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比麥當娜更會拚命,2001年43歲的她在舞台上踩著高跟完成16連蹲,這一神級場面如今再度爆火,引發模仿熱潮。
也很少有人比麥當娜更出格,她在自己的66歲生日期間,包下了龐貝古城辦宴會,還摟著小她37歲的運動員男友。
之前腫脹的臉也回春了
龐貝古城是被一場火山噴發毀滅的城市,曾有無數居民被封印在火山灰下,選擇在這裡過生日,的確是她一貫離經叛道的選擇。
這樣的做法,也令人想到她喜愛的女性畫家塔瑪拉·德·蘭陂卡。
塔瑪拉一生熾熱,還要求將自己骨灰灑在世界上最活躍的火山——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上。
逝者已矣,而後人各有精彩。
如今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位被流行女帝反覆致敬,用慾望滋養出的熾熱女畫家塔瑪拉·德·蘭陂卡?
01
為什麼流行女帝愛她
90年代的流行文化高光時刻有很多,麥當娜在巡演時穿著的胸椎戰衣一定算一個。
高緹耶將女性的乳房銳化成一個圓錐,配上麥當娜的立體金色捲髮與紅唇,將女性力量昭告天下。
這樣身體體塊之間稜角分明的視覺效果,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塔瑪拉·德·蘭陂卡的作品。
麥當娜有多愛她?
不僅家裡要擺她的畫,代表作《vogue》的mv開頭就是3副畫作近景,和折手舞一起寫入觀眾的共同記憶。
麥當娜的家
單曲《vogue》的mv
在烏瑪·瑟曼的顏值高光時刻——電影《情迷六月花》中,我們也能看到塔瑪拉筆下頹靡美艷女郎造型對影片妝造的影響。
將烏瑪·瑟曼和另一位女主梅黛洛本就大而欲墜的眼睛,用陰影描繪得如玻璃球一樣閃爍明亮。
但配上商業廣告女郎一樣艷俗的紅唇,怎麼看都有揮之不去的頹靡陰影。
的確,要說描繪爵士年代摩天大樓下縱身情慾的鮮美肉體,沒有人比塔瑪拉更擅長的了。
她融合了精緻立體主義和新古典主義風格,將人物畫出大理石柱或銅藝拱頂一樣的拋光質感。
同時還受安格爾的影響,人物線條工整、輪廓清晰、構圖穩定,帶有一種雕塑般的恆久感,為浮躁主題找到一點安定的平衡。
02
為什麼她描繪慾望卻不令人生厭
描繪女人體與情慾對於一個現代畫家來說並不是什麼高深的主題,弗里達對女性痛苦的描繪似乎更契合我們對女性畫家的期待。
很少有藝術家如此坦誠地拜金,塔瑪拉發誓:「一生只過奢侈生活」。也很少有藝術家如此坦誠地自戀:「每一幅都是自畫像」。
但了解她的人生經歷,會更好理解她如此赤裸描繪慾望卻不令人生倦的厲害之處。有些人只是忠實自我地活著,就已足夠振奮人心。
《開綠色布加迪的自畫像》是她最出名的代表作之一
塔瑪拉生於波蘭一個富裕的律師家庭,16歲在阿姨家度過的暑假影響了她,她由此立下了最廣為人知的誓言「一生只過奢華的生活」。
兩歲的塔瑪拉(右一)與哥哥
18歲,她嫁給當時波蘭最帥的單身律師塔德烏什·藍碧基(tadeusz Łempicki),專心過她那個時代的波蘭名媛生活。
可惜兩年後,丈夫就因為十月革命被抓進監獄,而她為了救出丈夫,竟然去做瑞典外交官的情人。隨後他們逃往巴黎,丈夫因此一蹶不振,他們不得不典當首飾來維持生活。
可塔瑪拉可是曾立誓要奢侈一生的人,於是她展現自己的繪畫天賦,拜師學藝。
不同於許多窮困一生或者晚年發跡的藝術家,她以貴族和富人為主題的拋光裝飾風藝術肖像和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裸體畫作,非常契合1920-1930爵士時代那會,奢靡享樂的巴黎貴族裝飾客廳的需求,於是年少成名。
