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音樂劇《伊麗莎白》上演:唱響茜茜公主的傳奇一生

9月18日至22日,德語原版音樂劇《伊麗莎白》以全新製作的版本登陸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在此演出7場。

《伊麗莎白》劇照。攝影 李晏

德語原版音樂劇《伊麗莎白》誕生了32年,吸引了超過1200萬觀眾,足跡遍布匈牙利、荷蘭、瑞典、德國、義大利、日本、韓國、芬蘭、中國等14個國家,擁有10個語種的版本,演出超過9000場。

自奧地利甜心羅密·施奈德塑造的「茜茜公主」在銀幕上呈現以來,茜茜公主的傳說一直在全世界流傳,但其實「伊麗莎白」才是茜茜公主的本名。德語音樂劇《伊麗莎白》講述了奧地利與匈牙利王后伊麗莎白從1854年的訂婚和結婚開始,直至1898年被刺殺為止的傳奇人生。劇情圍繞她的婚姻、宮廷生活、個人追求以及與死神之間糾纏不清的關係展開。著重呈現了伊麗莎白從無憂無慮的公主成長為獨立自主的皇后,再到最終遭遇悲劇的複雜心路歷程。

德語音樂劇《伊麗莎白》1992年9月3日首演於維也納河畔劇院,由米歇爾·昆策(michael kunze)編寫劇本和歌詞,西爾維斯特·里維(syivester levay)作曲和編曲,兩位大師聯袂創作的德語音樂劇《伊麗莎白》一經問世便登上了歐洲大陸音樂劇之巔。該劇被譽為「重振維也納戲劇藝術的輝煌」,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為成功的德語音樂劇。

德語音樂劇《伊麗莎白》中的主要人物有伊麗莎白,由安妮米可·凡·丹(annemieke van dam)等演員飾演,展現了伊麗莎白從少女到皇后的成長與變化;死神由盧卡斯·邁爾(lukas mayer)等演員飾演,在劇中是伊麗莎白內心陰影的化身;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是伊麗莎白的丈夫,由安德烈·鮑爾飾演,展現他在婚姻和宮廷政治中的掙扎與抉擇。

主演見面會。攝影 高丹

《伊麗莎白》音樂劇中,30名演員和舞者將共同演繹39首金曲。這些歌曲不僅旋律優美,並且與劇情緊密相連,一次次將劇情推向高潮。

《我只屬於我自己》是《伊麗莎白》的主題曲,由年逾八旬的作曲家西爾維斯特·里維親自創作並指揮。它唱出了伊麗莎白作為獨立女性的心聲,這首歌一直被認為是《伊麗莎白》音樂劇的「入坑金曲」;《多想和你一樣》表達了劇中角色對伊麗莎白生活狀態的嚮往,展現了不同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和內心世界;演員在見面會現場演繹的《世上無難事》講述男女主角破除萬難在一起的歷程。此外還有《婚禮華爾茲》《暗夜之舟》等或者描述華麗喧騰的宴會場景或者傳達深沉神秘的夜晚情境的作品……

主演現場演繹《世上無難事》音樂片段。攝影 高丹

《伊麗莎白》的舞台美術設計部分,現場設計了「階梯式」的立體舞台,使演出錯落有層次,增強了視覺上的立體感。這種設計有助於展現宮廷的宏偉與複雜,還能更好地安排演員的走位和舞蹈動作;舞台的中間搭建起大大的中心門框,作為經典時刻的定格背景,同時,舞台後方配置了一塊巨大的led屏幕,以帶領觀眾穿越到不同的時空場景中。

《伊麗莎白》中演員的服飾還原了歐洲貴族的富麗之氣,還通過精細的剪裁和裝飾展現了角色的個性和情感。女主角「伊麗莎白」連換多套經典造型,展現了「茜茜公主」的不同人生階段的不同面向。《伊麗莎白》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站樁唱歌」,而是將整支現場樂隊放置在舞台上,與演員一同經歷伊麗莎白傳奇的人生。導演以更緊湊的節奏重新勾勒了敘事結構,將更多的舞台重心聚焦在茜茜公主傳奇一生為中心的歷史脈絡里。

《伊麗莎白》劇照。攝影 李晏

天橋藝術中心介紹,2019年以來,《伊麗莎白》的版本四度在維也納的美泉宮的廣場舉辦,在氣勢恢宏的城堡和維也納的天空下,這一露天音樂盛會每年吸引逾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此次來華演出的音樂劇版音樂會,由原版音樂劇製作方奧地利維也納聯合劇院與丹麥獅子娛樂公司聯手打造,承襲《伊麗莎白》美泉宮音樂會傳統及版本,不僅有濃縮精鍊的舞美呈現,還會由30名演員與優秀舞者共同完成劇中39首金曲的現場和劇情表演。

演出海報

浪漫與懸疑交織,據悉,11月20日至24日,《蝴蝶夢》也將在天橋藝術中心呈現。

2006年,音樂劇《蝴蝶夢》在奧地利維也納雷蒙德劇院上演,備受好評。《蝴蝶夢》在全世界範圍內13個國家上演,被翻譯成了11種語言版本,逾270萬人次一睹舞台上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和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

而作為米歇爾·昆策開創的新類型「戲劇音樂劇」的典範,《蝴蝶夢》對經典進行了全新演繹,將動人的愛情故事與好萊塢懸疑大片的黑暗元素結合在一起。同時,西爾維斯特·里維所創作的音樂則鏗鏘有力,節奏緊湊,將故事的扣人心弦又推向新的高度,伴隨籠罩在曼德雷上空的秘密、錯綜複雜的情節,帶著觀眾踏上一場浪漫與懸疑的音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