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前些天發布ai版短劇《周處除三害》,以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的製作環節被ai(人工智慧)加速解決;上周在成都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上,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的數字分身亮相一場分論壇,流暢分享行業觀察;在另一場論壇,清華大學教授陳昌鳳帶著一首由ai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三月的成都》,讓不少人直呼「浪漫」……
當下,aigc(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在網路視聽行業中的應用成為熱議的話題。但aigc真正成為新質生產力了嗎?行業如何看待其發展前景?近日,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了鈦媒體集團創始人、董事長、ceo趙何娟,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昌鳳等多名業內人士,試圖通過他們的深度觀察,得到答案。
第十一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現場
「我希望有更多時間跟ai聊天」
「一鏡到底」式實驗性aigc宣傳片、ai生成的音樂、ai繪製的畫……在不久前閉幕的第十一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上,ai似乎無處不在,同時也是業內人士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這三段完全不同的音樂,從作詞、作曲、編曲到生成,都是ai生成的。」3月28日,在一場產業論壇上,鈦媒體集團創始人、董事長、ceo趙何娟展示了三段音樂。這三段音樂均由知名音樂人楊樾用ai創作而成,趙何娟直言,當她聽到這些音樂時很驚訝,基本代表了目前一些視頻平台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音樂水平。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瀋陽在視聽大會分享自己的ai繪畫作品
在本次視聽大會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瀋陽分享了自己的ai繪畫作品,他說:「當我(用ai)畫完之後有個感受,面對虛擬現實、混合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我們正在把認知外包給ai。」去年,瀋陽利用ai創作的科幻作品《機憶之地》曾在第五屆江蘇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賽評選中獲評二等獎。
瀋陽透露,他和ai對話超過1萬次,畫畫超過7000幅畫。「我發現用ai畫畫特別好玩的地方在於,你永遠不知道它會出什麼結果,就像《阿甘正傳》中那句經典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味道』。我現在特別痴迷ai繪畫,ai聊天,我希望有更多時間跟ai聊天。」瀋陽透露,他每天與ai聊天最少4小時,最多的一天聊過11個小時。「我跟ai聊天的內容基本是我大部分微信好友都答不出來的問題。我甚至會讓ai用鏡像神經元理論和量子糾纏理論幫我分析李逵見到林黛玉會不會一見鍾情。」
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昌鳳則認為,用新型的科技知識驅動現代生產力變革,是一個大趨勢。新型科技正在變革生產力,從而也變革生產關係,她相信今後aigc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才會花更多時間去追蹤它。
aigc技術正在降低創作門檻
從「洛天依」到「蘇小妹」,提起虛擬數字人(簡稱數字人),很多人都不陌生。本屆網路視聽大會上,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以「數字分身」的形式參與一場分論壇,他的數字分身身穿標誌性紅衣,讓台下的觀眾直呼「有點真假難辨」。周鴻禕認為,sora並不會造成失業,反而會成為行業生產力工具。他認為,aigc的底層邏輯,還是要回歸到人的創意、人的靈感與創造力。
洛天依
作為人工智慧技術和產業應用的要素之一,aigc技術正在降低創作門檻、釋放創作能力,未來將推動數實融合趨勢下內容創作的範式轉變。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數據首席科學家沈浩表示,aigc技術不僅具備多模態內容自動生成的能力,涵蓋了從文本、圖像、音頻乃至視頻等多種媒介形式的創造性生產,並且正逐步與數字人概念深度融合,昭示著一個全新的虛擬數字互動時代——媒體融合面向縱深發展時代的到來。
第十一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現場
從音樂製作到影視拍攝,各行各業競相運用ai技術創新。國內首個綜藝ai導演「愛芒」亮相本屆大會,「據悉,ai導演「愛芒」已經在旅行探索真人秀節目《我們仨》正式亮相,與三位常駐嘉賓郭麒麟、毛不易、魏大勛攜手合作,結伴前往國內四個地標城市。目前,「愛芒」已經嫻熟地展示了自己在旅行中與嘉賓對話、搜索、剪輯等各項功能。
ai導演「愛芒」
多位影視從業者表示,利用ai技術創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成本、縮短創作周期。上海智象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梅濤在一場創新論壇中展示了一個用ai技術製作的影視劇特效鏡頭,「傳統製作的交付周期大概是一個月,目前可縮短到大概只有一兩天,成本也會大幅降低,這對影視特效公司來說也是一個福音。」
ai將催生出新工種
在本屆網路視聽大會上,「ai+傳統文化」也是業內關注的焦點。
ai領域持續技術進步和創新應用,給中國傳統文化題材尤其是幻想類題材的表達,打開更多想像空間。比如由ai製作的動畫《千秋詩頌》演繹了統編語文教材中的200多首詩詞。此外,國內首部ai全流程微短劇《中國神話》於近日上線,該劇演繹了6個經典的神話故事,其美術分鏡、視頻配音配樂等,全部由ai完成。
《千秋詩頌》視頻截圖
但是,隨著ai以越來越多的應用形式落地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其背後的法律倫理問題也受到關注,不久前,ai「復活」已故明星等話題曾引來爭議。此外,業內還曾產生「ai會取代編劇」的擔憂。
對此,梅濤表示,完全沒必要擔心,「任何一個技術大變革時代來臨的時候,雖然有一些職業會消失,但同時也會誕生很多新的職業。」梅濤稱,比如一些重複性的勞動,或是一些不需要很多創意的工作,均可以讓ai來做,「人們可能會更關注創意和內容本身,因為aigc的存在,人們可能會有更好的創意,生成更多元化、個性化、更豐富多彩的內容。」在梅濤看來,aigc代表了新質生產力,「其對生產效率的提升,生產成本的降低是肉眼可見的,生產效率基本是百倍、十倍的提升,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對行業的推動作用很大。」
梅濤在視聽大會相關活動現場
此外,趙何娟認為,aigc帶來的這一波ai新浪潮,讓內容生產力確實發生了顛覆性變革。但我們也意識到,大模型相關應用在各大產業的爆發和普及尚需時日,因為ai基礎設施尚未成熟。aigc實現和視聽應用爆發的前提是,ai基礎設施的成熟,和各類相關ai人才儲備達到一定程度。「我們需要放平心態,做時間的朋友。」趙何娟表示,ai已成為內容創作平台的新質生產力,無論如何用戶對好內容的需求不會停止。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實習生 伍思璇 編輯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