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和尚,乃是唐高宗年間的一位高僧,他的俗家姓名史料沒有記載。華嚴和尚居住在在幽州城的北部,一生受持讀誦《華嚴經》,能夠將經文之中典故爛熟於心,融會貫通。
他在念誦《華嚴經》的時候,吐字清晰,聲音洪亮,使得很遠之外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就好像是在華嚴和尚的面前聽講一樣。
女皇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韓國公張仁願被朝廷任命為幽州都督。這一天晚上,張仁願晚飯後,在廳堂散步,忽然聽到了有人在朗誦《華嚴經》,聲音美妙,洋洋動聽,張仁願聽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第二天一大早,張仁願對妻子說:「昨天晚上城北有個和尚在朗誦《華嚴經》,我聽得清清楚楚,就好像是和尚在都督府門外朗誦一樣,你聽到那聲音了嗎?」
張仁願的妻子回答說:「聽是聽到了,不過城北距離咱們這裡這麼遠,怎麼可能是從城北傳來的聲音呢?」張仁願對妻子說:「夫人如果不信,可以派遣一個下人騎馬去城北查看,是否有和尚在誦經。」
夫人派了一個僕人去查看,發現果然是一個和尚在念經,這個和尚自然就是華嚴和尚。
張仁願非常欽佩華嚴和尚,命人請華嚴和尚入城相見。見面之後,華嚴和尚不等張仁願開口,先說:「都督大人既然有布施的善心,為何不儘早付諸實施呢?」
張仁願回答說:「大師您真是一位未卜先知的神僧啊。我準備了五百領袈裟,想要獻給您所在的寺院,只是還沒有來得及捐獻。」
華嚴和尚婉拒說:「不用給我居住的寺院送袈裟,大人您可以把袈裟送到城西的馬鞍山竹林寺,那裡的僧人正好缺少袈裟。」
張仁願當即允諾,派一隊士兵帶著香料、衣物去馬鞍山竹林寺送袈裟。誰知這些士兵到了馬鞍山,卻怎麼也找不到竹林寺的所在。
於是他們繼續深入,一直登到了山頂,山頂有個白鬍子老頭,老頭得知這些人要找竹林寺,就笑著說:「我知道竹林寺在哪裡,你們跟我來。」
眾人大喜,跟隨在老頭身後。老頭帶著眾人走了一會兒,忽然前面的白霧散開,一座宏偉壯麗的寺廟巍然呈現在眾人面前,裡面琪花瑤草,七寶堆砌,猶如一座天宮。
眾人進入竹林寺,給眾僧分了袈裟,結果一數,只發出去四百九十八領袈裟,還有兩個和尚沒有來領取袈裟。
老頭見了對眾人說:「你們可以把這兩件袈裟帶回去,一份給張仁願大人,一份給華嚴和尚。」
眾人在竹林寺裡面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剛剛從寺內走出,寺廟轉瞬就消失不見,又成了一團白霧。
他們原路返回,張仁願問他們去了哪裡,為何過了整整一年才回來複命。這些人聽了恍然大悟,自己去的竹林寺不是人間寺廟,而是聖寺;至於華嚴和尚,就是從竹林聖寺到人間慈悲濟世的神僧。
多年之後,華嚴和尚安坐圓寂,圓寂之後他的「肉身不萎敗」,被弟子們塑造成了金身羅漢,虔誠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