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湖南衛視《午間新聞》以《(我家門前有條街)常德河街:延續文脈 傳承匠心》為題報道了常德河街。以下為視頻和解說詞:
近年來,歷史文化街區多次出現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行程中。他強調「保護好傳統街區,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從今天起,《午間新聞》推出系列報道《我家門前有條街》,走進湖南各地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街區,感受老街有機融入現代生活的人間煙火氣。今年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常德河街考察,了解當地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修複利用。常德河街始於戰國時期,毀於日寇入侵,為了再現曾經繁華的「湘西大碼頭」,常德在異地復原了河街。如今的河街,不僅在物質形式上得以恢復,更在文化傳承中煥發了新生。
常德武陵融媒記者 郭中璇:我現在的位置是常德河街,當地流傳著一句諺語:大河街的金子,小河街的銀子,形容的就是河街繁榮的商業貿易。常德曾遭受七次毀城之災,又七次重建,如今,重建的常德河街還原了上世紀四十年代河街的風貌,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歷史上的老河街位於沅江邊,湖南桐油資源豐富,從沅水流域運來的桐油通常都會在常德集結轉運出省,從晚晴到民國時期,作為貨運碼頭的常德河街逐漸興盛,街上洋行、會館、戲樓林立。今天的河街則「搬家」到了穿紫河東段,不過,設計者們在修舊如舊上卻下足了真功夫。
常德市規劃建築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建築師 甘婷婷:我們是創造性的還原了1943年的河街,它可以說當時是最繁華的常德的一個河街的時期,然後相對也離我們是比較近的一個時期,對常德的老居民來說,他是有情感成分在裡面的。
為了還原老河街,設計單位遍閱史料,搜集了400多幅老照片仔細核對。這兩張拍攝於上世紀的老照片里,是當時的美孚洋行、外資洋行。現在,這兩棟樓得以重建,歇山屋頂、拱門、青磚等都根據照片1:1進行了還原。
常德市規劃建築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建築師 甘婷婷:我們需要還原老建築的外貌,但是我們又需要滿足現代的人在使用和居住過程當中的一個舒適度,所以說在新舊建築的一個融合上,也是要有一些創造性的設計在裡面。
常德市民 羅正凱: 現在的大小河街和60年前的樣子高度還原,大體上是接近的,但是比之前更加美觀。
老屋老景老物件,只是老街的載體,生生不息的文脈,才是老街的靈魂。河街重建完成後,當地通過資金補助以及場地租金減免等政策,吸引非遺手藝人進駐,將老街打造成為非遺一條街。這裡最多的時候有50多項非遺項目入駐。
荊河戲曾經盛行於長江荊州段和澧水河畔,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登台表演的澧縣荊河劇院建團於1956年,有老中青四代演員,有非遺傳承人6名。隨著時代變遷,老戲式微,這家老劇團一度只能接到送戲下鄉的演出,始終找不到一處城市裡的固定舞台。
常德市澧縣荊河劇院業務副院長 孫山清: 我們平時演出都是在當地的各個鄉鎮,面對的也都是當地的老百姓,演出的地方很受限制,鴛鴦走馬樓提供了這個舞台,又讓我們多了一個演出的機會,我覺得挺好。
現在,河街鴛鴦走馬樓每天都會有當地特色戲劇表演,常德絲弦、漢劇折子戲、荊河戲輪番上演。台上熱鬧開唱,台下座無虛席。老劇團有了新粉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戲樓,愛上了傳統戲曲。
觀眾 李依玲:好看,就是荊河戲是我接觸的比較多的戲種,之前在線上看,在線下看有感覺一些,在這個燈光下,服裝什麼都是很好看的。
常德「潘氏藝術木雕」的第五代傳承人潘能輝,今年53歲,自小學習木雕,但學會了手藝,卻找不到市場。他只能南下廣東,在一家外貿工藝廠擔任雕刻師,接的都是歐美訂單,需要按照國外客戶的需求進行雕刻,時間久了,老潘總覺得心裡不是滋味。
常德「潘氏藝術木雕」非遺傳承人 潘能輝:我們心裡一直有個結,就是想創作屬於我們自己本身的文藝作品。
2019年,老潘成了第一批入駐河街的非遺手藝人。在河街人流量最大的小吃攤附近,一間透明的玻璃房,就是他的工作室。因為河街火爆的人氣,如今木雕不愁賣,這讓老潘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全身心投入創作之中。他決定以沈從文《湘行散記》為創作藍本,從常德河街出發,延沅水逆流而上,最終到達邊城,將沿岸的山水、人文雕刻出來,打造湘西版的《清明上河圖》。這組作品單是繪畫底稿就有20多米長,老潘計劃再用十年時間沉下心完成創作。
常德「潘氏藝術木雕」非遺傳承人 潘能輝:文化藝術,包括本土的地域風俗都是要靠我們去對外進行傳播,用我們的表達方式讓更多的外來遊客也好,本地居民也好,從我們的繪畫作品來了解我們的常德,這也就是我們非遺人應該要做的一個傳承工作。
回鄉這幾年,老潘陸續收了30多個徒弟。他收徒弟的標準不限職業年齡,首要的是要對木雕感興趣。除了學習繪畫技巧、雕刻技法,老潘還要求徒弟們深入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將傳統文化與技法融入的木雕藝術創作中。
潘能輝學生 劉禹含: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木雕技藝,我從大學開始就開始學習木雕相關的專業,我希望將來我能夠進行一個個有意義的創作,把湖湘文化傳承下去。
常德共有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108個,當地計劃將這些非遺項目陸續引入河街。在這裡,遊客可以看到傳統制香技藝、麻質畫,桃源刺繡與現代時尚結合,還能現場體驗純手工繪製,在沉浸式互動中,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如今的河街,集文化、旅遊、商業於一體,在歷史文脈與城市生活交融中,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