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刑網紅仍在直播,粉絲排隊是真愛嗎?

作者 | 劉三關

來源 | 公關頭條

導語:從假貨翻車到罰款32萬,她不僅沒『涼涼』,反而直播間銷量翻倍。

靈魂拷問:你還會在網紅的直播間下單購物嗎?

在被流量泡沫層層包裹的直播領域,大小網紅帶貨翻車、售假之類的事件,早已是家常便飯。

就在今日,百萬粉絲網紅汪某因「知假售假」被判刑 3 年、罰款 32 萬的消息再度衝上熱搜。

然而令人瞪目結舌的是,據網友爆料,這個已被判刑的網紅,至今仍在直播帶貨,且賺得盆滿缽滿。

這究竟是咋回事?

法外狂徒?

被判刑網紅「監外帶貨」

這位網紅汪某擁有 300 多萬粉絲,其直播間主要以售賣服裝為主。

在某次直播中,她佩戴了自己購置的價值 11 萬多元的高端奢飾品牌克羅心項鏈。直播時,有粉絲表示其項鏈好看並詢問購買途徑。

隨後,自稱有仿製克羅心項鏈的粉絲徐某主動聯繫了汪某及其丈夫。於是,幾人動起了歪腦筋,開始售賣假貨。

短短一個多月,汪某夫婦以1.65萬的價格售出假冒克羅心項鏈 41 條,銷售金額達 67.65 萬元,非法獲利 8 萬元。

此種行為顯然構成假冒註冊商標罪。最終,汪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九個月;主播汪某夫婦還需賠償被侵權項鏈品牌公司 32 萬元。

據網友爆料,這位女主播正是某音上擁有 350 萬粉絲的帶貨主播希娜。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位主播的賬號依舊保持更新,粉絲活躍度極高,其賬號名稱顯示近期仍在直播帶貨。

判了刑還能直播?原來這個「希娜」被緩刑執行,所以無需「踩縫紉機」,便能監外繼續帶貨。

點開她的個人主頁視頻,評論區粉絲活躍度驚人。全是秀穿搭、曬商品的照片,翻了半天都未見差評,還有不少求翻牌的評論,不得不說這主播手段高明,即便被判刑,粉絲依舊死心塌地,瘋狂買買買。

即便是在其售假判刑的相關新聞下,依舊有人為她辯解:

「她賣的是真材實料,就是沒授權而已」

「其他賣高仿都好好的,怎麼就抓她」

「多關心食品安全吧,她用的真金」

不得不說,粉絲們為了袒護主播,轉移視線的招數也是絕了。

不過售賣高仿並非新鮮事,在各大電商線上平台屢見不鮮:

抄襲高價爆款衣物或首飾,用低價物料打版生產,然後貼個自製「假牌子」,將商品描述為 xx 同款,輕鬆遊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

也難怪網友會發出「這種不是一抓一大把」的感慨。

但與其他售賣貼牌仿冒假貨的主播不同,這個「希娜」直接越過灰色地帶,明目張胆地欺騙粉絲說是正品,讓用戶花高價買假貨。

這無疑是妥妥的知假售假,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品牌的知識產權。

但被判刑也沒有澆滅希娜粉絲們的購買熱情,其某音旗艦店銷量相當火爆,且單品售價超高!

各種貂皮類的貴价單品,隨便一件就過萬,銷量也不低,輕鬆收割了貴婦的錢包,緩刑期內依舊瘋狂吸金!

小網紅被判刑

小楊哥、雨姐遭「鞭屍」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個 300 萬粉絲的小網紅售假落網,竟讓瘋狂小楊哥和東北雨姐等頭部網紅,再度被網友們揪出來「鞭屍」。

「小網紅判刑,大網紅放過」

「那為啥小楊哥那麼大的事情就是罰款」

「雨姐怎麼不判呢,是因為他們的粉條太好吃了嗎?」

網友們之所以對三隻羊和雨姐難以忘懷,不僅是因為這兩位大網紅捅的婁子夠大,更因他們一直為謀求復出蠢蠢欲動。

近期,部分三隻羊切片賬號更新了小楊哥直播的短視頻,視頻下方出現 「小楊哥 27 號直播回放」 的搜索詞條,同時抖音多個賬號聲稱小楊哥將再次復播,當天小楊哥、大楊哥以及三隻羊旗下主播集體回歸,直播初期人數較少,但不到一小時在線人數突破 10 萬。

 

不過,針對這一傳聞,三隻羊相關負責人予以否認,稱並不屬實,瘋狂小楊哥和三隻羊網路客服也表示未接到主播排班的具體通知。

而同樣因虛假宣傳而翻車的東北雨姐近期也在為復播努力,在粉絲的關注下,她選擇「低調轉型」,從大號退場,通過小號重新開播。

視頻中的雨姐還是大大咧咧的性格,幹活麻溜,但仔細看雨姐小號的視頻,可以發現她身後的房屋已不是之前在拍攝基地的那些。

賬號名也變成了雨姐小店、東北生活、雨姐(重新開始)、雨姐的小賣部等等,但每次都被人舉報,這使得雨姐陷入換號和被封的循環。

不論是小楊哥還是東北雨姐這種試圖復播的舉動,都是對曾經粉絲的不負責任,本質上並未認識到錯誤,只想著儘快繼續撈錢。面對粉絲的舉報和不信任,二者的復出之路似乎愈發渺茫。

網紅售假絕非偶然

行業整治迫在眉睫

直播帶貨虛假宣傳亂象的出現絕非偶然。

一方面,主播們在利益的瘋狂驅使下,為了斬獲高額傭金和爆棚銷量,不擇手段地誇大產品功效和品質,甚至毫無底線地進行虛假宣傳。

另一方面,不良商家為迅速打響產品知名度和提升銷量,與主播沆瀣一氣,共同演繹虛假宣傳的鬧劇。

此外,監管的薄弱也是導致直播帶貨虛假宣傳亂象的關鍵痛點。

對於消費者而言,在直播間購買產品是出於對主播的信賴,期望能買到高性價比、品質有保障的商品,可稍不留神就掉入虛假宣傳的陷阱,這無疑是極大的傷害。

對平台而言,必須加大監管力度,完善相關法規,對虛假宣傳和不良產品予以嚴厲打擊,讓不良主播和商家付出沉重代價。

其次,必須提升主播素質和責任意識,加強對主播的專業培訓和嚴格管理,讓他們深刻領會虛假宣傳的嚴重後果。

唯有監管層面和平台方面雙管齊下,才有可能挽救直播帶貨行業在消費者心中的信任危機。

否則,這個被流量泡沫充斥的行業,遲早會在假貨亂象的侵蝕下走向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