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門口司空見慣的「高價收葯」卡片,背後竟然是數億元的大案。
1月27日,央視新聞《焦點訪談》曝光一起非法倒賣醫保葯並迴流二次銷售的違法案件,涉案價值高達2億元。
報道稱,2022年初,雲南普洱市醫保局發現當地部分患者的醫保卡出現異常。有患者短時間內在多地、多個醫院開治療腎病的藥品。分析發現,他們幾乎都是患尿毒症或其他種類特殊病、慢性病的患者。
就在普洱市醫保局展開調查之際,一家製藥企業舉報:其在普洱醫院銷售的海昆腎喜膠囊,再次流入其他省份進行銷售,意味這些醫保葯正被倒賣。普洱市醫保局隨即帶著這家葯企向公安部門報案。
隨著案件的深入,一條非法倒賣醫保藥品的犯罪鏈條浮出水面。
教唆患者賣葯
涉案金額高達2億
根據警方通報,這起騙保案共涉及犯罪嫌疑人26名,查封藥品倉庫八處。在昆明李某的出租屋內,查出重達9噸涉及3000多個品種的非法倒賣藥品。
這一切,和醫院附近常見的「回收藥品」息息相關。一級藥販教唆引誘慢病患者用醫保卡在多家醫院開藥,轉賣給普洱、西雙版納的二級藥販。二級藥販再郵寄給昆明的三級藥販,最終在深圳的零售藥店出售獲利。
警方在普洱市幾家大型公立醫院門診調取監控錄像,發現有人在一家醫院開完葯後,又匆忙趕到另一家醫院開藥。這些人一天能跑四五家醫院,直至裝滿整個編織袋。
以這幾個人為線索,警方查出盤踞在普洱和西雙版納的三個非法藥販子團伙, 他們教唆引誘持有慢性病、特殊病醫保卡的患者到多家醫院開藥,然後加價回收。由於這些患者開藥的報銷比例高,即使加價收葯再倒賣,依然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隨後,這些醫保葯都交給昆明的李某新。他再以茶葉和衣物的名義,向全國二十多個省寄送醫保葯。其中,發貨量最大且發貨次數最多的是位於深圳的張小姐。僅三個月,資金往來就近700多萬元。
張小姐真名張某英,是深圳市都市大藥房有限公司創業分店等多家醫藥公司的法人代表,名下有大量藥店。
至此,一個非法倒賣醫保藥品的犯罪鏈條完整浮出。
中國對非法倒賣醫保葯的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早在2014年,在有關辦理危害藥品安全案件的司法解釋中就曾明確,「違反國家藥品管理法律法規,非法經營藥品,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目前,李某新涉嫌詐騙、非法經營、掩飾隱瞞非法所得,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張某英涉嫌詐騙和非法經營,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多部門聯合整治
倒賣醫保葯已入刑
目前,深圳市監局已對涉事企業採取措施,並立案調查。
1月28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對於報道中提及的深圳涉事企業,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於2024年1月10日對其進行了立案調查。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時表示,報道播出後,第一時間組織執法人員趕赴現場,對涉事企業藥品倉庫進行查封,扣押電腦伺服器2台。涉事企業在全市範圍內的25家連鎖門店暫停經營。經現場檢查,暫未發現報道中提及的藥品。
類似案例在過去打擊難度很大:定點醫院之間病人就診信息不互通;藥品從雲南到深圳,幾乎流轉了半個中國。
如今,隨著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台上線,所有參保人的結算數據通過平台能夠上傳彙集,為醫保基金智能化的監管打下基礎。相關部門對倒賣醫保葯的打擊力度也就更強了。
按現有政策,門診慢特病患者每年都可享受一定醫保待遇支付限額,分病種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支付限額未用完的一般不劃轉到下一年。這也導致不少患者認為醫保待遇用不完,「不用白不用」,存在從醫院買醫保藥品再轉賣給藥販子變現的心理。
為嚴厲打擊迴流葯,監管部門嚴格落實藥品追溯制度、建立藥品監管長效機制。根據《關於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指出,明知系利用醫保騙保購買的藥品而非法收購、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定罪處罰。
法律嚴懲「高價收葯」的行為,也給每個患者提了個醒,切不可貪圖小利而捲入違法犯罪活動中去。
撰稿丨小米
編輯|江芸 賈亭
運營|韓瑾睿
圖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