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代班的富貴。
經過了兩天的適應期,從昨天開始,我每天送娃去幼兒園的行程,迭代成送娃上小學。
可這兩天,小學相關的新聞看得我揪心。
9月3日,山東東平縣佛山小學門口,正是早上入校的時間,家長按要求領著孩子排隊進校。
一輛校車大巴失控,沖入人群。
目前11人遇難,包括6名家長,5名兒童,另有1人傷情危重。
校車為什麼會失控?
是汽車問題還是司機問題?
意外還是故意?
還有入學為什麼要排隊?
這些都需要答案。
就在昨天,9月2日,當地剛重啟了「護學崗」,旨在「全力維護校園安全和學校周邊良好的治安交通秩序」。
顯然沒有人想到,校車,會成危險源。
同樣難讓人理解的,還有事故發生後,其餘學生仍按要求正常上課和參加軍訓。
拜託,先給學生安排幾位心理老師吧。
總不能既護不住生理安全,也守不住心理健全。
另一事件則從反面證明心智培育的重要。
發生在上海徐匯中學。
9月2日,上海最高氣溫36℃,一名六年級學生,在整齊的隊列中暈倒。
大家之所以能看到這一幕,是一位學校附近的市民,看到孩子們高溫天里站了許久,不忍心才拍下來。
男生暈倒後的30秒內,至少20名同學看到有人摔倒,竟然無一人走出隊列上前幫忙。
怎麼回事?
我小時候起碼一群人圍上去把同學往醫務室背。
前後左右既沒有牆,腳上也沒有鏈子,眼瞅著小朋友依舊整整齊齊。
更詫異的還有旁邊的一位成年女性,四五米開外,低頭專註看手機,完全無感身後發生了什麼。
直到男生倒地30秒,緩過神來的同學中,先有一名男生試探舉手,提醒老師往這裡看。
隨後更多學生舉手示意。
天性中的悲憫與互助,終究還是覺醒了,在秩序束縛中發出了本性的求助。
這時一名男子背手而來,讓學生躺好,轉身離開。
不知去了哪裡。
他剛離場,還有一名保安經過,愣是沒看到有學生跌坐當場。
完全目不斜視。
富貴都能感受到,一個暈倒清醒後依舊虛弱的男生,他等待救助,周邊全是一種被秩序隔離出來的冷漠。
一眾孩子似乎已經習慣規訓,違反規則會被批評的恐懼被刻在了骨子裡,將害怕批評擱置在救助同伴之前。
不僅沒有上前幫助,連大聲呼救都不敢,就沒人告知他們,在規則秩序面前,活生生的人命和守望相助的基本善良更重要?
在那位居民俯拍的鏡頭裡,滿屏人群,擁擠又冷清。
所有人都像被下了蠱一般。
其實富貴也明白,小孩何辜。
他們被要求得太多,你不能動,動就要扣分。
他們面臨同伴陷入困境時,潛意識思考的,是我現在能動嗎?
對於這種集體冷漠,學校給出了回應,很空話。
體鍛課上孩子暈倒,現在安全,已經回家。
深入調查。
嚴肅處理。
至於如何深入,調查什麼,旁人別多問。
如何處理,你們也看不到。
一紙蓋戳的回應,就是告訴大家,這事我們知道了,網友也知道我們知道了,先這樣哈。
至於該不該考慮優化一下教育設置,我們不說,你們也別問,問了也沒用。
講真,富貴還是第一次聽說體鍛課,這又是什麼新花樣?
不是有體育課嗎?
聽名字是鍛體專用,腦補鐵血扛沙包,鐵掌炒栗子,或者打球跑步跳繩也行。
現實的體鍛課難道是列隊熬日頭?
不許動的那種。
旁邊的成年女性反倒是防晒措施齊全到位。
看到孩子暈倒,總有大聰明語重心長吐槽學生體質弱,要循序漸進加強體能訓練。
現在小學初中,課間十分鐘不許跑不許鬧,恨不得所有人有序排列曬太陽,讓導致學生體質弱的環境,主動去給孩子做體能訓練。
緣木求魚,完全不搭邊。
學校要的是安全,別出事,穩穩噹噹讓孩子來,讓孩子走,體育課形式上應對一下,就完事了。
孩子別多嘴,別生事,把天性摁下去,將來聽話又好用,完美。
可誰願意自家孩子被當作工具人塑造呢?
所以富貴看到義務教育學校課間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的話題,就像看到一幫人討論每周雙休變為休息2.5天。
所謂浮光掠影捂蓋本質,不是延不延長的問題,而是不許孩子動的問題。
不讓孩子動,即便課間變成半小時,又有什麼用?
用來體鍛曬太陽嗎?
這周才到周二,都是讓家長窩心的新聞。
午飯時不同部門的同事聚一起,已婚同事聊著對孩子教育的擔憂,看在新同事眼裡,現場充滿了避孕的氛圍。
主理 | 大寶
出品 | 騰訊新聞 新聞哥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