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第二十條》火出圈!最高法、最高檢連續發文,羅翔也發聲

娛樂頭條 6413℃

春節檔電影《第二十條》一上映,便引社會各界熱議。作為國內首部聚焦「正當防衛」話題的法治題材影片,這部影片參考了哪些生活中的案例?現實中認定正當防衛有哪些困難?學者、律師、檢察官、網友紛紛發表看法。

該片還受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關注。「網紅教授」羅翔也發文評論「正當防衛的本質是對民眾的授權,鼓勵民眾向不法侵害作鬥爭,法無需向不法讓步」。

電影《第二十條》火出圈!最高法、最高檢連續發文,羅翔也發聲 - 陸劇吧

△電影《第二十條》海報

最高法、最高檢發文,羅翔也發聲

電影《第二十條》的片名取自我國《刑法》第二十條,講述的是關於「正當防衛」法條背後的公理人情。片中,韓明(雷佳音 飾)自打掛職到市檢察院,就遇到接二連三的糟心事。兒子韓雨辰(劉耀文 飾)打了校領導(張譯 飾)的兒子並拒絕道歉,妻子李茂娟(馬麗 飾)義憤填膺繼而誤傷校領導;他和搭檔呂玲玲(高葉 飾)分歧不斷,案件久拖不決……

什麼是正當防衛?我國《刑法》第二十條規定: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不少網友看後評價:「有笑有淚,有情有理,有血有肉,有溫暖有力量, 為弱者發聲,讓更多人了解正當防衛!」

「『我們辦的不是案子,是別人的人生』。《第二十條》真的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有力量的文藝作品,寓教於樂的表現方式更加引人深思。」

最高法、最高檢也接連發聲。最高人民法院在2月15日發文《「法不能向不法低頭」!從電影<第二十條>看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最高人民檢察院更是連發多篇文章點評該電影。

「網紅教授」羅翔也發視頻稱「這個電影不僅僅是一個普法電影」「這件事真的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羅翔發文稱,《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的正當防衛制度,在實體法上爭議最大的,是時間條件的緊迫性和限度條件的適度性。正當防衛,必須發生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過程中。但是,何謂「正在進行過程中」?無論在辱母殺人案,還是於某某反殺案中,這個問題當初都存在巨大爭議。第二個爭議就是限度條件的適度性,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羅翔認為,如果防衛行為正當,但結果不當;或者防衛行為不當,但結果正當,那都不屬於防衛過當。

《第二十條》參考了「崑山反殺案」等案例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製片人張婷婷介紹,影片故事情節是以現實中多個正當防衛案件為基礎進行了再加工。「主創團隊學習了大量法律知識,前往市一級的檢察院體驗生活,塑造了諸多生動而平凡的人物形象。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法律知識更好地走進觀眾心中。」

2018年以來,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直接指導下辦理的一系列正當防衛案件,激活了關於正當防衛的「沉睡條款」,使其保障人民權益的功能得以彰顯。2018年的「崑山反殺案」就是其中之一,這起案件當時引發社會各界關注。一開始公安機關以「於某某故意傷害案」立案偵查,幾天後警方根據偵查查明的事實,依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的規定,認定於某某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決定依法撤銷於某某故意傷害案。當時最高檢指導江蘇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撤案,並作為正當防衛典型案例公開發布。

蘇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王勇曾是「崑山反殺案」的辦案檢察官。針對《第二十條》,王勇認為很多辦案人員習慣站在事後的角度、局外人的角色冷靜觀察,這樣就很難捕捉到當事人潛藏於內心的行為動機、主觀目的等。更重要的是,這樣會喪失洞察案件中人情的最佳視角。辦案人員應轉變理念,用「如我在訴」的思路,把自己代入現場,代入不同當事人角色,得出初步結論後,再用複雜、精細的技術規則驗證自己的結論。對任何一個案件必須綜合起因、過程及行為人一貫表現等判斷。

除了「崑山反殺案「,「福州趙宇案」「淶源反殺案」「麗江唐雪案」等一系列正當防衛案,讓正當防衛條款不再「沉睡」。

劇外專家學者、律師展開熱烈討論

《第二十條》也引起了一些專家學者、律師的討論。

「影片故事中呈現的三起案件有一個共性,即它們都會帶來關於正當防衛、防衛過當、故意傷害的探討。」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建偉表示,「在司法實踐中,類似的案件是否構成正當防衛,一直是司法機關長期關注和討論的一個問題。」正當防衛,是貫穿電影《第二十條》敘事始終的關鍵詞。想要為當年的正當防衛行為討說法的公交車司機,因制止校園霸凌而打傷施暴者的中學生,對村霸忍無可忍怒而反抗的村民……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韓旭撰文稱,電影《第二十條》通過一個個案件生動演繹了《刑法》第二十條有關正當防衛的規定,它是一個「良善」的法律條款。通過現實中「崑山反殺案」啟動了沉睡多年的刑法「第二十條」,讓觀眾感受到不能讓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使法律真正能夠成為捍衛權利的力量。無論是電影中的「王永強案」還是現實版的「崑山反殺案」,無不昭示和彰顯了活的法律——司法官在案件處理中的重要作用。

南京律協刑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江蘇中慮律師事務所律師左迎春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以前正當防衛條款被法學界不少人稱之為「沉睡條款」甚至「殭屍條款」。現實生活中存在一些簡單粗暴的做法——「互毆」「打贏坐牢、打輸住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導致正當防衛條款「沉睡」。隨著法治的進步和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這種狀況正在改善。每一個司法從業人員都應對事實負責,對法律負責,對公平正義負責,培育好這樣的土壤,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顧元森 綜合最高檢官微、檢察日報、鳳凰網

圖片來源:《第二十條》官方微博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