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力斯想當「大太太」

作者|eastland

如果說2023年11月,華為與長安汽車簽署備忘錄,相當於「訂婚」;2024年1月華為註冊深圳引望,算是購置「婚房」;2024年8月20日,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就是「領證」。

2024年8月23日,賽力斯(sh:601127)董事會批准以115億向華為購買引望10%股權的議案。同日,賽力斯汽車(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與華為、引望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

雖然只比長安汽車晚3天,卻也只能排第二,賽力斯不滿意。

嘗到甜頭

2016年6月15日,小康股份(代碼sh:601127)上市交易。

上市當年,銷量約38萬輛,次年突破40萬輛。隨後開始漫長的回落,到2023年銷量25.2萬輛,較2017年下跌37.6%,年均跌幅7.55%。

儘管銷量持續下滑,產品結構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2019年新能源車銷量約9000輛,佔總銷量的2.8%;

2022年新能源車銷量暴漲至13.5萬輛,佔總銷量的50.5%;

2023年新能源車銷量達15.1萬輛,佔總銷量的60.2%;僅完成全年30萬輛銷量目標的一半。

在所有生產過燃油車的車企中,論新能源車在銷量中的比例,比亞迪第一(100%)、賽力斯緊隨其後。

2)賽力斯品牌累計交付45萬輛

小康股價新能源車崛起完全仰賴賽力斯品牌。2022年8月2日,上市公司索性更名為賽力斯。

2021年,新能源車銷量為4.1萬輛。其中,賽力斯1.1萬輛(上半年2200輛、下半年8800輛),佔比26.6%;

2022年,新能源車銷量暴漲到13.5萬輛。其中,賽力斯8萬輛(上半年2.2萬輛、下半年5.8萬輛),佔比59.3%;

2023年前三季,賽力斯銷量不溫不火,月交付徘徊在5000輛以下;9月上市的問界新m7大獲成功,2023年q4賽力斯銷量達6.6萬輛。

2024年q1、q2賽力斯持續熱賣;二季度交付9.85萬輛,佔新能源車總銷量的92.9%;

2024年7月,賽力斯品牌銷量突破4萬輛,佔新能源車總銷量的95.5%。

截至2024年7月末,賽力斯品牌累計交付超過45萬輛。

雙重紅利,規模化+高端化

問界定位中高端,且銷量可觀、毛利潤率高,賽力斯吃到規模+高端化雙重紅利。

1)單車價格

  • 新能源車量價齊升

  • 燃油車迅速萎縮

2021年,燃油車銷量為22.5萬輛,出廠均價4.5萬元;

2022年,燃油車銷量降至13.2萬,出廠均價4.8萬元;

2023年,燃油車銷量10.1萬輛,出廠均價4.5萬元;

2)毛利潤率超比亞迪

2016年,汽車業務毛利潤27.6億、毛利潤率18.4%;單車毛利潤接近7300元;

2017年,汽車業務毛利潤42億、毛利潤率21.7%;單車毛利潤1.04萬元;

2018年,汽車業務毛利潤39.8億、毛利潤率22.5%;單車毛利潤超過1萬元;

2019年,汽車業務毛利潤率回落到15.6%;

2020年,汽車業務毛利潤僅2.7億、毛利潤率不到2.2%,單車毛利潤跌破1000元!

2021年,汽車業務毛利潤大幅增至38.6億、但毛利潤率仍為2.2%;其中新能源車毛利潤率1.9%、其他車型毛利潤率2.2%(首次單獨披露)。

2022年,汽車業務毛利潤率回升到11.2%。其中,新能源車毛利潤率13.1%、單車毛利潤2.4萬元;

2023年,汽車業務毛利潤率9.5%。新能源車毛利潤率為9.9%、單車毛利潤1.9萬元。

2024年h1,汽車銷量暴漲156%,毛利潤率大幅提高到25%(2023年h1僅為6.3%),較比亞迪高1個百分點!

