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在成都會見古巴駐華大使白詩德和夫人,以及古巴科學家、電子科技大學教授裴德樂一行。
黃強對白詩德再次出任駐華大使後首次來川訪問表示歡迎,對裴德樂教授為醫學事業及中古交流合作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裴德樂是誰?他和成都、和中國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這真的是那位古巴教授嗎?」1月,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一棟普通的小樓外,一位中年男人有些激動,他看到了自己的偶像,趕緊掏出手機想要合影。
他的偶像正是古巴著名科學家、電子科技大學教授裴德樂,一位精神矍鑠、掛著大鬍子的老人。
2023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複信裴德樂——
「尊敬的裴德樂同志:來信收悉。你長期致力於增進中古特殊友好關係,積極推動中外科研合作,在腦科學、神經科學領域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我向你和你率領的團隊表示祝賀。」
「不拒江海,方為眾流,國際科技合作是大趨勢。各國需要通過科技創新共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
「中國和古巴既是『遠親』,也是『近鄰』,共同的理想信念將我們兩個社會主義國家緊緊團結在一起。」
「我衷心希望,新時期中古不斷深化在科技、醫學等廣泛領域的交流合作,更好造福兩國人民。期待你和你的團隊為此作出新的貢獻。」
……
小半年已經過去,但信中所言句句都寫在裴德樂的心上。
為科學而生的人
「我知道習近平主席一直很忙,但短短几周我就收到了回信。」這封分量不輕的信讓裴德樂既驚喜又驚訝,「習近平主席理解了我在信中提到的我的興趣所在,那就是科學技術。」
裴德樂,或許就是一個為科學而生的人。
他是不折不扣的學霸——
1950年3月,裴德樂在美國出生。21歲時,他考入古巴哈瓦那大學學習數學。畢業後,轉而攻讀了醫學博士和哲學博士。1978年,又到美國紐約大學攻讀博士後。2011年,他成為古巴國家科學學位委員會的科學博士。這一學位在大約300個博士中會產生一個,含金量十足,作為定量電生理技術的奠基人,裴德樂當之無愧。
他是創新技術的追隨者——
裴德樂的辦公室里珍藏著一張拼接而成的照片,上面記錄著各種裴德樂生命里的珍貴瞬間,其中一幕就是他和朋友一起研製計算機的場景。作為參與研製出古巴第一台微型計算機的科學家、世界最早使用計算機研究人類大腦的科學家之一,裴德樂的研究推動了許多醫學理論在古巴轉化為實際應用。
他是科學家家庭的一員——
裴德樂的妻子瑪利亞是古巴神經康復研究中心的教授,其深耕的領域與裴德樂的研究相輔相成。他和雙胞胎弟弟米切爾共同創建了古巴神經科學中心,和中國保持著密切聯繫。古巴前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曾致電兄弟二人,鼓勵他們開發新技術,為拉美民眾的腦部疾病診斷工作提供更好服務。此外,他的兒子、兒媳也都是科學家。
他將科學研究視為革命事業——
裴德樂致力於腦電、磁共振理論和方法領域的研究,在多導聯電生理分布源成像、granger因果連接分析、神經集群數學模型和fmri-eeg融合技術等領域取得多項國際公認的原創性成果。他專註於通過國際科研合作,進一步降低高精度腦電設備的診療費用,讓老年痴呆、抑鬱症、兒童學習障礙等多發性神經疾病和精神障礙得到更好的早期監測。
古巴和中國,正好12小時的時差。「為了與古巴方面對接,裴德樂教授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甚至有時候還兩班倒。」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任鵬說,裴德樂經常需要飛到全球各地參加國際會議,有時候下了飛機回學校,已是凌晨,「但教授依然會去實驗室親自解答大家在科研中遇到的問題,能看得出他對科研的熱愛與執著。」
上個月,裴德樂剛剛過了自己74歲的生日,古稀老人依然奮鬥在科研一線。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天,你會幹什麼?」曾有人這樣問裴德樂。他的答案只有兩個字——工作。
「我生命中重要部分都在中國度過」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2011年,裴德樂遇到了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時任院長堯德中。
經過面對面的交流,兩人發現彼此研究的內容有如此多的共同點,這一切都令人欣喜。這一年,裴德樂成為了電子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4年後,裴德樂在電子科技大學當上了全職教授,也與妻子瑪利亞一起開始了在成都定居的生活。如今,女兒和外孫女也在成都居住。
選擇成都,因為這裡有良好的學術氛圍、卓越的科研能力、和諧的團隊關係、優質的資源稟賦,為裴德樂在專業領域大展身手培育了沃土。
