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50年來最新考古成果!紀錄片《馬王堆》即將開播

△紀錄片《馬王堆》海報

「以史為鑒,察往知來」,中國百年考古,拼起泱泱中華歷史長河的記憶碎片,展現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的繁榮盛景。每一個考古現場都是對歷史的一次探源與回望。其中,50年前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是這無數次回望中令人難忘的一瞬。

當瀏陽河畔第一鏟泥土被翻起,定格在西漢的驚鴻一瞥終於穿透塵封,展露出穿越時空的瑰麗光芒。

△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挖掘現場(資料)

△專家揭裱三號墓出土帛書(資料)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與湖南博物院、總台湖南總站聯合攝製的三集紀錄片《馬王堆》,將於11月11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18:00檔播出,用每集50分鐘,共150分鐘的體量,將馬王堆漢墓的神秘面貌,清晰鮮活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全片三集分別為《辛追的盛宴》《利豨的書房》《利蒼的政務廳》。其中:

  • 追的盛宴》以一次家宴為視覺基礎,用場景復刻的手法結合文物的展示,依託馬王堆漢墓關於衣食住行的文物,展現漢初先民生活場景、人文風情和社會風貌;
  • 《利豨的書房》依託馬王堆漢墓發掘最引人矚目的帛書文物,展現漢代初期高度發達的科技和文化發展水平;
  • 利蒼的政務廳》以馬王堆漢墓最後挖掘並揭秘的二號漢墓為主,揭開馬王堆最關鍵的信息密碼,在全面展現漢初政治、經濟、文化的同時,形成馬王堆前世今生的講述閉環。

時空平行交叉,再現馬王堆的前世今生——《馬王堆》立足兩個時空站位,分別是2000多年前軑侯家族的生活現場和當下對馬王堆文物保護、研究的故事。同樣流淌著中華民族血液的古今人物,他們的行動線索串聯起的不僅僅是文物前世的生動故事,也是當下人們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感悟。

△「君幸食」狸貓紋漆食盤

△素紗單衣

△利蒼姓名印

△帛書《天文氣象雜占》

讓文物在歷史場景中活起來——《馬王堆》每集復刻一個歷史現場,「辛追的盛宴」「利豨的書房」「利蒼的政務廳」,所有相關的文物都回到這個現場,所有的故事都以這個現場為原點輻射開來。借用cg動畫、情景再現、3d列印等,讓博物館中展陳的文物「複製」到攝影棚,進入到復刻歷史的現場,文物背後的故事和人物命運的講述交織進行,讓文物在原本時代背景和生活場景中「活」起來,也讓文物在人物刻畫和故事講述中更加生動、具象、有溫度。

△宴會盛況 (情景再現)

△第二代軑侯利豨(情景再現)

△長沙國丞相、第一代軑侯利蒼(情景再現)

50年賡續接力,馬王堆漢墓發掘展現中國考古氣派——迄今為止,先後有4000多名專家參與馬王堆考古研究。本片紀實部分著重展現馬王堆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除了湖南博物院地下庫房和研究中心,攝製組還深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湖南省馬王堆古屍和文物研究保護中心、南京雲錦研究所、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眾多研究機構,許多業內最新研究成果將首次在本片披露,包括帛書研究最新拼綴出的從未出現過的字形、目前經過科技分析驗證漆器彩繪油飾工藝的最早實例以及首次用影像記錄湖南博物院核心文物保護區保護辛追遺體工作環節等。這是繼50年前馬王堆漢墓發掘震驚世界之後,一次對馬王堆考古意義的重新梳理。紀實的過程也透露著一代又一代考古人嚴謹求索、不斷創新的精神。本片將鏡頭對準他們研究的日常,表達出記錄者的敬意——是他們,讓文物透過歷史的塵埃,不斷煥新,也是他們,讓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具象的可能。

△古文字學家裘錫圭先生通過語音指導學生

△湖南博物院文物專家研究絲織品紋樣

△北京科技大學漆器研究

50年前馬王堆考古發掘珍貴紀實影像首次全面披露——1972~1974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共拍攝了7本,共計70分鐘的膠片素材,記錄了馬王堆一、二、三號墓考古發掘、研究的全過程,其中很多內容都是鮮為人知、未經披露的。本片基於這些歷史影像資料及相關年代的歷史資料,真實客觀的同時又是一次時空的「穿越」。50年前,中央新影用膠片定格下馬王堆漢墓現世的驚鴻一瞥,如今,中央新影再次用鏡頭記錄了發掘50年後的馬王堆,影像的傳承和保存讓馬王堆以另一種方式生機勃發。

△二號墓發現三枚印章(資料)

△醫學專家對辛追遺體進行檢測(資料)

再現歷史沉香,展現文化細節之美,紀錄片《馬王堆》與觀眾一同聆聽2200年前璀璨文明的迴響。

△紀錄片《馬王堆》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