。它是世俗的、接地氣的,也有著獨特的「優雅」——認真對待一日三餐,認真生活,本就是一種優雅。


位於金牛區的新二村綜合農貿市場範圍很大,條條道路彼此銜接,各類食材一應俱全。一面「新二村市井生活街區」的文化牆上,簡述著新二村的歷史,說30多年前一些人初來成都時就落腳於此,因而這裡曾經承載著一代年輕人打拚的夢想。


菜市場給人一種自發的親近感,一走進去,人和人就變成了「熟人」,彼此不需要知道姓名,也可以熟稔地聊天。「離別的傷心淚水滴落下,站台邊片片離愁湧入我心上……」一位水果攤位的大哥左耳戴著藍牙耳機,正旁若無人地大聲唱歌。見我留意水果,他暫停了歌聲,「需要啥子,我們『集團公司』給你稱」。問他是什麼集團公司,有幾個員工,他低頭看著攤位,「我們有芒果集團、桑葚集團、楊梅集團……就我跟夫人兩個人打理」。旁邊的行人,也被他的幽默逗笑。


「在你心中,什麼是煙火氣?」面對我的問題,他翻了一會兒手機,找出一段聊天記錄直接遞給我看。那是他寫的一段關於「菜市場經濟」的感悟:「城市建設一定要有煙火氣,有人流就有熱鬧,有流通就有經濟」「菜市場是一種樸素的煙火,提升了經濟,豐富了生活」。


他說,自己早些年坐著火車走南闖北,後來在成都生活了14年,就住在新二村。做完我這單生意,他又繼續唱起了方才的那首老歌,並向我介紹是曹磊的《車站》——「火車已經進車站,我的心裡涌悲傷……」新鮮的桑葚將他的指尖染成紫色,他的攤位不大,歌聲傳得很遠。


走上另一條街,端頭的一家花藝店釋放著淡淡的植物香。老闆娘說,4月有許多學校和家長給孩子辦成人禮,5月有母親節,因而生意不錯。一位年輕女孩帶著奶奶來買花,挑了幾盆月季,擔心養不活。老闆娘耐心地教她們何時澆水、何時施肥,又熱情分享自己幾位「養花迷」朋友的故事。


在菜市場里,發生的雖是即時交易,但也能建立長期聯結,因而很多人對菜市場懷有特殊情感與記憶。花藝老闆娘說,新二村綜合農貿市場的「回頭客」很多,有些搬離了這裡的居民還會專程回來,一次買滿一周的蔬菜水果,「一是這裡的東西確實便宜,二是習慣和情懷嘛」。什麼是煙火氣?她說,這種讓人來了還想來的感覺就是煙火氣,把簡單的日子過得繁花似錦,也是煙火氣。


這裡不僅有煙火氣,還有書香氣。西體路小學就位於新二村綜合農貿市場隔壁,門口牆壁上寫有一首《西體賦》:「曲水湯湯,府河揚波;牆垛列列,商賈穿梭。五丁橋畔,悠長吆喝;通錦橋巷,書聲如歌。市井相銜,煙火騰挪;鬧中求靜,文昌止戈……」寥寥幾句,倒是將學校的地理方位、校園文化,以及與菜市場相鄰的市井氛圍娓娓道來,頗有意趣。


雜誌 | 當我們說起「煙火氣」,到底在說什麼? - 陸劇吧

成都玉林綜合菜市背後的一條街巷,雲集了不少創意小店,人氣十足

攝 | 韓傑



具體生活,大於想像


當下,盒馬、朴朴等線上新零售商超盛行,足不出戶也可以滿足生活所需,我們為何還需要菜市場?當我們深入到菜市場里就會明白,這裡存在著互聯網時代稀缺的「附近」,以及人與人的互動、個人與社會的聯結。越來越多的人渴望置身具體的、真實的生活之中,而非躲在網路背後去想像生活的模樣。


在交桂巷農貿市場,一個糖油果子攤位正迎來一撥觀眾。師傅看起來50多歲,熟練地製作著大小均勻的糯米糰子,做出扁扁方方的形狀。油入了鍋,不一會兒就冒起騰騰熱氣,他時不時撒一些紅糖進去,再把糯米糰子放進鍋里,時不時攪拌一下。我問需要多長時間出鍋,旁邊一位身著白衣、裝扮時髦的女孩代答說,「大概15分鐘,很好吃」。


