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億觀眾,西安打出節日「新王牌」!

近年來,回歸傳統節日儀式感呼聲頗為強烈,各地文旅活動亦追求在旅遊基礎上挖掘傳統文化內涵的開發可能性與創意性表達,提高大眾對於傳統節日的參與度與體驗感。

傳統節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如何激發傳統節日活力,增強文化自信?

西安作為一座擁有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厚重且燦爛的歷史賦予西安足夠的自信與實力,在傳統文化發揚與文旅融合上大展拳腳。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西安便再次做出了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的示範,在古詩中,認識一個新西安。

xi'an

  在詩詞長安,感受傳統文化樂趣

詩詞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時代活力,是文化創新創造的寶貴資源。

在互聯網廣泛普及、傳播更加分眾化的今天,詩詞節目成為家庭成員之間的共同話題,推動文化的代際傳承——詩詞總是可以激發中國人的情感共鳴,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美的情愫。古典詩詞的生命力是如此旺盛,如果形式得當,詩詞文化在今天依然能夠綻放迷人光彩,為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帶來溫暖的文化力量。

皓月當空,今年中秋,西安選擇用傳統古詩對話明月,通過央視這個大平台,更加生動的展現古詩的魅力,讓人們熟記古詩,更了解詩句背後的故事與寓意,傳播西安地方特色與在地文化。

9月15-17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總台社教節目中心與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西安滻灞國際港管理委員會聯合製作的,以「月滿長安,詩意中秋」為主題的《中國詩詞大會》特別節目——《中秋詩會》西安專場活動連續在央視一套和央視十套黃金時段同步播出。

古時,中秋節賞月吟詩作對是文人墨客不可或缺的風雅之事,亦形成了諸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李白筆下「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描繪了長安城中秋夜的景象,蘇軾口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道盡思念與祝福。

而長安與古詩,特別是唐詩,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

節目以長安為背景,圍繞中秋文化的獨特內涵,運用先進技術,融合繪畫、皮影等多種藝術形式,打造夢幻般的 「中秋詩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秋詩會》這一總台重點ip首次在地方落地,節目就地取材、實地搭建、實景拍攝。

而選址西安,猶如架起了一座時光的橋樑,連接著往昔的輝煌與今日的璀璨,在西安吟誦古詩,彷彿打開了追尋傳統文化韻味與傳承情感的密鑰。

節目中,著重呈現千年古都西安的文化氣質,將文博、非遺、美食、城市地標、歌舞演出和陝西人的精氣神融入到題目和話題之中,使傳統文化知識的輸出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經典詩詞的廣泛傳播。

強強聯合,使得節目效果實現了更好的呈現,取得不俗的成績。相關數據顯示,在大屏端,三期節目均位居同時段收視率第一名,觀眾規模累計1億人次。西安的美食、美景、漢服、詩韻等話題搜索量持續升溫。

毫無疑問的是,《中秋詩會》節目的播出,再一次全方位展示西安的獨特魅力,在詩詞長安里感受傳統文化自帶的魅力,以及背後歷史故事的樂趣。

xi'an

  來西安,常來常「新」

長安,這一名稱背後,有著「常來長安」之寓意。

千年歷史文化的變遷,賦予西安一個獨特的符號。歷史、古都、遺迹,帶給西安無限的榮耀感。

同時,正如大唐盛世所塑造的繁華、包容與創新,在傳統文化底蘊挖掘與節日文旅活動創新方面,西安一直在行動,且永遠發揮穩定。

在朝氣蓬勃的新時代,用中華優秀詩詞涵養民族文化氣質,打造西安「唐詩之都」已提上議程。據了解,唐詩博物館也在擬建設中,將全面系統展現唐代詩歌的基本內容、唐詩與長安的關係、唐詩空間地理布局、唐詩音韻體式、唐詩歷代選本、主要詩人在長安的生活和創作等內容,還將收藏展出唐代詩人墓誌實物,集權威性、史料性、科技性、互動性、趣味性於一體,既能滿足唐詩研究者的研究需要,又能滿足唐詩愛好者的探索需求,還能滿足大眾的觀賞體驗。

可以說,來西安,常來常「新」。

近年來,西安用持續更新的文旅活動為城市帶來「潑天流量」。沉浸式的文旅街區打造,為遊客們重現了盛唐街巷的熱鬧與繁華,本地特色美食則帶來舒適安逸的市井煙火氣,街頭隨處可見穿著傳統漢服的姑娘讓西安成為漢服最適配的城市……

種種變化,是西安近年來深挖傳統文化內涵、深耕文旅市場的創新,也是西安人培育了包容對待創新與個性的厚土,讓西安能夠創造無盡的驚喜。

正如西安此次《中秋詩會》節目錄製的選址,亮出了西安一張全新的文化牌。在灞水之畔的西安奧體中心西門廣場實景搭台,將奧體中心的主場館和光影水秀作為兩側背景,巧妙融入節目整體舞美設計中。

如果說西安的古建遺迹與唐詩最為相配,那千百年來蜿蜒流淌的灞河水,亦有著悠久歷史,與古詩淵源頗深。

這裡有「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中八水繞長安的灞河,有「古橋石路半傾欹,柳色青青近掃眉」描繪的關中八景之一的灞柳風雪,有「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感嘆折柳送別的中國式浪漫。

而現代的灞水之畔,近年來崛起了「長安系」公建,西安奧體中心的長安花、長安鑽、長安鼎,西安城市展示中心「長安雲」,西安文化交流中心「長安樂」,西安市圖書館及美術館「長安書院」,是代表現代化西安的新形象,聚集且見證著西安體育、文化、展演等事業的發展歷程。

無人機航拍之下,西安灞河之畔的十四運會主場館在霓虹環繞中似流線型的花瓣,數字製造的「瓊樓玉宇」安置其間,恰似「天上宮闕」,像是對詩詞里描寫的唐代長安中秋月夜的回溯。

灞河之畔近年來發生著巨變,當一棟棟現代化建築拔地而起,當連通灞河兩岸的橋樑通車投用,當綠樹成蔭河流流淌,灞河成為了西安的新地標。

通過《中秋詩會》,將這片全新崛起的區域介紹給全國人民,這是獨屬於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也是西安面向文旅市場不斷創新的新王牌。

這次在西安錄製的《中秋詩會》,為傳播詩詞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更為大眾深刻了解並感受傳統文化內涵帶來一場饕餮盛宴。

領略中華詩詞之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釋放古典詩詞的能量,為文化自信注入澎湃活力。

編輯:lyna

審核:解革

監製:號稱嬉皮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