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4000家影院的VC電影拖款: 現金流安全成每個老闆的頭號任務

作者/王雅莉 編輯/謝維平

「這是今年中國電影(600977,診股)圈又一起黑天鵝事件。」加入兩百多人的「VC催款交流群」後,手握兩家影院的老薛告訴河豚君。從今年8月開始,一家叫「唯生素電影」(以下簡稱「VC電影」)的影院服務商就開始拖欠他的票款,至今金額已過6萬。截止11月7日,至少有184家影院被欠款,總金額達317萬。而和VC電影簽約的影院,高達4000多家。

VC電影是一個類似於貓眼和淘票票的第三方購票平台。不過,不同於貓淘,它可以鑲嵌在影院的公眾號上,觀眾點擊「快速購票」就可以選擇直接購票或者用會員卡支付。因為不少影院與VC電影採用的是半月結或者月結的結算方式,用戶票款和會員卡費用都會在平台上沉澱一段時間,一旦該平台崩潰,就會出現「健身、培訓機構倒閉」式無法提取存管資金的困局。

上周,在VC客服由搪塞應付轉為不接電話,且對接的VC電影運營人員都已離職的情況下,老薛和幾名影院經理聯合起來,寫了一紙「訴狀」發在網上,並起了個驚悚的標題——《中國電影市場史上最大騙局?幾千家影院遭騙》。

次日凌晨一點,老薛就接到了不明人士的電話,「放哥們兒一條活路吧,不要搞什麼媒體曝光了,要多少錢我給你。」在老薛表示有錄音之後,對方愣了下,說了沒幾句就掛斷了電話。當天晚上11點半,VC電影通過公眾號發出聲明,表示將在45天內陸續解決延付問題。

但類似的保證他們已經聽得夠多了。正當憤怒的影院經理們準備去派出所報案,去VC電影公司門口堵人時,一位自稱是VC電影前高管的人聯繫了他們,表示背後另有隱情。

原來,這件事不光關於VC電影,還牽扯到與它同屬於南海控股集團的辰星科技,更與南海控股旗下影院龍頭大地系的震蕩息息相關。VC電影本身脆弱的商業模式、集團內部頻繁的人事調動,再加上從去年下半年持續至今的經濟寒冬,共同導致了欠款事件的爆發。

誰在甩鍋?「咱不管他們家事,只求回款」

五年前,小木加入南海控股旗下的VC電影,一路做到高管時,恐怕不會想到如今的結局:公司被南海控股集團旗下另一家主要開發票務系統的公司辰星科技接管,自己和核心團隊相繼出局,卸任後還要承擔「拖欠票款」的罵名。

「替我向(催款)群里的同仁說一下,雖然我七月起就不在VC了,但五年走過的路證明了真心服務一直是王道!」當河豚君向這位VC電影前高管詢問此事時,她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拒絕了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的採訪。隨後河豚君又聯繫了南海控股的公關部門,對方表示不予回應。

另一位VC電影的前高管lvy可沒這麼多顧忌。她記得很清楚,8月下旬的一天,她還在辰星科技CEO的辦公室里「交代後事」,8月15日那批票款還沒結算,已經有人在問了。「沒問題,公章財務章什麼的都在我這兒呢。」當時的CEO回答。

「誰知道為什麼現在還沒給人家錢!」和河豚君電話中的lvy壓抑著憤怒。

在lvy的印象中,VC電影五年來從沒逾期結算過票款。這麼做就是把VC電影多年的良好口碑毀於一旦。目前催款群里已經登記了三百多萬元欠款,損失最重的一位影院經理搭進去了22萬。但這僅僅是群里的一百多家影院,還欠其他「沒找到組織的」影院多少錢,仍無法確定。

因為VC電影簽約了四千多家二三四線城市影院,且很多小城市的影城經理信息封閉,無法抱團,大家都認為實際欠款金額不可小覷。「我們有人套過VC客服的話,問他總欠款有一千萬嗎?對方說差不多這個數。」老薛說。

更重要的是,從11月5日開始,有影院發現,觀眾通過VC電影辦理的會員卡也無法使用了。「如果用不了的人越來越多,都來投訴,那我們怎麼辦?」一家影城經理懷疑,會員充值的費用也被VC電影挪用。

