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哥4》二公:「封神」的舞台終於來了

封神了?

作為綜n代,仍舊能玩出「封神」效果,本屆《披哥》有點東西。

原本以為《披荊斬棘4》(下文簡稱《披哥4》)一公穩中求進的發揮已經算驚喜。

沒想到二公,封神舞台批量扎堆來了。

捋一捋觀眾點贊最高的幾個舞台,質量都相當高。

王錚亮部落《籠》。

延續了一公《囈語》舞台的唱演與角色「分裂」風格。

每個嘉賓都有自己的「擔當」,共同營造聲樂與視聽的雙重感染力。

歌唱得感情充滿,表演能力強,這是《籠》最抓人的地方。

末尾處高卿塵的縱身一躍,更給舞台留下了高光記憶點。

這不僅是一個有感情的唱演舞台,更是一個完整的mv,好聽、好看、好動人。

唯一的缺點,便是對老觀眾來說,可能會有點「審美疲勞」。

畢竟,《披4》唱演舞台有點多,王錚亮部落兩次公演舞台的風格,又太相似了。

石凱部落《逆流而上》。

三個男人的舞台,一群人的大戲。

《逆流而上》嘉賓唱功沒有短板,每一位開口,彈幕幾乎都要尖叫。

太清亮了、太有特色了、太有感覺了……

開口入耳,一聲燃心,是石凱部落最大的優勢。

但它卻不是《逆流而上》舞台唯一的看點。

更驚艷觀眾的,是三位嘉賓臨時集訓完成的打戲,以及舞台質感。

黑幫混戰,三個不同性格的人物輪番登場。

或矯健輕盈。

或淡定洒脫。

或冷酷狂拽。

能讓觀眾心花怒放的帥氣酷哥與西裝暴徒應有盡有。

更難得的是,三位嘉賓給出的打戲,又有著確確實實地力量感。

再加上質感不錯的布景,整個《逆流而上》舞台看下來,很容易讓觀眾想要dream三位嘉賓演個屬於他們風格的《城寨英雄》,張力一定不會弱。

當然,《逆流而上》舞台也有它的短板。

這個舞台現場投票並不理想,很多熒屏前的觀眾相當不理解。

但客觀來說,這個結果並不算誇張。

《逆流而上》因為嘉賓人少且情景較多,現場觀眾視角太寬,他們很難像熒屏前的觀眾一樣跟著鏡頭只看流暢絲滑的精華剪輯,效果可能難像熒屏前那麼好。

尤長靖部落《表白》。

《表白》是二公上半場對觀眾來說最沒負擔的歌,沒有沉重的劇情設計,編曲朗朗上口又洗腦,舞颱風格輕鬆有感染力。

也許會有觀眾會覺得只聽音樂有「口水歌」之嫌,但也不得不承認,《表白》舞台並不是觀眾看完一遍便只記得副歌的蒼白作品。

相反,它融入的東西蠻多。

中日古典樂器part,吉他魅力,舞蹈,以及絲滑悅耳的合聲,這個舞台既做到了記憶點多、亮眼的元素多,又做到了整體協調完整。

嘉賓也都發揮出了他們的特色。

能把一首觀眾很熟悉的快歌唱出原曲的魅力,又玩出新花樣,它已經成功了。

李克勤部落《蘭亭序》。

國風音樂是浪姐、披哥舞台最討喜的,也是這些舞台最難把控的,因為保持「聽」的效果容易,想把國風元素呈現出讓人眼前一亮的「視」效果,卻不容易。

就像《蘭亭序》選擇讓李克勤、黑澤良平扮演京劇虞姬,嘉賓幾天訓練出來的效果,顯然沒辦法跟幾十年的真功夫相比。

即使黑澤良平版虞姬舞劍這一段對一個外行來說已經相當不錯,對熟悉京劇藝術的觀眾來說,仍舊是難以評價的。

但,有時候,我們向藝術的致敬,形不一定完美,魂到了,效果也能出來。

兩版虞姬一舉一動給出來的情緒感染力,在京劇配樂的渲染下,瞬間就能讓觀眾帶入,淚點低的觀眾,甚至在虞姬對鏡梳妝時,已經落下淚來。

能把需要功底的國風元素做出這種效果,已經相當出彩,舞台的大膽挑戰,也讓它有了脫穎而出的看點,這是個會讓觀眾反覆刷的音樂,與故事。

x-men舞台《國王與乞丐》。

如果說上面幾個舞台的「封神」,還有種各花入各眼的爭議。

那麼《國王與乞丐》舞台,便算是二公眾望所歸的封神舞台。

觀眾的認可,直接被推上熱搜。

這舞台最強的地方,在於四位嘉賓徐海喬、王錚亮、胡夏、黃瀟都拿出了強項。

強聲樂,有胡夏、王錚亮。

兩個實力派歌手的對唱,不必多說,觀眾腦補也能腦補出效果來。

他們對音樂的要求,是連節目組都不敢提的高標準。

一黑一白,國王與乞丐,操縱與被操縱的角色,只有一個詞:好聽!

強演舞,有徐海喬、黃瀟。

徐海喬(國王)強行束縛黃瀟(乞丐)這一段,觀眾因為角度問題沒辦法看清人物眼神,卻僅僅從側面,便能腦補出一個故事來。

現場的尖叫聲,也是最大的。

好的表演,演員舉手投足的張力,便能營造出極致的氛圍感。

當然,這裡也要誇一句徐海喬不愧是演過兄弟情劇的人,很懂「病嬌」。

專業舞者黃瀟,則用舞蹈,給了角色靈魂。

因為角色定位與故事設計,他也算是整個《國王與乞丐》最吸睛的嘉賓,「乞丐」飛上高空那一刻,是舞台當之無愧的高光。

在未來的人氣舞台投票里,《國王與乞丐》絕對能提前鎖定一個獎項。

除了以上5個觀眾點名「封神」的舞台,《淚橋》《靈魂歌手》《負重一萬斤長大》《disco》舞台,其實也是挑不出什麼毛病的作品,且各有各的擁護者。

七話本人,便很喜歡梁龍部落的《disco》,龍味十足。

梁龍的特色或許會讓有些觀眾覺得不夠「高級」,可擁有梁龍特色的舞台,卻總能讓人記憶深刻,並且願意跟著他的音樂一起跳動。

能將音樂做到雅俗共賞,何嘗不是一種接地氣的高級呢?

不過,二公舞台封神多,質量高,卻也存在一個隱患。

唱演舞台太多了。

雖然每個舞台都儘力創造了自己的個性特色,並沒有讓唱演舞台太同質化,但連續兩次公演舞台都是以唱演為主,長期下去,想做出新穎更加困難。

更何況,觀眾最喜歡的唱跳,節目組或嘉賓們,似乎在迴避。

可以理解這種取向是為了照顧嘉賓唱跳水平不均,挑戰難度太大,但披荊斬棘,不就是來跨越的嗎?希望未來的公演,能讓觀眾看到更多屬於披荊斬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