等待的過程中,師傅少言寡語,女孩主動介紹起來,說這家糖油果子她已經吃了十幾年,「以前一串2塊錢,現在也才3塊」。我說起十幾年前我也生活在附近,印象最深的是拐角處的奶湯冒菜。女孩說那家店早就不在了,換成了一家水果店,說完還指給我看。我問她什麼是煙火氣,她說,「就是大家都在認真地過著平凡的生活,正常的吃穿住行都能滿足,熟人之間熟悉溫暖,陌生人之間禮貌友好。」


另一位等糖油果子的小夥子說,前陣子鞋子開膠了,拿到菜市場里的修鞋店,只花了3塊錢就修好了。鞋匠師傅跟他說,年輕人鞋子買得貴,賺錢又不易,能修則修,不要隨便丟。他說在那一刻,他感覺到了煙火氣,「煙火氣就是物價便宜實惠,附近各式各樣的店都有,生活便利。」


聊到這裡,糖油果子剛好出鍋,那些扁扁方方的糯米糰子,早已膨脹成漂亮的圓形。一串5個,咬一口外焦里嫩,足夠勁道。師傅聽了稱讚,終於願意和我多說兩句。他說現在逛菜市場的人沒有從前多了,但自己一天依然能賣兩三百串,「煙火氣,就是有人氣嘛」。


本地人通過菜市場來構建日常生活,外地人則通過菜市場了解一座城市的「附近」。因為距離春熙路、華興街比較近,凍青樹農貿市場成為不少外地遊客打卡的地方。「去哪裡都想去逛菜市場,那裡有真實的生活氣息」,兩位從北京來的遊客正在蔬菜攤位前,聽老闆「科普」刺黃瓜、秋黃瓜和白黃瓜的區別。


兩人介紹,她們跟著網路地圖找到了這家距離酒店最近的菜市場,還逛了菜市場里的小吃店。夏天來了,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客人不多,海鮮小燒烤倒是很受歡迎,路邊售賣的糍粑和涼粉也讓人忍不住來一碗,「印象最深的還是門口的水果攤,買了幾個耙耙柑和血橙,味道不錯,價格特別便宜。」


她們所說的那家水果店,大個頭的香水菠蘿不論斤,而是論個賣,同樣的價格,如果買回去自己削可以再送一個。不過處理菠蘿是個技術活,大多數顧客還是選擇在店裡削,於是一位店員小哥幾乎沒離開過那台削菠蘿的機器。店員都是年輕人,循環播放的音樂聲很大,是一首不知名的說唱,收銀小哥一邊熟練地稱重,一邊哼唱,把有幾分悲傷的歌詞哼出了歡快的腔調。


這家店24小時營業,我問收銀小哥,晚上也有人買水果嗎?他指了指不遠處,說燒烤攤都是24小時營業,「夏天吃了烤串、喝了啤酒,剛好再來點水果」。或許是日常要與許多外地客人溝通,他的四川話與普通話切換得絲滑而標準。


雜誌 | 當我們說起「煙火氣」,到底在說什麼? - 陸劇吧

在金牛區平福巷逛菜市場的人

攝 | 韓傑


走進菜市場,就彷彿走進了真實的「市井故事會」。菜攤上,一位大姐結賬之後跟門口卸貨的老闆娘說,「昨天買菜忘帶手機欠了你24塊錢,剛剛掃碼一起付了。」隔壁的鮮肉店,一位婆婆正跟店主說孫子每天都要吃排骨,小小年紀長得比自己還高,看似抱怨,又像炫耀。再走幾步,一對情侶正拿著筷子挑選小龍蝦,問老闆能否再便宜些,老闆玩起了「網路梗」,「你還要多便宜,我去把價格打下來。」於是他們開始討論直播爆炒小龍蝦的可行性……一幕幕,皆是珍貴的日常。生於城市煙火中的菜市場,更具天然的社交屬性,也承載著豐富的生活樂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逛菜市場,實際上是追求日常性與在地感,找尋生活在當下的意義。



煙火生活,何處生長


近些年,菜市場正在「走紅」。藝術家把他們的奇思妙想帶入菜市場,讓藝術與生活發生化學反應。社會學家用不同的觀點來闡釋菜市場,尋找重返公共的可能性。遊客們和年輕人愛上了菜市場里的citywalk,用腳步丈量,也用心觀察著菜市場里的活色生香。不同的角色,為菜市場賦予了不同的意義,而身在其中的真真切切的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家」。他們可能說不出什麼是煙火氣,但又深深地紮根煙火氣中。或者說,他們就是煙火氣的一部分,在瑣碎的日常里找到生活的樂趣。煙火氣,就是人間百態,是聚集的溫暖,也是願意分享的熱情。


