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應該只為熱搜而生嗎?

在短平快流行的當下,以及生活、工作的雙重壓力下,更多人上網觀看內容時的第一選擇都會傾向於快節奏、碎片化。

所以想要在內容上吸引人就必須推陳出新,市場從來擁擠,好內容總是稀缺,新浪新聞出品的《熱浪之外》憑什麼殺出一條新賽道?

首先當然是新浪新聞多年錘鍊的厚度與精度,其次在微博中磨練的敏感度和即時性,最後是多元化和個性化。

基於此,在《熱浪之外》里,我們可以看到節目話題圍繞著微博專屬特性創造多元玩法,節目形式不是一問一答的老套訪談。

而是借微博熱搜詞條、網友評論為切入點進行互動,使內容、平台、網友達成三重互哺,內容有受眾基礎,話題引入自然。

每期節目30分鐘左右,與網路熱梗、熱點接軌,不雞湯、不說教、很輕盈、適下飯。

如第五期的劉歡,他為人熟知是通過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他也作為《中國好歌曲》《中國好聲音》的導師挖掘了一批又一批優秀歌手。

節目熱播時,台上鼓樂齊鳴,熱搜頻頻霸榜,但當節目結束,熱度過去,他們還會像節目上那樣其樂融融嗎?這是大多數觀眾想知道的答案。

而在《熱浪之外》中我們看到了劉歡每年都在實現跟學員們以及好友們「六一」聚會的習慣,並未將其當成節目噱頭的劇本,言而有信,不做戲。

儘管因為年紀等原因以後聚會很難年年再有,但每當劉歡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之後總會認真負責,沒有什麼雜七雜八的東西,都是為了音樂與友情歡聚一堂。

他們隨手彈個旋律、打個鼓點,聊聊音樂、談談生活、回味過去、暢想未來,也許能碰撞出新的靈感,也許收穫歡聲笑語,從午後到深夜,曲終人未散。

從中也可以看出劉歡老師為什麼能紅到現在。

一是因為他平易近人,不論是名氣不大的學員,還是當紅的學員,亦或是成名已久的作曲家,劉歡從來不分等級,無論是誰向他請教他都知無不言,並且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

如mr.miss組合參加《樂隊的夏天3》改編劉歡老師的歌,節目組聯繫不上,組合成員便給劉歡夫人發消息詢問,劉歡一聽很爽快的答應了,並幫他們拿下了比賽,時候還一直關注著他們的發展。

二是因為他始終保持著一個學習的狀態,不管什麼曲風都願意去嘗試,去虛心請教,與年輕人去交流,聽聽他們當下的流行,如製作《流浪地球2》的主題曲時,劉歡選擇跟年輕人一起完成,最終呈現出一首佳作。

三是因為他表裡如一,節目上如沐春風、提攜後輩,生活中依然如此,對趙雷的肯定與提攜,對其他學員的言傳身教,不僅僅把他們當學生,還看作家人一般,每年聚會都會親自下廚做他們愛吃的劉氏紅燒肉,真誠的希望每一個人都好。

這三種品質是紛紛擾擾的時代下久違的時代印記,於節目和平台而言也是如此。

大家都想追求快流量,導致做什麼都很趕,趕著蹭熱度,趕著追熱搜,卻忽略了用戶的真正訴求是什麼,不是一時之快,而是喧囂下是否有做好內容的匠心。

劉歡的三種品質轉換成平台之言就是三種匠心,一是要一視同仁的誠心,不因誰紅誰不紅,那些內容有爆點或無爆點就區別對待,對於可以上熱搜的盡心儘力,對於可能不太會爆的敷衍了之。

二是要不斷學習的耐心,網路每天日新月異,如果坐吃山空勢必會被淘汰,所以有學習精神才能一往無前,三是要言行一致的恆心,不能大眾前一個樣,大眾後另一個樣,否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熱浪之外》背後的載體新浪新聞與這三點十分契合。

如關注熱門人物陳夢、范志毅,他們最近都因巴黎奧運會和國足比賽頻繁上熱搜。

但節目內容不局限於他們的a面,在賽場上的叱吒風雲與賽後的爭議話題,還會讓人們看到他們的b面,生活中愛笑、愛玩、愛逛,跟所有普通人都一樣。

這是不斷學習的耐心,時刻掌握前沿動態,將熱搜常客的另一面展現出來,談話類節目在加速社會中要自救,就得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增強互動感,讓觀眾有參與感,才能持續吸引觀眾。

如第一季雖然只有六期,但涵蓋領域廣泛,有企業家、演員、奧運冠軍、歌手、跨界名人、富二代,話題打破圈層壁壘,內容涉及各個層面。

像陳夢的熱搜捲軸有5米長,明星表哥黃曉明,跟隊友之間的口水戰都引發了巨大輿論,節目中陳夢並不避諱,「看了幾次以後我突然覺得它影響到我了,那我控制不住自己去看,只能把這些app卸載了。」

這是人們關注的話題,但范志毅這一期中,魯豫的訪談也問到了除「臉都不要了」,《繁花》中的出演等熱門話題外的另一個范志毅,那就是他的夢想,國足世界盃首戰自己傷退,他做夢都是世界盃,畢竟在熱搜的熱鬧中大家一般不會注意背後的故事。

這就是一視同仁的誠心,有出圈的東西,也有叫人靜下來思考自己的情節,不會被流量和熱搜裹挾產出一些應付式的快餐內容,而是在冰冷的鍵盤廝殺下具體到人生、生活,剖析出人的一體兩面。

眾所周知,平台和節目的作用不應該只是提供信息、傳遞娛樂,更應該結合自身特性,深入人群解決問題,言必行行必果,而非立個人設,實際不做。

我們身處快速發展的社會中總會被各種情緒和標籤困擾,如父母催婚、顏值焦慮、女性生存、光想青年、隱形貧困人口、手機重度患者、不會交流、不能抗壓等。

面對繁多情緒應該如何自處?節目第二期請來了戚薇和五位年輕女性,她們五官房間與情緒對話,過程中互相傾訴,懂得自信,不該被情緒綁架,情緒也可以撒野,做自己的大女主,讓情緒不過載,鬆弛笑對人生。

面對標籤造成的刻板印象應該怎麼化解?何猷君那一期中談到了這個話題。

他的身上有很多標籤,賭王兒子、超模老公、最強大腦、亞洲最年輕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創始人、中國電競第一股等。

但看到這些標籤,他沒有顯示出煩惱,表示:「長大了之後發現,每一個標籤都有他特殊的意義,你不能去否認事實,重要的是很多事實都是值得我驕傲的事情」,將標籤化為動力,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這就是言行一致的恆心,注表也注里,給出問題也解決問題,不是輸出焦慮、製造恐慌,只想著利用熱搜,不想著讓熱搜落地,這類片面性的節目顯然不會長久,但《熱浪之外》在烏煙瘴氣中還能言行相顧,難能可貴。

這也是我極力推薦《熱浪之外》的主因。

有價值的內容才經得起咂摸,有意義的內容才值得回味,用深度內容去激發大眾思考和共鳴,這樣的做法才是節目無可取代的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