《午夜巴黎》劇照
那會的巴黎是什麼樣子呢?哈特.克蘭在他的《一張1929年的巴黎明信片》里說:
「宴會,晚餐,詩人,怪誕富豪,翻譯,龍蝦,苦艾酒,音樂,漫步,牡蠣,雪梨酒,阿斯匹靈,丹青,女同性戀,編輯,書籍,水手。光怪陸離,妙極了。」
同時期的紐約流水席,塔瑪拉的畫當時在紐約也很受歡迎
她是幸運的。於是她很快又富庶起來,活躍在巴黎的藝術圈與社交圈。
那個時代的開放,讓塔瑪拉也從不掩飾自己雙向的情慾、極致的自戀與戀物。
塔瑪拉常用物質為畫作命名,比如綠圍巾或者粉襯衫。
而畫作里的女人,也大多向她本人一樣。大眼眶裡的眼珠微凸,閃爍著玻璃球一樣被物質沁養出來的光澤。但目光堅定,絕無討好。
而後她的丈夫終於受不了她混亂的情感生活與她離婚,不到一年後,她就又與帥氣富有的收藏家勞爾·庫夫納(raoul kuffner de diószegh)男爵結婚。
塔瑪拉不僅藝術天分高,對時局觀察也很清醒。
二戰前期,她說服丈夫庫夫納賣掉在匈牙利的財產,轉移到瑞士。在二戰爆發後移居美國,成功躲避了戰火侵襲。
後又移居墨西哥,82歲死於睡夢中。切實按她的誓言一樣奢侈地度過了一生。
並且應她的遺願,她的骨灰被灑落在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上(世界上最活躍的火山之一)。
死了也要熾熱地葬在活火山口。這個女人一生體現出的才華、智慧、對自我意識的認識與掌控,讓她確實也如火山一樣在中年時期源源不斷地噴涌熱烈的精神。
雖然沒有特別深刻的思想,但是她也創作了有價值的作品,誠實且瀟洒燦爛地過好了自己的一生。難怪麥當娜如此追捧她。
03
為什麼塔瑪拉這麼火
藝術品的快速成功離不開本身質量的過硬、有效的營銷和與時代精神流向的契合。
塔瑪拉個人的享樂精神、繪畫天賦、貴族生活帶來的藝術底蘊和社交手段,和這樣一個奢靡享樂、藝術發達的環境無比適配。
art deco風格插畫大師erte
在塔瑪拉創作的高峰期,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正是工業設計顛覆手工業設計的時候。
在手工製品里長大的人,很難接受工業製品的醜陋,正如今天我們無法接受ai生成圖的油膩。
一張ai生成圖
但工業設計的能量的確勢不可擋,該如何讓它們滿足審美需求?
不同於工藝美術運動的中世紀復古和新藝術運動的自然紋樣,裝飾藝術運動選擇擁抱工業設計的幾何線條。反映上流社會對機械化的摩登時代的明朗心態。
產生了像卡地亞的坦克手錶、紐約洛克菲勒大廈、上海大光明劇院這樣經典永流傳的設計。
卡地亞tank系列
©米芒
融合幾何線條的裝飾藝術作品富麗、開闊、耐看,至今都是重要的設計風格之一。
相較於這樣的華麗的審美,現在定義的老錢風都只能算是老錢優衣庫風。
米高梅女王諾瑪·希勒norma shearer
而裝飾藝術這種融合的開朗心態,略帶金錢慾念的享樂感,恰恰和塔瑪拉的人生經歷與觀念同息同頻。
塔瑪拉為了救丈夫去做情人,中年縱慾,晚年用亡夫的遺產養老,不算是什麼偉光正的女性榜樣。
但這些經歷卻讓她在亂世與名利場中活下來,並完成了自己的小小志願。
以自己為主體,目標明確地過好一生,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掌握人生的方向盤
而受她影響的麥當娜們,至今仍在用挑戰自我的作品熱絡觀眾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