菜市場之內以及周圍,是人氣小店的「沃土」。在撫琴綜合市場,藏著朱碧瓊肥腸粉這樣的「老牌網紅小吃」,一到飯點總是排著長隊。走上街頭的轉角處,又能看到蒸汽咖啡等潮流小店。剛買完菜的附近居民、踏著滑板的時尚達人,還有捧著電腦的辦公族在這個路口相遇,彷彿是平行世界的交匯口,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都在這裡自得其樂、有機共生。


「一個人擼的是心情,兩個人擼的是默契,一群人擼的是江湖」,隔壁巷子里有一排平房,白牆上畫著復古自行車和川劇臉譜,寫著幾句文藝的小詩。一扇扇很有懷舊感的窗口之內,是三兩家燒烤小店,在傍晚時分迎來絡繹而至的食客。而一旁院子內的高牆上,鋪滿了爬山虎和三角梅,翠綠與嫣紅彼此點綴。這兩種植物的生長之態總顯得熱烈、燦爛,像極了蓬勃的市井煙火。


凍青樹農貿市場門外的街道上,幾家水果店、美食店把琳琅滿目的產品擺出門外,像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溢出」,將購物與社交空間從室內向戶外延伸。成都人對陽光與戶外有著獨特的情懷,不管是吃飯、喝咖啡還是喝茶,總喜歡擺上桌椅、坐到外頭。這給了人更多行動上的自由,也可以距離公共更近一些。道路埠,3個人正在「鬥地主」,圍觀的人站了兩層,還陸續有拎著菜的路人擠進去,瞧一眼,「豁,這手氣!」


拐角處的一家現撈滷菜店,也是附近居民的「心頭好」。老闆一家每天一早就會去採購食材,下午三點半之後開始營業。結賬時,無論你買的東西多與少,老闆都會認真地問,「有免費的銀耳湯和綠豆湯,需要帶一份嗎?」我問正在處理食材的阿姨,什麼是煙火氣,她說她也不知道,昨天兒子有事閉店,今天就有客人來問他們昨天怎麼沒有營業,她覺得這種被惦記的感覺很好,可能這就是煙火氣吧。


在街對面,有一家古建改造的酒店,以及一家復古風格的新潮餐廳,吸引了許多前來打卡的人們。附近,正湧現著更多的創意小店。這裡有樸素的「舊」,也迎來潮流的「新」。在我們可知可感的周圍,菜市場和它的「附近」,也在以或快或慢的速度向新發展,呈現出一種流動的煙火氣。


成都的菜市場,吸納和表達著在地文化與歷史記憶,也成為承載城市特色的容器。位於青羊區的北東街農貿市場,因為緊鄰巴金故居,在改造時牆壁上寫有不少巴金作品裡的句子,書香與生活只有一牆之隔,彼此相映成趣。牆壁上是「月亮這樣好,我捨不得睡」,牆壁下是天微微亮就開始忙碌的人。牆壁上是「我從小就喜歡讀小說,有時候甚至廢寢忘食」,牆壁下是一位白髮孃孃,正低頭認真剝著兩小筐蒜,周圍的人來人往都影響不到她。


這個菜市場里經常有來拍照的年輕人,一位蔬菜攤位的大姐向我介紹著,「從這裡繞出去,右轉就是巴金故居,有些來打卡的人,順便就把菜市場逛了。」我又把那道問了許多人的問題拋給了她:你心裡的煙火氣是什麼?她哈哈笑了兩聲沒說話,忽然像得到提示一樣,指了指不遠處牆上的一行字,「那不就是煙火嘛!」


只見牆壁上面寫著:「煙火的確帶來了很多歡樂,像彩虹一樣,點綴了這年長的一代人的生活。」巴金在《家》中的這句話,描寫的似乎是轉瞬即逝的煙花,而非煙火氣。不過,這有什麼關係呢?煙火氣的確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快樂,點綴著每一代人的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同樣的煙火人間,一代代的人深情地生活著,唱響關於煙火氣的「凡人歌」。


摘自《天府文化》2024年6月刊











出品人 | 達海   總策劃 | 嚴光輝

審校 | 陳盛春 賀子恆 李柯薪   排版設計 | 周蓁 


雜誌 | 當我們說起「煙火氣」,到底在說什麼? - 陸劇吧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