催款文章發出後,群里的人陸陸續續接到電話,對方均表示會在12月20日之前結款。在被問到身份時,卻大多閃爍其詞,說不清自己到底是哪家公司的。

那麼這筆欠款到底該誰管?lvy表示,VC電影和辰星的整合從今年4月起就已開始,7月整合完畢,原VC電影員工大多已離職,留下來的都是辰星的員工。而辰星之所以合併VC電影,更多是看中了和VC合作的四千多家影院。

這一說法得到了不少影城經理的認可。影院經理老霍說:「有好幾家影院反映,辰星員工威脅他們換用辰星系統,不然就不給結票款。」

辰星系統是一個影院票務管理系統,影院需要用它做影片排期、場次設定,電影售票、賣品銷售和報表統計等。第三方購票平台如貓眼、淘票票等均從此拉取場次和座位數據。目前,國內只有七大售票系統經過電影局批准有牌照,辰星系統是其中之一。

早期VC電影為了吸引影城加盟,不僅不向影城收取服務費,還會幫影城墊付給票務系統的服務費。而辰星科技接手VC電影后,出台了一項政策,只要影城換了辰星系統,就可以和以前一樣免收給票務系統的服務費。但很多影院覺得換票務系統太麻煩,並不願意換。

「這怎麼能說是威脅?其他票務系統也有類似的政策。至於以此威脅不結票款,那完全是無中生有。」一位辰星的銷售人員告訴河豚君。

但辰星內部銷售KPI壓力大也是事實。「今年大環境不好,我們的新增數(指拓展的新影院)要求卻一直比較高,如今還剩不到兩個月到年底,全公司的銷售KPI只完成了三分之二。」上述辰星銷售人員表示。

這樣看來,部分銷售人員為了完成KPI,採用了過激的行為,也不是沒有可能。但辰星CEO左力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表示這並不屬實,「欠款和換系統沒有任何關係,現在已經逐步把票款結清。」在河豚君繼續追問到底為什麼欠款時,對方表示,「近期內部整合,現在已經完成了。」

所以,VC電影和辰星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欠款的真實原因又是什麼?辰星方並不願意細聊,這也不是上百家被欠款影院關心的事情,他們唯一關心的是,到底什麼時候還錢?

截至11月7日,全系統回款總金額達到50萬,大多是八月份拖欠的票款。事實上90%的沉澱欠款都是在10月份產生的,這恰好也是VC電影的高層變動最頻繁的時候。

從天眼查上顯示的信息來看,VC和辰星都是南海控股旗下的公司,而南海控股旗下最出名的則是大地影院和大地院線。

影院經理老薛在北京的朋友,特意去了趟辰星科技的辦公地址。本以為會有一場惡鬥,沒想到大家都在正常上班,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負責接待的員工也沒給明確的還款日期。「這種集團下的公司,都是請來的職業經理人在管,出事了也不是他付錢,肯定不想管。」老霍嘆了口氣,「這還不如賈躍亭和羅永浩呢。」

為何欠款?脆弱的商業模式和緊張的資金鏈

五年都沒有拖欠過票款的VC電影,為什麼一被辰星接管就開始欠錢了?一位接近辰星的人士向我們透露,這或許是因為奧斯卡院線延長了賬期,「辰星前段時間內部報銷流程走得特別慢,一問說是因為奧斯卡的回款。」

作為國內七大票務系統之一,辰星長期服務的大客戶除了自家集團的大地院線,還有恆大、奧斯卡院線等。「奧斯卡拖了辰星的款,那為什麼要讓VC電影拖其他影院的款?」一位VC前高管說,按照以往的慣例,VC電影的票款應該專款專用,不該私自挪用。但上述接近辰星的人士則表示,公司的運營資金都由集團統一調撥,不分你我。

資金鏈緊張的不止辰星,還有整個大地系。據一位銷售影院設備的從業者透露,相比萬達等其他影投公司,大地今年的回款速度確實要慢得多。

資金鏈一時的緊張可能是VC電影欠款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恐怕還是它脆弱的商業模式。VC電影不向影院收費,但會用線下的影院資源和片方聯合做營銷活動,收取服務費用。這部分收入能抵消成本嗎?