2017年,賽力斯銷量、毛利潤率分別超過40萬輛和20%,隨後連續6年虧損(扣非)。 

2024年q1、q2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1億、13.2億。

2024全年,賽力斯銷量大概率超過50萬輛,扣非凈利潤有希望達到創紀錄的50億元。

引望估值合情不合理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以下簡稱車bu)成立於2019年5月,定位為智能網聯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為主機廠提供智能駕駛、鴻蒙座艙等產品解決方案,並要做「智能電動車時代的博世」。

2024年1月16日,華為設立的「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引望」),獲得《營業執照》。引望註冊資本10億元,華為持有100%股權。

在落實戰略投資人後,華為擬將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控、智能車雲及智能車載光等五大業務注入引望。預計2024年內完成相關業務的「裝載」。

「華為車bu估值才1000億?這麼低!」這麼想沒錯。

與wework相比,引望低估得離譜。但長安汽車、賽力斯是a股上市公司,不是孫正義,按千億估值投資引望存在較大風險。

引望估值依據是模擬報表(把華為bu相關業務視為獨立實體)。

2022年,引望營收21億。其中硬體14.4億、佔比68.9%;軟體/服務6.5億、佔比31.1%;

2023年,引望營收47億。其中硬體26億、佔比55.2%;軟體/服務21億、佔比44.8%;

2024年h1,引望營收104億。其中硬體61億、佔比58.4%;軟體/服務43.4億、佔比41.6%;

2022年到2024年h1,引望兩類業務毛利潤率成倍提高,令人印象深刻:

2022年,硬體、軟體毛利潤率分別為14%、25%;2023年分別提高到16%、25%;2024年h1,分別提高到33%、86%;

兩項業務綜合毛利潤率從2022年的18%提高到2024年h1的55%。

2)高度依賴賽力斯

引望營收集中度極高。2023年,五大客戶貢獻營收的89.5%;2024年h1,五大客戶貢獻率提高到90.6%。

五大客戶中佔比最高的「客戶a」,非賽力斯莫屬。2024年h1貢獻營收66億、占引望營收的63.4%(2023年這個比例為51%)。

以2024年賽力斯品牌銷量(18.3萬輛)為分母,可推算出每賣一輛問界給引望貢獻營收3.62萬元(2023年為2.25萬元)。

3)棄用收益法

中京民信採用資產基礎法和市場法對深圳引望100%股權進行評估。

資產基礎法結果是:截至2024年1月31日深圳引望凈資產價值為198.5億(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市場法估值結果是:截至2024年1月31日深圳引望價值1152.5億。

在選取的6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連續盈利(扣非)達10年、2家7年,最短的4年(平均8年)。而深圳引望2022年、2023年分別虧損76億、56億,2024年h1凈利潤22.3億。#拿半年駕照的新手vs已安全行駛8年的老司機#

最終,中京民信選取市場法評估結果作為評估結論(京信評報字2024第508號)。

基於資產未來預期收益的估值方法(收益法),更科學、嚴謹,應用範圍更廣。市場法最突出的優勢是簡便!

中京民信對棄用收益法的解釋是:

深圳引望收入結構中賽力期佔比較高;跨界融合與協同創新下一步如果演進不確定性較大;深圳引望合作方、客戶結構、人員構成、業務模式、股權結構未來可能存在較大變化。因此,無法可靠合理地做出預測。#收益法好,但用不了#

還有一點:

華為承諾八年內不開發、生產銷售與裝入引望業務相同或實質性類似的產品、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不通過oem、odm等模式或通過提供技術服務、諮詢等方式變相從事競業範圍內業務;不通過扶持第三方從事競業範圍內業務。

如競業承諾解除,引望估值將會受很大衝擊。因此,用收益法估值,只能預估未來8年的收益,還要附加「華為不會減持到5%以下」這個條件。

變數過大,無法用收益法估值的標的,是正宗的風險投資,非常適合孫正義的胃口。

4)可持續性堪憂

最近兩年半,深圳引望營收、毛利潤、毛利潤率等關鍵數據跳躍式增長,但變現能力的持續性有待時間驗證。

深圳引望好比視頻網站。

「優愛騰」斥巨資購買/自製內容,形成龐大的版權儲備,吸引付費會員。引望斥巨資研發,形成龐大無形資產,賽力斯客戶相當於「會員」。

2022年研發費用76.6萬、2023年71.8萬,2024年h1為34.2萬,兩年半累計183億。同期,比亞迪研發費用778億,是引望的4.25倍。2024年h1,比亞迪研發費用196億,是引望的5.75倍。

