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
#郝劭文妻子曝女兒遭遇校園霸凌#
話題衝上熱搜。
郝劭文發布視頻稱,
「此事的發生不是一天兩天」。
該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近年來,全世界校園霸凌現象十分突出,在我國的社會新聞報道中也屢見不鮮。
福州14歲女孩文文(化名)這幾個月的表現讓她的父母非常擔心。
從開心果到沉默寡言
文文,曾是樂觀開朗的女孩,成績優異,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開心果」。
升入初中後,她變得情緒不穩定,常常獨自呆在房間里,學習專註力下降,甚至對上學產生了抵觸情緒。
文文的父母嘗試了各種方法,都收效甚微,甚至因此大發脾氣。
在旁人的建議下,他們帶文文前往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兒童專科院區(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就診。
心理治療師黃婷通過心理訪談和心理格盤了解到文文的真實困擾。
原來,文文在某次同學吵架時,進行了勸阻,卻被大家誤解為多管閑事。事後同學們一起排擠文文。
文文從小與爺爺奶奶生活,父母近兩年才回到老家,文文與家長本就缺乏溝通,事情發生後更不懂如何求助,開始封閉自己,無心學習。
心理疏導結束後,黃婷為文文提供了社交策略,並共同商討了情緒宣洩方案,同時,她也指導了文文的家長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在文文的自我改變和家庭的積極配合下,她交到了新朋友,變得開朗起來。
校園霸凌是什麼?
校園霸凌,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被稱為學生欺凌,該法規定學生欺凌,是"發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實施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為"。
調查顯示,大約20%-25%的青少年在校園霸凌中成為施暴者、受害者或兩者兼而有之。西方國家的大規模研究表明,4%-9%的青少年經常從事霸凌行為,9%-25%的學齡兒童被霸凌。
對於這些遭受校園霸凌的學生而言,如何從這件事的陰影中走出來,將是他們與家長一生的課題。
(網路圖)
孩子被校園霸凌的信號是什麼?
突然不想上學:孩子找各種理由推諉上學,或在上學時學習動力低下;
情緒無端變化:孩子突然出現情緒低落、情緒反覆無常、敏感易激惹,或是亂髮脾氣,情緒控制差等情況;
抱怨有同學針對他:孩子經常抱怨學校和對同學的不滿,抱怨和同學的關係問題;
身上出現傷痕:孩子放學回家全身髒兮兮,身上還有傷痕,一看就是打鬥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受傷,千萬不能忽視;
行為異常:孩子做出偷偷傷害自己的行為;
睡眠出現問題:孩子經常反饋晚上睡不著,或者家長發現孩子很晚入睡。
孩子為什麼不求助?
遭遇到霸凌者的威脅:「你敢告訴家長你就死定了」;
孩子本身比較敏感內向,遇事沒有很好的應對策略,怕找人處理被批評小題大做;
曾向父母求助,但沒得到父母的重視:「小孩子有點小矛盾沒什麼」;
學校沒有及時發現和處理。
面對校園霸凌,家長應該採取以下措施:
1.教育孩子自尊自愛和自我保護
避免讓孩子盲目順從,教會他們遇到困難時要尋求家長或老師的幫助。家長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共同解決問題。
2.保持情緒穩定,無條件支持孩子
家長在發現孩子遭受霸凌後,應保持冷靜,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和支持。告訴孩子,家長會全力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3.接納孩子,避免批評指責
家長要理解和接納孩子的反應,避免應激行為,如對孩子進行指責等。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走出陰影。
4.鼓勵孩子勇敢面對
感謝孩子有勇氣向家長訴說遭遇,讓他們明白只有勇敢面對,問題才能得到解決。同時,家長要積極與學校溝通,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
5.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告訴孩子要抵制校園霸凌,既不要做受害者,也不要做施暴者。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學會尊重他人,與人和諧相處。
來源: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