一位早在今年年初就已離職的VC前高管小方直言,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很脆弱:「企業的核心使命是創造利潤。一個既不能從市場拿錢,也不能從政府拿錢,而只能拿投資人的錢續命的公司,有什麼前景?」

對於VC電影的主要收入來源,片商服務和廣告,小方也不以為然,「收入不等於盈利模式。在CAC(用戶獲取成本)逐年大幅遞增,LTV(用戶的終身價值)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只能降低運營成本以匹配收入測算。畢竟在流量只有幾毛錢的時代建立的流量獲客模式,是需要資本的信任的。」

在小方看來,貓眼成功的背後是大資本的傾銷遊戲,淘票票的成功要歸功於阿里的生態戰略,但VC卻是對內求生存,「只要說服集團老闆,一群人就又可以平安地度過一年。你見過平均兩個季度改一次戰略的公司嗎?因為集團每半年開一次大會啊。」

但另一名VC高管lvy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目前的虧損都是戰略性虧損,而且我們17年應該是持平的,18年因為招了一批產研人員,可能人力成本增加了一些。」在她看來,如果公司的產研能力能加強,他們在產品功能和影院品牌搭建等方面的想法能夠實現,VC是一家很有前景的公司。之所以被集團「拋棄」,是因為公司長期貧血,在發展速度上已經不能被集團認可。

該誰負責?寒冬之下被迫收縮的大地傳播

VC電影的崩塌,除了內部原因以外,整個大經濟環境的影響也是重因。

比如說其母公司南海控股,據悉其集團主營業務為房地產和影視板塊(以下簡稱「大地傳播」),其中這個文化與傳播業務主要分三大板塊:大地影院、大地電影和辰星科技。其中辰星科技在2018年經過整合優化後更名為「新辰星科技」。

壓力是至上而下層層傳導的。2018年對大地來說是頗為動蕩的一年。去年9月,組建大地院線的元老、大地院線的總經理方斌卸任。今年6月,大地影院更換多名高管。今年8、9月,更有「大地影院頻頻裁員」的新聞傳出。

而VC電影的人事巨變,也正是在這個時候。

據一位在辰星科技待了九年,後因為集團業務調整而在去年年底離職的老員工回憶,從2017年開始,集團內部就開始空降高管到大地傳播。這批新管理層大多非影視行業出身,與老員工的磨合併不順利,「總之就是沒少折騰,最後把辰星整個廣州研發團隊都逼得集體離職了。」

和頻繁的人事變動相對應的,是大地傳播逐年下滑的業績。據南海控股2019年中報,大地傳播今年上半年稅前虧損4.51億港元,同比下降162%。其母公司南海控股也不好過,上半年凈利潤為0.09億港元,同比下降99%。

另一方面,2016年5月,阿里影業認購了大地影院總額10億元的可轉債。而這筆可轉債已於今年到期,到期後阿里影業並沒有選擇轉股。9月13日,南海控股和阿里影業同時發布公告,表示這筆債務已結清。這筆11.47億元的支出將為南海控股帶來更大的現金流壓力。

如今再回過頭看2017 年年初,大地傳播豪擲33億收購橙天嘉禾的高光時刻,不禁令人唏噓。大地影院自2008年成立以來,就背靠財大氣粗的母公司迅速擴張,其院線也在瘋狂跑馬圈地。截止目前,大地院線旗下加盟影院數量超過1000家,躍居全國第一。

由於近年來全國觀影人次和年票房的增速放緩,下游影院很快供過於求,之前那種粗放式增長在帶來短期繁榮後,中小型影院近些年生存都舉步維艱,困境越來越明顯。

而現在更突出的,則是三角債和連環債的問題。正如之前大量倒閉的培訓機構(如韋博英語)和健身機構等,就被人發現和網信等P2P的倒閉潮有關。而今年7月,隨著映前廣告行業老二晶茂的破產,其必然無法支付所欠的上億的廣告費,自然也影響了下游數千家的影院生存。

和這些培訓機構通過儲值業務所形成的資金池類似,隨著VC電影的崩塌,大家發現第三方平台存管資金的監管問題也暴露了。對此,不少影城經理都開始希望所有第三方購票平台都能實時到賬。

其實早在去年9月就有消息傳出,電影局將推出新規,線上平台對影院的結算周期,從2018年10月1日起變更為8日,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即時結算。

但截至今天,除淘票票以外,許多第三方平台仍未實現即時結算,甚至仍有截留上月的情況出現。而如果所有第三方平台都實現即時結算,這將給它們的資金儲備和現金流帶來不小的挑戰。

一方面是下游企業對現金流靈活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是對中間服務機構沉澱資金的監管,經濟危機下,各種金融風險都將逐漸暴露出來,而怎麼在保證下游企業安全性的同時,提升金融這個工具的服務效率,河豚影視檔案預計這將成為接下來整個行業都要考量的課題。