「在大學畢業時,我的父親說過,今後的求職生涯就像是地圖一樣豐富。」裴德樂說,在中國,他找到了願意一起探索這張地圖的人,在成都,他找到了自己人生規劃完美的詮釋。
裴德樂和中國的故事,開始得更早。
「我從父輩那裡聽說了很多中國的故事。」裴德樂仍然能夠清晰記得10歲那年,父親給他的那本關於白求恩的書。白求恩,是中國人心中的英雄,也是裴德樂心中英雄的樣子。
1990年,因為一個聯合科研項目,裴德樂第一次來到中國。「那時候大家騎著自行車,著裝統一,匆匆忙忙。」裴德樂回憶起過往,更驚嘆於現在。
「來過中國看我的人都會說,變化太快了,從來沒見過哪一個國家發展這麼快。」裴德樂說,現在的中國,是一個越來越繁榮的中國,是一個越來越幸福的中國,「不僅在科學技術上取得了突破,還保護了自己的文化。」
裴德樂也堅定地認為,中國還需要向世界澄清很多東西,世界特別是部分西方國家需要消除對中國的錯誤印象,「必須與中國人接觸,以一個開放的心態去了解中國的文化,去和這裡生活的不同的人交流。」
裴德樂的學生中,有一個叫羅納爾多的小夥子,到中國只有幾個月時間,他告訴裴德樂,「我現在才知道,中國太令人驚嘆了!」
裴德樂對中國,有天生的好感。其中一大關鍵原因,是融於血脈里的古中友誼。古巴是西半球第一個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也是社會主義的同路人。中國政府代表團首訪的西半球國家就是古巴,古巴領導人也是第一個訪華的西半球國家元首。
「我生命中重要部分都在中國度過。」裴德樂時常感慨,「來到中國,我的生命彷彿又延長了很多年。」
在成都定居後不久,裴德樂在街上撿到一條流浪狗,他給小狗取了個西班牙名字「ninna」,中文是小姑娘的意思。如今,ninna7歲了,裴德樂的生活也和中國、和成都融入在一起。
裴德樂說,成都是亞洲的哈瓦那,哈瓦那是拉丁美洲的成都,「這裡的人們都很溫暖友善,我們很喜歡在工作之餘去城市的不同角落轉一轉。」
「這是我的兒子,像我一樣喜歡吃辣,吃火鍋的時候會選擇最辣的口味,還讓服務員再加點辣。這是我的孫女,穿著旗袍。」裴德樂介紹著手機里的照片,從他的描述中,能感受到他們一家與這片東方土地的默契。
行走在國際科技合作的路上
2019年,第四屆基礎與臨床多模態成像國際會議(baci2019)在成都召開。這是腦電領域兩年一次的頂尖學術會議,往屆會議均在歐美國家召開。這一年,由裴德樂牽頭,該會議首次在亞洲、在中國舉辦。
這一幕讓人想到更多——
上世紀末,裴德樂曾將一些計算機技術引入中國。而中國有關醫學技術也被引進到古巴,對於檢測和控制糖尿病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中國和古巴、中國和世界的科技交流上,裴德樂不止一次在努力。
老朋友堯德中曾回憶說,裴德樂教授不僅對科研工作充滿熱情,還非常有國際視野,「他會在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召集全球的科學家一起研討神經技術全球化的問題,就是為動員大家給中低收入國家的人們多做一些事情。他常說,科學技術的成果應該用來造福全人類,讓更多人獲益。」
裴德樂的眼睛,永遠盯著全世界,瞄準國際化。
在給習近平主席致信前,他一直密切關注著兩個重要時刻——9月在哈瓦那舉行的「77國集團和中國」峰會、10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童年時,父母就告訴他,人一生中最大的使命就是「為人類服務」。裴德樂說,「父母為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習近平主席讓我看到了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在更大範圍內為人類福祉展開科學研究的可能性。」
如今,在裴德樂的推動下,中國、古巴、加拿大三方聯合啟動了腦科學合作計劃(ccc計劃)。在此計劃之下,20多個國家的300多名科學家共同創建了「全球腦計劃聯盟」,參與聯盟的國家可以通過雲信息平台共享腦科學的數據、算力和工具。
眼下,裴德樂正忙著推動中古合作共建「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這將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重要的科技合作平台,會為全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科學家以及職業生涯的發展不應該是為了個人而努力,而是要把自己與人類命運和健康相關聯,堅信合作共贏的力量。」
「和平與發展是科學家的願望。只有讓科學家們互相交流,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彼此溝通,才能推動人類進步。」
在國際科技合作的征程中,裴德樂是親歷者、見證者,更是踐行者、推動者。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文字 吳喆 攝影/視頻 詹妮 胡瀾馨 海報 嚴瑾 翻譯 蕭世龍 責任編輯 常莉娟 編輯 王奕然 部分圖片和視頻素材由受訪者提供 經濟報道專班和國際傳播專班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