雖然車bu於2019年才正式成立,但華為著手研發至少要向前推五年。加之車bu是華為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人才、技術、設施等方方面面可以「借光」、「借力」。

深圳引望被「連根拔起」之後,要自負盈虧、自籌研發費用,2024年研發投入100億都有難度。

假如優愛騰中的某家,每年只投100億搞內容、別家投400億,即使「文藝細胞」再強大,終究會落於下風。

賽力斯爭當「大太太」

1)引望股權並非炙手可熱

第一、新公司業務範圍包括: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台、智能雲、ar-hud與智能車燈等(以上均為車bu業務,具體範圍以最終交易文件為準)。

第二、華為將上述業務範圍內的相關技術、資產、人員注入新公司(僅車bu研發人員就達7000人)。

第三、華為承諾「不從事與目標公司業務範圍相競爭的業務」。

第四、長安汽車擬出資獲取新公司股權,比例不超過40%。

2024年5月7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

鑒於項目重大性、複雜性及交易各方反冒進內部程序的需要,項目進度較《備忘錄》中預估有一定延遲。根據最新項目進展,公司預計不晚於2024年8月31日簽訂最終交易文件。

2024年8月20日,阿維塔科技(長安汽車持股比例約為39%)與華為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向華為購買引望10%股權,交易金額為115億。

註:阿維塔是長安汽車參股的企業,前身是2018年7月成立的「長安蔚來」(雙方各持50%股權);2020年,李斌卸任董事長;2020年11月,長安汽車公告稱將與華為、寧德共同打造高端品牌;2021年5月,更名為阿維塔科技

根據2023年備忘錄,長安汽車最多能夠獲得深圳引望40%股權。但2024年8月,長安汽車僅通過聯營企業阿維塔認購深圳引望10%股權(長安汽車間接持有4%)。

認定投資收益可觀,就應直接持股並爭取儘可能多的股權。長安汽車的實際行力是——從直接獲得40%「降級」為間接持有4%。

2)賽力斯處處表現積極

賽力斯以全資子公司購買引望股權,長安汽車通過持股40%的聯營公司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細節說明賽力斯的積極性:

  • 引望估值

長安汽車只披露購買引望10%股權的對價是115億(對應估值是1150億)。定價依據是「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中企華字2024第6499號),但未披露任何細節。

賽力斯則披露了由「中京民信(北京)資產估計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全文(京信評報字2024第508號),評估結果是1152.5億。

兩家獨立機構,分別對一個千億級(12位數)標的進行評估,好比張三、李四去數同一頭牛有多少根毛。假如結果高度一致就見鬼了。

比較可能的情況是,各方通過協商,以其中一份評估報告為準,另一份索性不披露,以免引發物議

  • 價款支付

長安汽車、賽力斯都將分三次支付並分別設置付款先決條件。

賽力斯的先決條件是程序上的,只要華為願意就不存在問題:

簽約、華為批准,付一筆;

裝載基本完成(專利不少於5500件、商標不少於1000件,員工不少於4675名),再付一筆;

業務合作協議簽署並生效;完成相關變更登記,付清尾款。

  • 不設業績補償

賽力斯公布的《購買報告書——重大風險提示》中載明:交易各方基於市場化商業談判而未設置業績補償。

賽力斯不是不懂業績補償——2018年以6.4億收購「瀘州容大」86.37%股權時,賣方承諾2018、2019、2020凈利潤分別不低於2000億、9000萬、1.5億。如果三年凈利潤總額低於2.6億,差多少補多少。

長安汽車的公告中則沒有這樣的風險提示,不排除付款先決條件與引望業績有關。比如202x年營收xxx億、凈利潤xx億……

  • 董事席位

長安汽車稱,引望董事會由7人組成。由華為提名6位,長安汽車提名1人。

賽力斯稱,引望董事會由7人組成。賽力斯有權提名1名董事;引望審計委員會(不設監事會)由5人組成,其中1名由賽力斯汽車擔任。

賽力斯與華為的合作更加親密無間;股權與長安汽車一樣、董事會席位相同;如果115億率先全額到位,理應升格「大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