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從倫敦追到巴黎,就為再看一次深圳舞劇《詠春》

這是深圳文化原創力在世界文化藝術名城巴黎的一次成功亮相,這也標誌著深圳文化走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作者:今綸

10月4日至6日,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法國巴黎演出4場。演出地點巴黎會議宮位於法國巴黎17區,是集音樂會、會展、商業為一體的規模宏大的現代化建築,劇場設3000多座,多次舉辦世界級的大型演出,是城市標誌性的展示法國文化和藝術的重要窗口。

▲《詠春》海報亮相巴黎市中心戶外屏

由此可見《詠春》演出的級別之高、影響之大。實際上,8月份《詠春》曾在倫敦演出,已經培養了一批英國粉絲。

有記者在巴黎演出現場採訪了軟體工程師安德魯,結果發現他專程從倫敦趕來巴黎「二刷」《詠春》。此前,《詠春》在倫敦演出時,他就買票去看過。

他還談了自己的追星體會:「我覺得《詠春》在很多方面都很感人,舞台場景很棒!它是芭蕾、音樂和武術的美麗結合,古典與現代的融合,現實場景與夢想的融合,讓人感動。我知道,巴黎會議宮的演出舞台比倫敦大很多,所以我想看看《詠春》有什麼新調整。這次來巴黎二刷,我希望能有不一樣的收穫。」

那麼,《詠春》到底表達了什麼?它為何有這麼大的魅力吸引老外追捧?深圳文化原創力正在井噴,發生了什麼?

01 演出結束,觀眾不肯離去

簡單介紹一下舞劇《詠春》:

該劇以雙非遺、雙線索、雙場景帶來了兩個時代同頻共振。雙非遺「詠春拳」與「香雲紗」分別以主題和展現形式融入到劇情與舞台表現中。

▲圖源:深圳特區報(下同)

「戲外」深圳《詠春》劇組與「戲內」赴香港打拚的葉問的故事,兩條線索在劇中並行展現、無縫切換,兩個場景在舞台上旋轉交替。

在該劇中,五大功夫門派詠春拳、南螳螂拳、八卦掌、八極拳、太極拳悉數登場,《詠春》用舞蹈把武術內涵進行表達。

所以說《詠春》之所以讓人迷醉,還是因為其本身深深紮根的土壤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這營養來自於深圳、廣東、中國。

現實生活中,詠春拳已廣泛傳播於廣東、廣西、福建、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等地區,以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新加坡、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

2021年6月10日,詠春拳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也就是說詠春拳本身就是中外聯繫的文化紐帶之一,因為電影《葉問》和相關故事的廣泛傳播,香港以及廣東的歷史形象對老外而言更加具像化,因此也就強化了這種文化吸引力。很多外國朋友由此對嶺南文化很好奇,也充滿期待。

▲觀看《詠春》的現場觀眾。圖源: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詠春》一出,天下矚目,其實也是正常的。

至於香雲紗,則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香雲紗最早起源於宋代,是採用植物染料薯莨染色的絲綢面料,是世界紡織品中唯一用純植物染料染色的絲綢面料,被紡織界譽為 「軟黃金」 。香雲紗挺爽柔潤,日晒和水洗牢度佳,防水性強,易洗易干,色深耐臟,不沾皮膚,適合炎熱的夏天穿著,受到消費者歡迎,被海外人士譽為「黑色閃光珍珠」服裝,成為中國絲綢的著名產品。

「荔熟蟬鳴雲紗響,蔗浪蕉風莨綢爽」,香雲紗就是這種傳統嶺南文化的載體。香雲紗禮服曾被政府選為國家禮物贈送給瑞典國王、王后及王室成員。

深圳的文化工作者仔細研究嶺南文化,最終站在嶺南文化的高地之上思考作品,充分利用各種現代舞美技術手段,將武術與舞蹈優雅、無縫融合,這當然讓歐洲觀眾嘆為觀止。

現場有多火爆?

據主辦方介紹,當晚演出引發廣泛關注,實際開放2000多座位的會議宮內嘉賓滿堂。

▲檢票入口排起了長隊。圖源:深圳衛視深視新聞(下同)

演出結束後,觀眾掌聲如潮,久久不肯離去,於是演員們只好多次返場謝幕,這更引起觀眾不約而同起立鼓掌,歡呼聲如雷、掌聲久久不息。

法國主流媒體也紛紛關注,《費加羅報》在《舞劇<詠春>將中國軟實力帶到巴黎》一文稱,葉問大師的角色形象是芭蕾傳奇大師魯道夫·努里耶夫和李小龍的完美結合,恰如其分地展現了人物的優雅與敏捷。

法國知名新聞平台《法蘭西晚報》也認為,無論是武術愛好者、舞蹈迷,還是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觀眾,都將發現《詠春》是一部值得親臨現場欣賞的文藝作品。

▲《法蘭西晚報》報道截圖

法國《論壇報》社長max armanet則稱讚,「我從幾十年前就開始了解中國,中國在藝術發展方面取得過很多次革命性的創新,就像深圳原創舞劇《詠春》,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且豐富的舞劇表達形式。」

應該說這是深圳文化原創力在世界文化藝術名城巴黎的一次成功亮相,這也標誌著深圳文化走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根植於嶺南文化之中的深圳文化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02 良性循環已經形成

深圳的文藝工作者何以能擔綱這一榮耀?

這與深圳近年來突飛猛進的文化建設、資金投入和展會影響力擴大有莫大的關係。

看看深圳近年來做了些什麼,以及準備做什麼。

今年1月,深圳歌劇院「海之光」正式開工建設,計劃於2028年12月竣工驗收。作為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首,深圳歌劇院將打造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文化交流新平台、世界級高標準藝術殿堂和文化旅遊目的地。

▲深圳歌劇院效果圖

▲深圳歌劇院音樂廳效果圖

2023年,深圳新增公共文化設施面積21萬平方米。目前,1800家各類圖書館(室)、文化館(站)、博物館、美術館遍布全市。

2023年,深圳共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超7萬場次,平均每天超190場次。

在深圳,文化藝術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相互滲透,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背後都是城市財力和個人財力在做支撐。倉廩實而知禮節,深圳人在文化藝術上的大手筆投入還是源於城市本身的經濟發展底氣。

而且深圳還有類似大芬村這樣的藝術家聚集地,活力十足。

▲深圳大芬村。圖源:小紅書@s.y.n

不僅如此,深圳人還把文化藝術更多與數字經濟等結合起來。

根據規劃,到2025年,深圳數字創意產業增加值將突破1000億元。

深圳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博會起到的作用很大。2004年,首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舉辦時,深圳文化產業增加值163億元,佔全市gdp比重4%左右。2023年,深圳文化產業增加值已達2750億元,增長近17倍,佔全市gdp比重8%左右。這也是一個「奇蹟」。

▲2004年首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大芬分會場,千人共畫蒙娜麗莎。冼余漢攝

2024年的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參展國家和地區由50個增加至60個;參觀、參展、採購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08個;國際展區面積從上屆3000平方米擴大至本屆2萬平方米;海外採購商人數由2萬名增加至3萬名……文博會的國際「朋友圈」正不斷擴大。

深圳人正在用扎紮實實的努力邁向「建成輻射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區域文化中心城市」的目標,文化藝術與生活、數字經濟、展會經濟的良性循環已經形成,深圳原創文藝作品的衝擊力已經走向世界,吸引老外粉絲從倫敦跑到巴黎再看一遍。

深圳人正在經歷一個不斷見證奇蹟的階段,舞劇《詠春》只是一個開始。

▲圖源 深圳歌劇舞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